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已(一MAN)2023年发言整理(3月)

发布于: Android转发:2回复:1喜欢:23

2023.03股价的上涨,客观上是让长期投资者利益最小化。

为什么大多数时候股价的上涨,客观上是让长期投资者利益最小化?我曾经写过一帖。我就再酝酿一下,唠叨一下。

我们一笔投资的最终收益应该是下面这个公式:

投资总收益=(卖出时股价X卖出时股数—买入时股价X买入时的股数)+期间分红留存的现金。

对于这个公式我解释一下:

1,虽然我们持有这个公司期间每年的盈利,以公司每股盈利为准。当有一天我们离开这个公司,还是要以股权退出时该公司在股权交易所(股市)的结算价为准。

2,如果是短线交易者,一般持股时间都不会太长,在他们眼里,股数基本就是个定量,分红基本可忽略(因为除权,他们认为分不分都一样)。所以,在他们眼里,投资总收益就只与价差有关。

3,如果是长期投资者,如果股价总是处于低迷,分红就可以再投入不断增加股数,这时,股数也成为变量。而这时,股价上升意味着再投入的股数变少。短期不明显,长期也是影响总收入的一个重要因素。

4,分红,如果股价处于低位,投资者就会不断的买入股票,增加股数。如果股价太高,分红就会作为现金储备,等待机会,这个部分积累下来也很可观。

对于长期投资者总收益是五个变量。对短期交易者,总收益只有两个变量。

我注意观察过,除非个股发疯或者整个大盘疯牛。大多数股票、大多数时间,它们上涨的幅度是让长期投资者利益最小化。

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看股市的眼睛就不一样,你看到的世界就是另一个世界。你还会说理念不重要吗?

2023.03对于股价,我估计大部分人和我早年一样。 也经历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网上看各种文章,他们关注的是:目标价是多少。 如果目标价是30块,现在股价是15,那就买了。如果现在股价是27,那没什么赚头,太贵了。

第二阶段。今年业绩一块,市盈率30,股价30块。自己进行“价值投资”,测算出明年业绩两块,测算出历史平均市盈率25,那明年股价“大概率”能到50。(50-30)/30≈67%的收益,还买什么自行车。 他们喜欢看这样的文章,这才是“干货”

2023.03“安全边际”这个词在我的帖子里几乎没出现过

我看到很多朋友说:投资最重要的一个事情就是~安全边际。我想看看球友们个人理解的安全边际是什么。欢迎留言。

这么多年,我也写过几万字的帖,但“安全边际”这个词在我的帖子里几乎没出现过。

主要是因为在我的实际操作中,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与我的实操并不是很贴合。

看大家的回复,最贴合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就是:1块钱的东西,五毛买。载重1吨的桥,我只开0.5吨的车过,等等。

但“任何理论都是用于指导实践的”(球友留言) 虽然一块的东西五毛买是最贴近这个词的字面意思,但实际操作中的难点是,买公司不是买大闸蟹,用称称一下就知道多重。也不是买布,用尺量一下就知多长。

企业价值:是存续期自由现金流的折现。里面太多不可控的变量,如果你硬要算,结果也一定是一个很宽的范围,就如巴菲特说:如果一个股票的合理估值是:30块~130块,它还有什么指导意义? 如果一块的东西五毛买,那这个股的安全买入价格就是15~65。而且价值也是变化的,你必须不停的跟踪计算他的价值,过几年这东西价值可能变两毛了。

我不是理论家,我就还是用实例做说明,还是以神华为例。

我们先把逻辑梳理一下。

我是同意:买股票就是买了公司的一部分。那我买了一股股票,就意味着我是这个公司的股东了,做股东期间的回报看什么?当然是看股东权益回报率了。(这里要注意一下:每个股东权益在股权交易场所的报价是波动的,不同时期进入的股东,付出的价格是不同的。公司的股东权益回报率,落实到不同价格买入的股东,回报率就是不同的。)

问题:我只知道买入的那一刻我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是多少。

煤炭这样的周期产业,碳中和碳达峰未来淘汰产业,它未来的收益率怎么判断?

首先,要看历史:2019年的前十年,神华经过了一个完整的煤炭周期,我们可以假设用贴近股东权益的价格买入,算出在这个完整周期中的平均回报率。与当下可投资的股票实际收益率比较,你是否满意?

接着,如果满意,我们就再展望一下未来,神华的股东回报率会比前十年平均好?还是差? 这里有几个变量:

1,煤价总体会比前十年平均高还是低?

2,电价总体平均会比之前高还是低?

3,前十年神华的股东回报率是逐步走低并在低位徘徊的,因为大量的煤炭收益投入到铁路、港口、发电、煤化工等领域。

煤化工的收益率很低,发电的收益也不如煤炭,尤其是在建的几百亿发电项目叫停,也大幅度拉低了股东回报。

如今,在建项目陆续复工投产有了收益。同时公司已经承诺,停止继续投资火电。今年我预计回报率可以达到17%。

目前来看,未来十年的股东回报率会高于前十年的回报率。 这就是我买入的理由。

换句话说,我买入的那一刻我的回报率已经大概有数,与股价的波动没什么关系。所以我认为股价波动不是风险的原因。

唯一有可能让我回报率降低的是:如果未来十年股价总是高于净资产很多,复利就大幅度减少,分红只能在另寻出路。

前十年的很多年股价都低于净资产,分红再投入可以复利增厚收益。 不知大家有否看明白。在我的整个投资思路和防范风险的思考上,安全边际这个词的字面意思就并不太贴合。

2023.03投资神华的底层逻辑(定量的重要性)

1.定性:往往偏向于宏大叙事,但很多时候,你只要稍微一定量,定性就成了假大空。

比如当时市场对中国神华的评价是:煤炭是夕阳行业,是限制产能,未来碳达峰后用量就会大幅减少,最终达到碳中和。这就是市场对神华的定性。

让我们稍微定量一下: 煤炭当时用量好像是40来亿吨。神华产量只有区区3亿吨。而且中国神华无论是环保、机戒化程度、安全生产程度都是行业前列。而限制关停煤炭产量,不会是平均分摊。

之前几年的关停,也的确都是先从老破小开始。而且随着300万吨以下的关停,随着内蒙倒查20年,带来供给侧的减少,煤价反而更坚挺了。

神华不但没有受影响反而收益。我当时认为即使未来二十年煤炭减半,神华也不会受影响。

你看,不用很复杂的定量,只要了解几个数据和正在发生的事实,定性就被否定了。

2.再看看中国神华其他数据。

我实际手算了一下,神华前十年以净资产买入,分红再投入,回报率大约是15%。非常贴近它前十年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而且,这十年中,包含了最黑暗的2015年。那一年煤炭全行业亏损,包括大帅哥陕煤。

再看神华,2015年它好像还集中核销了几十亿,但业绩依然有八毛,我测算其当年真实业绩有1.2元。 这是什么?这就是2015年全行业亏损时神华的最差业绩,它的低成本,就是它的护城河。当年分红5毛,看似不多,但隔年就特别分红每股2.5元,牛的一匹。

神华这一回报令我满意吗?之前十年它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大约15%,而实际投资的回报情况也非常接近。未来十年会更好,还是更差,还是持平呢?如果持平,这个回报我满意吗?

这就要回到2021年赛道报团股疯狂的大环境,当时那些好股票,热门股,那些看似高成长的股票,股价都以十倍于股东权益在交易。以这样的价格交易,看似公司股东权益回报很高,但你获得的真实回报却极低,需要未来若干年甚至十年才会消化这一价格。

而神华看似回报只有15%,但胜在以净资产甚至低于净资产买入比,马上,立刻就享受到真实的股东回报。直接分红也更实在,更直接。

你十鸟在林,我这一鸟虽不够肥,但胜在已经煮熟并端上餐桌了。我先吃了,你们随意。

而且这些年的投资让我也认识到,投资的公司规模是一方面,现金流才是试金石。

我的资产规模扩大到一定程度,我也要追求现金流。今年我的现金分红已经是这次总投资额的1.5倍,明年两倍没什么问题。

有了充足的现金,我就可以等待更好的机会,以接近净资产的价格买入更多优质的好公司。

3.神华的股东权益回报还会进一步提高吗? 把神华的业务分解,煤炭的净资产收益率最高达到40%多。铁路航运业务也有20%多,即使发电也有接近20%(我当时测算的好像是2019年),为什么汇总只有不到15%呢?

再一细看,1300亿的现金,没什么收益,几百亿的投资也没什么回报。严重拖低了股东回报率。 而几百亿没什么收益的投资,就是当时被叫停的火电厂,目前已经陆续开工投产有了回报。煤价电价的提高,也会推高回报。看半年报,净资产收益率已经达到11%,全年应该在18%左右。如果未来十年神华的股东回报率能提高到15~20区间,那我的回报就会再迈一小步。 这大概就是我买入神华的心路和理由。

记得我买入神华后,当时有一朋友还专门为此发文,大概意思是说:看散户乙买了神华,我严重怀疑他买老窖只是运气。 我虽然看到了,但我没有回复,假装没看见,本来也就是运气。

4.再说点神华的特别之处。 神华作为央企,又是涉及国民经济基础能源行业,并不是市场化的行业,受国家政策、命令影响较大。尤其去年的煤炭荒,可能会令供给侧发生变化,尽管有长协控制,短期价格不会大幅波动,但长期影响有待观察。

当然,毕竟还有碳达峰和碳中和环保的限制,不会再出现2015年前那样的无序扩张。但也要降低预期,打算新进的朋友,一定要严格算好自己的回报帐。

2023.03腰斩,在我这里只是轻描淡写的波动

很多争论其实是不同阶段不同角度造成的。

比如,不止一次有人问我怎么看投资中的分散与集中。

我的观点很简单:不懂不做。看懂一个就做一个。我是不会为了分散再凑几个搞不清楚的股票。

但这里就有个问题。如果有人问我:你确定你真的看懂了吗?万一看错了呢?这事我确实无法回答。另外,股市里很多根本就看不懂公司的散户怎么买股票?

我91年刚进股市时,也不是看懂一个买一个。 记得配置喵之前的观点:控制风险就是要分散、要配置。

这个观点对不对呢?还是那句话,每个人不同阶段有不同的体会和感受,没有定论。

记得老窖有一年60来块钱的时候,雪球有个投资者和我讨论:他认为60多块涨了不少了,也是阻力位应该做波段。

我说了句:我不知老窖的股价何时以及怎么波动,但我认为今年老窖股价在40~80都是合理的。

他听了我这句话就没再和我讨论了,因为在他眼里,80到40都腰斩了。而在我这里只是轻描淡写的波动,根本没当个事。他还有啥好说的?后来老窖果然如他所料,跌到了35块。这事其实也没什么对错,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问题。

2023.03我更直观的感觉是:认知决定命运

有句话叫:性格决定命运。 我接触过足够多的各个层次的人,我发现每个层次都有各种性格的人。 我更直观的感觉是:认知决定命运。

人对客观世界的认知是随着阅历、学习、思考不断变化的。 这个变化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深度的变化,一个是角度的变化。

比如我开始很长一段时间对投资赚钱的认知就是:赚差价。 认知还有个角度的问题。任何事物都是多面的,归纳起来都有两面:好的一面,不好的一面。

如果我们的认知习惯聚焦在好的一面,就会过度乐观。如果习惯聚焦在不好的一面,就会过度悲观。如果我们能两面都聚焦,然后权衡利弊,最后作出判断,就是接近正确的认知。

比如,任何制度都有利有弊,这个利弊如何权衡?以哪些指标最为标准来权衡?这就是个极其复杂多面的问题。不同人聚焦于不同的面就会有不同的结论。

对此,就牵涉到一个终极问题,你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 唯物主义认为:物质丰富程度决定了人的意识。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如果你是唯物主义,那么如何权衡一种制度好坏的主要标准就是:是否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只要经济不断发展,意识和上层建筑的不足,都会随之不断的、潜移默化的、不知不觉的得到解决和提高。 当我们有人聚焦于自己制度的劣势时,对手可能感受到的却是我们巨大制度优势所带来的压力。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奇怪和不完美,很多时候优势和劣势是硬币的两面,他们不可分割,我们总想把缺点切掉,可你即使将它们切的再薄,他依然是两面。只有靠他自身慢慢演化,才能不断趋于完美。

如果你是个理想主义者,就用暴力摧毁它、砸烂它,就可以保留优势去掉劣势,那是你太幼稚,当你砸烂了这个劣势,优势也将不复存在。

很多年轻人对我这样的老家伙很气愤:你们这些小粉红,对缺点视而不见,眼瞎了?其实我什么不知道?什么不清楚?

我记得以前还写过一个帖子。 有一种家长聚焦缺点,他们认为:孩子的优点不用表扬,只要不断提出他的缺点,他就会不断改正缺点,最后剩下的都是优点了。实际最后是什么?

还有一种家长聚焦优点,他们认为:我不断表扬优点,不断鼓励他,他的优点就会衍生的越来越多,缺点就少了。 你是那种?我以前就是第一种。

2023.03我向爸爸学到了一句很有用的话:面对现实

我妈是个悲观焦虑的人,我爸爸是个乐观豁达的人。两人一起生活了一辈子,谁也没有改变谁。 我爸爸2015年85岁逝世。他后来患了老年痴呆,为了我妈的身心健康,我爸最后的两年和我住在一起。这期间我和他学到了一句很有用的话:面对现实。

无论这个现实多么残酷,多么与我的预期不一致,如果无法改变,就要面对它,接受它。

他还和我偷偷说了一句:你妈不是个聪明人。

(我猜他想说的是智慧而不是聪明,理工大学的教授应该不会笨的) 以前我爸爸在的时候,我爸是个挡火墙,我妈的很多焦虑被他化解,我和我姐的感受不深。

我爸去世后,我妈的焦虑就毫无保留的展露在我们面前。我现在每天要做的事就是如何把她的焦虑转化为好的事。

我妈今年89岁,经常忘事,双腿也越来越沉重,走路需要借助助步器了。她就整天唉声叹气,很怕面对这样的现实:将来自己要老年痴呆了,将来要坐轮椅了。

我和她说:妈,你这些都是长寿带来的烦恼。如果你像爸爸一样85岁就走了,那你就既没有痴呆的顾虑,腿也没有不利索的烦恼。你现在眼睛和耳朵还很好,你应该知足,高兴才对。

听了这话,她就会开心一会。

人嘛,谁没有烦恼?试着换个角度。我虽然理性,但我很同意一句感性的话:人最主要是开心。如果你有不开心的事,要么想办法解决,要么就面对、接受。

2023.03不同的认知,导致不同的实话、不同的真话

客观世界就在那里摆着,每个人看在眼里投射到大脑,再呈现出来,就一人一个样了。

就拿投资来说。 每个人进股市,面对几千个股票,都想买到既“便宜”又“好”的股票。 有人觉得某股很“便宜”有人觉得它很“贵”,有人觉得某股很“好”有人觉得某股很“差”。

什么是标准? 如果用股价的涨跌做标准,那前几年的某一年,老窖股价最高70多,最低又跌到30多。70块是贵还是便宜?70跌到35,这个腰斩的股是好还是不好?

一个人觉得70块的老窖很“差”,不停的提示风险,另一个人却觉得它很“好”,不停的夸它的投资价值,后来证明70块的老窖跌到35,确实很差。

再后来老窖涨到300多,证明70块的老窖也的确有价值。但当时那一刻,在双方眼里对方就是:非蠢即坏。

客观世界是有层次的,每个人看到不同的层,就看到了不同的世界。 客观世界是随着时间变化的,同样都是利益,也有短期利益和长远利益,不同人看到了不同的长度,态度可能是完全相反的。

客观世界还是有颜色的,你带上不同的滤镜,颜色就不同。比如,都出现骚乱,在某地是美丽风景,在某地就是暴乱。

客观世界还是多面的,不同角度看到不同的面。有人觉得让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生活富裕、安定是对整个世界和人类进步的巨大贡献,有人觉得是对自己以往所控资源的威胁。 我们通常认为:实话=真话=对的话。

其实,不同的认知,导致不同的实话、不同的真话,这个世界从来都是如此。 是包容还是撕裂?

2023.03投资理念假大空,但我本人觉得挺重要,拿朋友户做个小样

好像是有人把我的口水贴打印出售了是吧?

我这里提醒大家一下,我写的贴都是随想,很不严谨。有些是在散步时写的,有些在吃饭等菜期间写的,有些是走路累了坐在长椅上写的。这篇就是我躺床上等老婆做早餐写的。经常错别字,有时词不达意,改来改去。 更主要的是我的很多观点是变的,早年我认为很对的,现在我就觉得有些不全面甚至是错的。

有这个钱不如买本巴菲特的书,学点正宗的投资理念。

之前写了太多有关投资理念的事,确实给人有点假大空的感觉。但我本人觉得这个挺重要,它有点类似于建筑的设计图,你要先知道你建房子是个什么样,以及它的抗震能力。

这个对老板很重要。 为了建成这个样,就要具体选择哪种工艺,建筑材料,施工方法等等。

这些具体的,对工程师来说很重要,似乎大家认为这才是干货。

我还是拿我给朋友投资的账户做个小样,这个账户是2015年投了100万,2016年投了100万,2017年投了200万。一共400万。目前有七只股票,每年分红可以达到200多万。

除了老窖和神华,其他几只是2017年两百万来了、但我认为老窖不是好的买入时机时买的,之后页陆续换成了老窖以及神华,目前另五只是剩的股。之前都是分红再投入,2022年的分红就没有买入。

这个账户就是我投资想要的样子。每个人都有每个人想要的样子。你也可以有你想要的样子。 神华分红2.55,如果市场普遍认为10%的股息才合理,那股价回到在25块附近波动也正常。如果分2.55元,28块股价有压力,那如果分2.8元,28块是不是就没压力了?两毛五的问题。

2023.03巴菲特一眼定胖瘦,是对一只股,不是两只股比较

有一种对价值投资的解释是这样的:就是要用五毛钱买价值一块钱的股票,然后等到市场纠错估值修复,价投赚的是估值修复的钱。

这样的解释是把价值投资中的“价值”静态的看了。是早期格雷厄姆投资烟蒂股对价值的理解。比如一个烟蒂股,卖每股五毛,我们买了。最后清算时,估值是一块。我们就赚了估值修复的钱。

但大多数时候,股票的价值是动态的。比如当初,我二十块买的老窖,是五毛钱买了一块钱吗?如果是,那40块就完成了估值修复了。今天,老窖的估值是多少?0.5在什么位置?

如果把价值理解为一个“量”,这个量是很难算的。 而且大多数股票的价值动态还是有速度的,那么,再用前面对价值投资的静态理解就会对所谓的“贵贱”产生误区。

大家就很容易犯,凭一眼判断两只股票贵贱的错误。

巴菲特说过的一眼定胖瘦,是对一只股的价值判断,而不是两只股贵贱的比较判断。这个大家一定不要搞混。

如果我们能把价值从一个“量”的概念转化为回报“率”的概念上,那我们对价值投资的理解上,这个“价值”就会无论对自己的评价还是股票之间的比较都能始终保持一贯性了。

2023.03谈谈30块钱的神华在我眼里是个什么样子

如果我是20块、净资产价格买的神华,谈谈30块钱的神华在我眼里是个什么样子。

早年的我。

1,我20块买了神华,涨到30,抛出,赚了50%。

现在的我。

1,神华长期roe可以维持在15%,如果价格始终30块,我分红再买入,其实回报是10%,十年变成77.8块。赚了(77.8-30)/30≈1.6倍。

2,如果神华价格始终20,分红再投入,十年变成80.9块,赚了(80.9-20)/20≈3倍。

3,如果我分红不再投入,十年分红大约25块,赚了(45-20)/20=1.25倍。

这里有个问题牵扯到底线思维,神华1.5倍市净率会是常态吗?如果神华十年后估值回到净资产,那么第二种回报率就大幅度缩水了。

如果十年后神华的估值侥幸到了1.5倍,我的第三种回报就会大幅提高。

因此,我常说,如果神华总在这波动,他的分红我就要找更高回报率的股票了。

这也是为什么去年十月份股票大跌,我只提到要买老窖的原因。

2023.03巴菲特:当好股有了好价,剩下要做的就是买入并持有

我这人有个特点,别人骂我侮辱我,我可能不生气。但如果我觉得某人说蠢话,我就会不自觉的提高嗓门。 也许这个蠢话其实并不蠢,大家都觉得有道理,只是我自己觉得蠢。

昨天忘记成本这事,其实人家对我本人一点恶意都没有,只是我自己看不明白,无法理解,就有点生气了,在此向有关球友抱歉。

我查到,持有=买入是个事实,这句话竟然是巴菲特说的。 以我对巴菲特的了解,他是极为重视买入价的人,他早期甚至过份的强调便宜价格,只是和芒格搭档后,才改变成以合理的价格买入好公司。

他一直在各种场合反复强调价值投资的另一个重点是,当好股有了好价,剩下要做的就是:买入并持有。

我非常怀疑,他当时并没多加思考的把别人提的问题持有=买入,理解为他总强调的买入并持有。

因此当他在说:持有=买入是一个事实时。他其实想说的是:买入=持有,这是一个事实。这就很容易理解了,你买了一股股票就持有了这一股股票,这是个事实。

谁能找到这个巴菲特的这个视频发给我看看,我们一起看看他当时的语境,是随口一说,还是慎重的把它当作一项重要的投资原理说出来的?懂英语的朋友也可以仔细听下原文,避免被翻译误导。

芒格不止一次的反复强调,持有和买入并不是一回事,对此我相信巴菲特也是同意的。 但为什么很多人很在意这事?

我刚才也查了下,原来网上有人写文章,把持有=买入,作为启蒙段永平进入价值投资的重要思想。 原来如此。

2023.03再和新手说下忘记成本的事

看了一天大家推荐的股票,累了休息会哈。

再和新手说下忘记成本的事。 忘记成本的目的:是当你还无法克服自身某些弱点,且有可能影响你投资决定时的一个建议。

比如,当你发现你的某笔投资发生逻辑错误或者行业基本面发生重大变化导致企业的未来出现极大不确定时,你要及时纠错,不要因为现在市场价低于你的买入成本而犹豫不决。

这时,忘记成本是给那些受此困扰的朋友的一个建议。

但是,千万不要就此就认为,一个好的价值投资者就必须忘记成本。

为什么要忘呢?我记着我的成本是十块,但如果发生状况,我可以眼睛不眨的7块卖掉,忘不忘又有什么不同呢?

有一种情况,你想记着成本也很难。比如,2014年18块买的老窖,这些年分红除权后成本只有几块钱了,具体是6块还是8块记不记也什么意义?

还有一种情况,就必须把成本仔细算清楚,必须牢记成本。比如买入烟蒂股,你如果算不清楚成本,花了抽两口的钱,到时候只能抽一口,那你就亏了。

2023.03关于长电折旧、净利润、自由现金流之间的关系

关于长电折旧、净利润、自由现金流之间的关系等讨论我觉得挺有意义。

我看到有几个朋友一直在讨论此事,但夹杂在其他帖子里挺分散的。新开一贴供大家专门讨论,财务是我的弱项我也想学习学习。 我先抛一块破砖。

我个人理解:比如我开出租车的,花了20万买了台车,十年折旧完。每年折旧费是两万。如果我每年底赚了四万,就不能按四万算,要扣除这两万折旧。

大概意思是:十年后我还要继续干,我要用这20万再买台车,才能继续。所以折旧这20万不能算利润。

但如果这师傅保养的好,车的质量也好,这车能开十五年。那到了第十一年就有几个思考。第一,车已折旧完,第十一年利润跳升到4万了。

第二,之前每年折旧2万,其实应调整为十五年,那每年真实折旧其实是:20÷15=1.33万。前十年的真实利润就应该是:4-1.3=2.7万>原来的2万。

这里先抛开第十五年再购新车需要多少钱。比较残酷的是如果新车要40万,这哥们等于还要搭利润。

全部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