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2喜欢:0

$通化东宝(SH600867)$ $拓维信息(SZ002261)$ 上海市委书记频繁调研和会见,这个产业为何极端重要?

思想潮 2023-07-03 23:16
以下文章来源于潇湘经略 ,作者潇湘
潇湘经略.
潇湘,资深投资人,产业政策研究员,聚焦大湾区和长三角,从产业中寻找胜率,在企业中挖掘赔率。
作者 | 潇湘
来源 | 潇湘经略
虽然生物医药板块,在资本市场上遭受冷遇,一跌再跌,但在地方(尤其是大城市)的经济产业布局,“吃药”行情却一直保持活跃。
比如上海,生物医药被列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另外两个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可谓兵家必争之地。
我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上海决策层对医药产业的关注,比以往更多了,市委书记陈吉宁更是频频亲自站台、会见,意欲在关键的经济转型窗口期,把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再推向一个新台阶。
5月19日,陈吉宁围绕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主题,深入相关企业开展专题调研。陈吉宁在调研中说了这么一句话:“加快培育面向全球市场的行业龙头企业和高增长企业,加快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关键词,“全球市场”和“世界级”,显然,上海不仅要当全国的医药产业第一高地,这样的定位太小气,它是要面向全球市场的。
陈吉宁此行去了哪些企业呢?一家本土企业,一家外企。
微创集团,上海本土企业,致力于自主创新型高端医疗器械生产研发。
勃林格殷格翰,德国药企,全球最大的私人制药集团,中国总部设在上海。
4月11日,陈吉宁会见了正大制药集团总裁郑翔玲一行。正大制药是正大集团旗下的制药企业。香港上市的中国生物制药有限公司,正隶属于正大制药,控股企业20余家,甚至在去年入选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评选的“全球制药企业50强”,可见实力不俗。
近期,正大制药集团把全球研发总部落在上海,这无疑是一个沉甸甸的大礼包。陈吉宁乐见其成,他说:“欢迎正大制药集团更好发挥自身优势,加大在沪投资力度,完善研发生产布局,把更多新项目、新技术、新业务放在上海,更好推动国际合作、联合攻关、协同创新。”
4月4日,陈吉宁会见了美国莫德纳公司首席执行官斯特凡·班赛尔一行。一个月之后,莫德纳即在上海闵行区注册美德纳(中国)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亿美元,由Moderna Biotech英国公司控股。看起来,莫德纳显然是要在上海大施一番拳脚的。
虽然新冠疫苗需求潮退,不过,Moderna的mRNA生物技术将来在肿瘤治疗等领域仍大有用武之地。上海对莫德纳的寄望是很高的。所以,陈吉宁提到:“欢迎莫德纳公司把自身科创优势与上海产业优势、市场优势、资源优势更加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在沪投资力度、完善研发生产布局,将更多新技术、新产品落地上海,更好分享互鉴行业发展机遇和先进经验理念。”特斯拉改写了上海的新能源车格局,莫德纳或许也能给申城的医药产业带来新变量。
2月6日,陈吉宁与美国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安杜尼举行视频连线。美国通用电气医疗集团对上海也是相当慷慨,把中国总部设在上海,并布局建设制造中心、创新中心。
上海决策层发展生物医药产业的决心,毋庸置疑。高密度的亲自调研、会见,释放的信号,也是很清晰的。
产业多如牛毛,为什么上海选择押注生物医药?我想,最根本的原因,是因为这个产业不仅规模大,利润空间弹性大,而且其成长性是确定的。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医药产业的规模会加速膨胀。
现在从一线城市到三四线城市,都在全力拼经济,各地招商引资相当的卷,作为中国经济的火车头,上海肯定是不想、也不屑于在低附加值的产业上去跟着卷的,所以,它选择生物医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这三大产业来重点发展,大体量,高门槛,且具有不可估量的成长空间。
今年,上海生物医药产业规模目标超过9000亿元,其中制造业产值将突破2000亿元。用不了多久,上海的生物医药产业规模,就能站上万亿台阶。
不过,上海显然也是有危机感的,要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仍是任重而道远。
6月10日,美国《制药经理人》杂志(PharmExec)公布了2022年全球制药企业TOP50榜单。前十名分别是:辉瑞、艾伯维、诺华、强生、罗氏、BMS、默沙东、赛诺菲、阿斯利康、GSK。九家美国企业,一家瑞士企业(罗氏)。
前50强中,中国企业有四家,分别是连云港的恒瑞医药、总部在北京的中国生物制药,上海医药和石家庄的石药集团。论顶尖药企的集群规模,上海,仍然显得势单力孤。
这是上海的挑战,当然,也是不可错失的机遇。毕竟,你不加把劲,别的地方可会不客气地虎口夺食。
北京,将生物医药健康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作为支撑创新发展的“双引擎”。
深圳,将生物医药定位为战略性新兴产业,各种扶持政策应给尽给,吸引来颜宁,打造深圳医学科学院,也显露来深圳意欲在生物医药赛道有所作为。
竞争非常激烈、乃至惨烈。上海不可能躺赢,它意识到,当下是行业洗牌期,扩大优势,还是不慎落后,取决于当下的判断和应对。
陈吉宁在5月19日的调研中,说了这样一段话:“当前,生物医药领域的研发创新模式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周期大幅缩短,这既是挑战、更是机遇。要进一步深化认识,加快布局前沿领域、新的赛道,牢牢掌握发展主动权。”
逐鹿医药赛道,上海不容有失。
阅读 9720
分享收藏
143
精选留言
写留言

来自江西回复
赞把恒瑞拉到上海
已无更多数据

全部讨论

2023-07-04 20:57

去了微创$心脉医疗(SH688016)$

2023-07-04 20:07

如上海,生物医药被列为三大先导产业之一(另外两个是集成电路和人工智能),可谓兵家必争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