摒弃心理账户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85回复:104喜欢:210

来做个实验。

有只你长期看好的股票,现在的股价是200元,你预计它五年后能涨到1000元(假设你真正看懂这只股票了,判断失误通过股票组合适当分散来解决,另行论述),你现在会买吗?答案显而易见:买。

如果上帝告诉你这只股票明天会跌到100元,你现在还会买吗?答案也显而易见:现在不买,等到明天买。

有只你持有的股票,现在的股价是200元,你预计它五年后能涨到1000元,你现在会卖吗?答案显而易见:不卖。

如果上帝告诉你这只股票明天会跌到100元,你现在还会继续持有吗?答案也显而易见:卖了明天买回来。

可惜上帝不会告诉你。

上帝也不会告诉我,我也必须承认自己完全没有猜测股价涨跌的能力,我持有的股票明天股价怎么样我不知道,我想买入的股票明天股价怎么样我也不知道。

还是那只股票,你12个月前100元买的,现在上帝跟你开了一个玩笑,以市价200元帮你卖了,并暂停时间让你可以买回来,你会买吗?答案显而易见:买回来。如果明天股价可能跌到40元(12个月前100元,现在200元,明天40元)呢(这次上帝不告诉你了)?我想答案应该还是:买回来,因为我们并不知道明天股价的涨跌。

“12个月前100元买的”是心理账户。

等到了第二天,“上帝暂停时间时我不买回来就好了,否则不会200元跌到了40元”也是心理账户,让人很痛苦。

等到了第二天,如果没有发生前一天上帝暂停时间这回事,“我的股票100元成本跌了60%了”也是心理账户,也让人很痛苦。

只要我们承认自己没有预测股价涨跌的能力,这三个心理账户都是应该摒弃的。

经济学有个重要的概念叫“沉没成本不是成本”,12个月前100元买入的这个买入成本就是沉没成本,它不是成本,站在当前这个时间点看,这个沉没成本跟这只股票未来的风险收益毫无关系。

站在当前这个时间点看,12个月前买入并持有的股票,和当前时间买入的(同一只)股票,未来的风险和收益是一样的。换句话说,12个月前100元买入并持有的股票,和当前时间200元买入的(同一只)股票,从当前这个时间点算起,未来的收益率是一样的。

既然上帝跟你开玩笑帮你卖了股票并暂停时间时你会买回来,那么新到一笔资金同样也应该买入。

这就引出股票市场一个重要的事实,即“持有 = 买入”。

全部讨论

其实这些都不是最可怕的!可怕的是这只股票 你200买了。你觉得值1000!第一次到了800.你没卖。然后跌到了200!然后又涨到了700,你还是没卖。后面有跌到了150!五年了。反反复复。回到起点。才是最可怕的啊!每次到了你期望的价格。就 差那么一点点!

2020-05-16 20:37

如果不考虑人类的心理特点,持有就等于买入。如果考虑则结论不成立。买入和持有对于人的心理感觉来说,前者是主动改变(资本配置)现状,后者是保持现状。人的心理特点会对改变现状导致的亏损(股价短期波动导致的浮亏)感觉到强烈冲击,而对维持现状导致的亏损则没那么强烈。另外,持有的股票可能有浮盈,因此持有期间的短期波动(向下波动)给人的心理感觉只是少赚(向下波动这段时间),而如果发生买入后股价短期向下波动,给人的心理感觉则是亏损(虽然从长期看可能浮亏,但无法消除短期看事实亏损这个看法),由于人类心理对于风险的强烈厌恶,因此对于买入这个行为来说,需要更高的安全边际(更低的股价或估值)避免出现短期亏损造成的心理冲击。所以对于大多数符合人类心理特点的投资者来说,持有不等于买入。对于机器人或者克服了人类心理特点(在投资上这个特点可能是缺陷,但这个特点在非洲大草原上可以提高智人的生存概率)来说持有等于买入。

2020-05-17 12:23

我相信“持有=买入”, 但会计学这里说的沉没成本就是亏损,和心理因素关系也不大。“持有=买入” 成立的条件是你对未来企业成长的信念。这个你已经假设成立,“持有=买入”就是一定成立。市场波动是对预期的即时判断,没有所谓对与错,预期改变价格就改变。 价值投资是信仰投资,信念穿越周期。$腾讯控股(00700)$

如果我看的懂的股票五年后确定涨到1000,对于我来说,100元买入和200元买入没有太大的差别。

换句话来说,如果我看的懂的一家公司,它的年化收益率可以达到15%,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在每笔资金到位的时候,无脑一次性买入。即使你今年你买贵了30%,或者50%,那么只要这个公司未来几十年还存在,还可以有15%的增速增长(股息加利润推动),你现在的每一次无脑买入,十年以后来看,都是非常划算的。

问题的核心在于:几十年能保持15%增速的公司很少,也很难找到,目前A股的很多公司,几十年后,都不在了。

2020-05-16 20:35

很明显,持有 = 卖出 + 买入;而不是“持有 = 买入”
持有还是买入跟安全边际(当前价格与内在价值的折价)有关,跟沉没成本无关。我理解持有和买入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2020-05-17 11:04

精彩评论。
如果不考虑人类的心理特点,持有就等于买入。如果考虑则结论不成立。买入和持有对于人的心理感觉来说,前者是主动改变(资本配置)现状,后者是保持现状。人的心理特点会对改变现状导致的亏损(股价短期波动导致的浮亏)感觉到强烈冲击,而对维持现状导致的亏损则没那么强烈。另外,持有的股票可能有浮盈,因此持有期间的短期波动(向下波动)给人的心理感觉只是少赚(向下波动这段时间),而如果发生买入后股价短期向下波动,给人的心理感觉则是亏损(虽然从长期看可能浮亏,但无法消除短期看事实亏损这个看法),由于人类心理对于风险的强烈厌恶,因此对于买入这个行为来说,需要更高的安全边际(更低的股价或估值)避免出现短期亏损造成的心理冲击。所以对于大多数符合人类心理特点的投资者来说,持有不等于买入。对于机器人或者克服了人类心理特点(在投资上这个特点可能是缺陷,但这个特点在非洲大草原上可以提高智人的生存概率)来说持有等于买入。

很明显,持有 = 卖出 + 买入;而不是“持有 = 买入”
持有还是买入跟安全边际(当前价格与内在价值的折价)有关,跟沉没成本无关。我理解持有和买入的标准是不一样的。
我一直认为持有等于买入,但是你屡次抄底成功,用半仓甚至三层仓,跑赢别人的满仓,而还有大把现金,安全性极高。
而现在这种做法有可能坐多次过山车,底部没现金抄底,收益率下降。
盘感不好的人持有等于买入,你也这样做,浪费天赋了。
确实屡次抄底成功,此前确实半仓甚至三成仓,现在也还有16%现金,但是,长久以往会让自己以为自己有猜测股价涨跌的能力,最可怕的就是我这种错误的方法赚到钱的。。。
买入和股价曾经到过多少无关,卖出和自己的成本无关。只需要知道的是现在是便宜还是贵了?(和自己的机会成本比)

所谓底和顶,都是站在事后来看的。波段偶尔可以小仓位试试,大仓位进出,就是整体调仓换股了。

如果既没有性价比更优的标的,也没有修正估值呢?那么是不是计划800元卖出的标的,在795元一不小心卖出后也不会买入了。那么795~800元的价位是不是对于这个标的就是“会持有但不会买入”的区间了?
再假设另一种情形。
按照估值、确定性等一系列投资原则在T日按照各25%买入ABCD四支个股,因为T+1日ABCD的股价波动不一,按照“持有=买入”的原则,是不是要假设如果空仓买入应该是什么比例,所以需要将持仓再平衡。那么因为股价波动一直存在,是不是要不停地再平衡?
总的来说,我认为“持有=买入”成立需要建立在:1.买入卖出没有成本(交易成本、冲击成本、时间成本等等),2.交易者一年进行几百次决策与进行几次决策的思考质量是一致的,3.交易者对投资标的的估值准确度高到估值错误可以忽略。
某种程度上,“持有”是否等于“买入”的争论有点类似于力学上的“重量轻的物体和重量重的物体谁先落地”的争论。
如同伽利略的“小球通过链条连接大球后丢下”的思维实验,“持有=买入”的思维实验也是很精彩且切中实质的,但“重量轻的物体一定会与重量重的物体同时落地”是有先决假设条件的,现实中是有空气阻力的,羽毛比石头后落地。
择时也是框架一部分,也不是邪魔外道。

一切纠结的根源是准确认知的可能性,如果是上帝告诉的1000元,任何心理账户都不会有,既然上帝没说明天的涨跌,不动如山就好。
心理账户是人性,很难摒弃,但是可以减轻。如果是靠谱的人,比如大道说的,心理账户有但是痛苦轻;如果是自己判断的,痛苦会重多了,所以,减轻痛苦的方法是提升认知能力和提高买入门槛----不重仓不买入。
“心理账户”说得很深刻的,股市上所有的贪婪和恐惧都是来源于自己心中的那个“心理账户”

核心还是对未来价值的判断,如果只专注于这一个变量,其实买入等于持有。因为我们专注于价值,而我们手头的现金所产生的自由现金流和你持有的标的之间的价值取舍是显而易见的。
所以,持有现金的人并不是没有看到标的的价值,而是,心里还多了那么一点点的贪婪。塔勒布的杠铃效应可能有部分说明了这个问题,我们持有的标的需要在杠铃的两端,一端是纯粹专注于价值的标的只要觉得符合自己的收益率就应该无条件持有,而另外一端是对极端情况的小规模下注,持有部分现金也是这种思维,这和塔勒布对极端情况的期权投资还是有点区别,但大致还是趋同的。
我手头的少部分现金其实只是想捡一些带血的筹码而已,捡到了,大赚。捡不到也不影响总体组合的收益。
锚定效应会影响后期对价值的判断,以价值为锚买入,买入后又多了一个价格锚。

这种心中无顶底操作自随心的境界感觉多数人一辈子也到不了。。。

2020-05-16 21:28

买入和股价曾经到过多少无关,卖出和自己的成本无关。只需要知道的是现在是便宜还是贵了?(和自己的机会成本比)

2020-05-17 09:26

持有=买入,从最后的结果来看是一样的,假如股价下跌,那么持有的等于是少赚了,市值降低了,买入的,亏损了,也是市值降低了,结果是一样的,都是市值降低的。
假如股价上涨,持有的盈利增大,市值增大了,买入的,开始盈利,也是市值增大了,结果持有与买入的都是市值增大,结果一样。
只不过是,心理效果不一样,当股价下跌时,持有的是盈利减少,买入的是亏损,而盈利减少和亏损在一般人的心理上面是宁愿接受盈利减少而不愿接受亏损的,这个心理效果不一样应该可以用理性的思考来克服,因为盈利减少与亏损对你来说,结果都是市值减少,你的生活最终是取决于你的市值,而不是盈利减少和亏损之间的差别
投资应该克服自己的心魔,心魔是你在投资路上的拦路虎。
$司太立(SH603520)$$风华高科(SZ000636)$$正海生物(SZ300653)$

2020-05-17 08:10

但其实研究这些没什么用,特别同意@飞刀猩猩诸法空 的话:你的持仓就是你的价值观,你是什么样的价值观和看待事物的方法,和你的持仓标的和标的的买进卖出都是一脉相承的,看别人理论看多了会对自己有影响,但大体看待事物的方法很难有大的变化,在选择比较多的情况下,牛市里买拼多多?买茅台?在美股天天熔断时那段时间当时的思考和持仓才是最可贵的,也最值得复盘的,因为那个时候很多人做了很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调仓。

2020-08-18 22:16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预计能涨到1000元”这个判断有多自信。
股价的波动往往是伴随着各种利好和利空的消息的,能完全不受这些消息影响是很难的。一些明显有认知错误或者逻辑错误的观点还好排除,但是谁又知道是不是自己的认知错误呢。


关于心理账户这个问题读了些学术分析,题也写了一篇小文:《忘记成本,咋就这么难!》
网页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