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股票的故事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我是趋利避害的稳健型投资者,从来相信一根耕耘一分收获,踏踏实实才会有好结果。所以我躲过多次股灾,当然也没赚多少。但是2016年2月份的股灾终究没有躲过去。

究其原因是我没有形成独立的投资体系,甚至连一些基本的常识也不了解。我对股票和基金等的了解也仅限于证券从业资格所提供的教材。技术分析方面,财务分析方面基本是没有基础的。所以根本上来看,我还处在跟着大V炒股的阶段。韭菜是无疑的了。

当下天时地利人和,重新思考全部的投资经历。

2009年开了第一个股票账户,主要目的是熟悉整个开户买卖股票的流程并没有更多地考虑选股技术,公司分析,买点卖点的选择。我是经管系,也是当时学习的相关的科目,才引起了我这种念头。我独自乘坐K302路公交车从郊区的大学城,来到市区,当时百度地图用的不普遍,我随便找到一个比较繁华的路口就下车了。沿街边走边逛,看到有一家银行里边有个小档口写着股票开户,就走了进去。给我开户的经纪人是华泰证券在招商银行驻点的B姐。B姐有个在济南当地的男友,家里开酒店的,她当时跟我说的是酒店在装修快要开业了。开户之后,她每周都会给我的邮箱发送一个PDF的投资报告,我看了几次看不太懂后来也就不看了。她给我推荐的股票是万科A和中国联通。万科太贵,我没那么多钱,买卖过几次联通,大体上了解了整个流程,当然只是操作的流程。其实当时在我的感觉中股票和彩票的性质差不多,只不过股票的资金变化过程能看得见。后来我毕业来到北京打工,从qq空间中看到B姐也在北京,还是做的证券,有过互动,也说有空一块玩玩什么的。终究没有。前一阵子B姐空间里放出了跟男友在西藏旅游的照片,后来又有婚纱照。我才想到他应该早就跟那个开饭店的男友分手了。

不得不说我还是对股票有点兴趣的,所有幻想一夜暴富的人没有不喜欢股票的吧。所以我从上学时就开始考证券从业资格证书,那可是其他同学都在考自己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师和会计证的时期。

2012年来到北京第一个工作居然又是和股票相关,银泰证券王府井营业部的经纪人。招聘我过来的经理整体说的话都感觉不是再对我说,倒像是自我表演,我始终理解不了他说的意思。他对我进行了简单面试之后,又请来几个人跟我聊。其中有个女经理说的一些话我还有点印象,提到了富安娜 ,说有些股票别看不起眼但是也可能是好股。经理P哥准备了一张话术的纸,让我勤加训练,有安排我到旁边的工商银行驻点。再去工商银行之前,他带我去了一个人“这是我们公司大金牌,XSS”,这是他原话。我高兴的称呼S姐。经理P哥把我放下就自己走了。S姐话不多,简单聊了几句后,她加了我微博。后来我从她的话中感觉到,这是她的地盘,现在是她的工作时间,我就告辞自己去了工商银行。我站在银行的大堂中,眼光四处打探,寻找有可能会有股票需求的人。问了几个人都反应不太好,有些跟你聊的老年人也是纯扯淡,根本没有开户的打算。我只坚持了不到一个周就辞职了,在我之前有两个人一块来的已经离开。可笑的是,为了这一个周我还专程赶回了济南一趟,把B姐给我开的账户注销了,去朋友家借宿的时候还把眼镜落了,回去再拿已经错过了回北京的火车,只有重新买票。

2014年我已经在银行上班,大概是10月份左右无意中下载了雪球,朋友圈的链接还是同事推荐忘了。看到周围一些财经报道以及雪球上的一些文章,隐约感觉牛市将至,而牛市中巴菲特建议购买指数基金。于是我到银行旁边的华夏基金开了一个基金账户,让柜台给我推荐几个指数基金,她给我推荐的是300ETF(SZ159919) 联结基金,大约是在11月份我开始买入。12月份为了方便以后可能会买股票,我联系S姐给我开了证券账户,现在开户已经相当方便了,线上就可以,都不需要到柜台。开户后她给我微信上时不时推荐股票,我都没有买,因为这些股票听都没听过。我后来买的第一支股票是依然是万科 。但是没过几天就卖了,我始终觉得股票的风险太大。另外一支股票中材节能 我在上班路上会看到他们家一个大厦,就买了。我还是以基金为主,每天看看沪深300指数,中间偶尔也会有申购赎回操作,指数跌的时候会有恐慌性赎回,过几天看看没事有涨回来了,就又再重新申购。这种状态一直持续直到-------

2015年4月份。周围同事谈论股票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有点动心了。于是没事就上雪球,看看可以买什么股票。当时应该是系统推荐的几个大V有唐室主任司马迁和释老毛,再加上后来的微博和微信上的股社区,我的操作基本上是跟随这几个大尉。跟着主任操作了中国中冶和宁波港,我是谨慎为主快进快出,小有盈利。跟着老毛操作了中国银行但是卖点没有选择好,没有盈利。后来这个问题会反复出现,也就是价值投资怎么选择卖点,夹头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好股票,然后你买入,持有,但是什么时候卖呢?我的心里没有一个明确答案,我做出的决策还是依赖本性,大尉说这股票好,我就买入,赚了就高兴,跌了或者亏到扛不住了就卖。这种策略让我赚不到钱,也不会亏大钱。由于我最喜欢的大尉老毛,一直骂创业板,所以我2015年一支创业板股票也没有买。后来还是工作原因又一次在中信建投驻点开银行卡时,我才在那边又开了户,同时开通了创业板。具体时间记不清了,但是显然已经是一人多户新规之后了。后来老毛提出了“红十月”的论断,我也在十月份重新买入股票印象里是平安银行 ,颇有收获。也就是到当时为止,我还是有些盈利的,股灾是我是空仓并无亏损。10月在西安旅游的时候记得又一次大跌,当时没太上心,没有及时卖出,遭遇了小幅回撤。

2016年一月底的熔断股灾,这一次我终究是没有躲过去。由于持有的是老毛推荐的电广传媒 ,这也让对老毛产生怀疑。对于另外一名大尉主任由于他写的东西我实在看不懂于是就不在关注了。后来我的追随对象变成了股社区,这个大尉的思路属于趋势投资,是我以前从未关注过的一种,也叫右侧交易。关注后每晚都会读他的夜报,也就是对当天一些头条财经新闻以及大盘走势的分析,以及次日的展望。偶尔会有一些有意思的话题,不全是股票类。跟随股社区,买了黄金etf以及华宝油气 也小有收获。跟释老毛不同,他是更看好创业板,不过16年的创业板,你懂的。两相对比,让我意识到也更印证了一些朴素的观点:没有一种策略可以应对所有的市场形势。关于创业板,插一个小故事,我有一个同事也是坚定的看好创业板,哪怕15年股灾之后,他还是坚定的买入创业板,这在我这个坚定的毛粉看来当然是不可理喻的。转念一想,其实也不难理解,他肯定是在股灾前买的创业板大赚,这个他关于股灾的第一印象是如此的强烈,以至于他始终相信创业板会短时间内在起来,也正如我哪怕在五年之后重新开户,还是会选择B姐当时推荐的万科A。再说回来,通过对照,我知道不能迷信大尉,其实我一直就知道不能迷信某一个人,但是当你对一个领域一无所知,除了通过向已懂的人学习,难道还有其他的路吗?我能做的无非先向他人学习,然后思考,在通过实践总结处属于自己的体系。16年下半年股市有转暖迹象,我再次欲动。应该是老毛的推荐,我买入了洋河股份。当时老毛说的应该是快消品吧,包括股社区也是看快消品,饮料最好,比如酒,奶,肉的话就差一些。股社区经常分享很多套利的套路,感觉花容的盲点套利也就是这个意思了吧。比如st股,小市值,壳资源,徐翔概念股,关于格力和美的的分析更多的来源于量化交易理论。买入洋河股份之后,每天看着它不断上涨和偶尔的下跌,那个问题再次出现,也就是价值投资怎么选择卖点,夹头会告诉你这是一个好股票,然后你买入,持有,但是什么时候卖呢?我还犹犹豫豫,最后出手的时候比最高点少一半的利润。我到现在依然记得洋河涨到最高点时,我已经来到一家财富管理公司,当时正在开早会。同时,我在此刻也回忆起平安银行卖出的也是次高点,原因同上。所以当这个问题再次出现在今年的11月份,中国平安再创新高时,我选择了果断出手。这加起来差不多四次选择卖点的经历,其实在同一个大环境下,也就是当时的市场还是一个非牛市的环境,久涨必跌。熊市时选择药奶酒,可以说是我这次经历的一个重要经验。

既然是熊市,也不要恋战了,平安卖完我就清仓了,又一次,躲过大跌。

从11月份开始打新股,一签未中。

我曾经有短时间关注分级A,股灾后建了个组合,收益接近秒杀90%以上组合。遗憾的是我并没按照组合投资。

在光大证券开通了期货账户,现在还有任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