没有一片相同的雪花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喜欢:1
给5%的增速还是挺中肯的,只是用“无风收益率“去估值是不是可能太高估了。
一般认为长期国债的预期收益率约等于”无风险收益率“,难道洋河股份的投资风险和长期国债相当?公司的经营风险明显高于所在G的风险,所以用”无风险收益率“去给公司估值,势必会高估,具体高估多少又要看具体行业和公司,比如咱深陷其中的房地产风险就比白酒高多了[裂开]$洋河股份(SZ002304)$ $万科A(SZ000002)$ $欧派家居(SH603833)$

热门回复

你给他讲这么多,他这套就是抄唐朝的。

[很赞]你是一个想法的球友,这才是认真细致的讨论。可能折现率的最大公约数大概是10%吧,虽然我也不清楚怎么来的[捂脸]

这个折现率是没有标准答案的,如果市场觉得生意在10年内是以一个接地气的增速来发展,就可以这样取值。十年后的事再说。对于业绩可持续企业,三年后的合理pe取无风险利率是否准确我不知道, 但由于行业内每个股票都是用这个称来衡量,市场就会横向比较性价比,然后择优选择。就像有一个计量不准的称,我要从不同重量的10个苹果选出一个最重的苹果是没问题的。洋河此刻就是在行业内属于比较重的苹果(性价比)

老唐的方法就是罗伯特.席勒的估值方法,国内所有投资分析框架都是舶来品。但凡那些人多看点资料,就不会感到意外。那么这套方法有效吗,我是做过大量复盘的,结论有效的,只是很多人没理解怎么用。老唐割肉在低点了。网页链接

对于洋河股份来说15%的折现率大概率是高了,毕竟高端白酒的风险比大部分生意低,但肯定不至于低到长期国债那水平[呲牙]

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标准答案,但有经典(一般的/大多数认可的)答案。
比如你这个估值系统,实际上只是简化了现金流量折现模型,而且简化的很厉害。
假如采用了这个模型,那么模型中最重要的折现率和增长率就势必也要按照这个逻辑去考虑,而这个模型中的折现率是有相对的”标准答案“的,当然计算方法有很多种,每一种的计算结果也是有细微差异,所以只是”估“值。
但假如套用了A的估值模型,而B的方法选择参数,尤其这个参数还更倾向于自己的观点,比如对于不看好洋河股份的人将折现率取值15%,他也完全可以说”这个折现率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那么这个结果立马就和你这个打了几折。
并不是说洋河不好,只是看到了就事论事闲扯[呲牙]$洋河股份(SZ002304)$

不信唐朝这么取值啊,要么就是反向黑他[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