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8回复:27喜欢:56
比亚迪2023年业绩交流
会议时间:20240327(线上+HK 线下)
会议主题:公司 23 年业绩交流
会议嘉宾:集团董事长王传福总、电子董事长王念强总、财务周亚琳总、董秘 李黔总
【线上交流】
【核心内容】
#23 年盈利情况及 24 展望
营收 6023 亿元,同比+42.04%;毛利率 20.21%,同比+3.17pct;归母净利润 300 亿元,
同比+80.72%,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24 年整体单车毛利可能略有下降,但高端化和出海会对毛利有正面作用,并可通过规
模化生产保持盈利水平稳定。
#23 年销量及 24 年展望
23 年公司销量 300 万,同比+62%,蝉联全球新能源车销冠和中国乘用车销冠。
24 年 3 月销量预计约 30 万辆,24 全年销量至少同比+20%。
#市占率及国内格局展望
目前公司(EV+PHEV)在汽车市场中市占率约 16%,在新能源车市场市占率 35%
目前新能源车国内渗透率已经 45%,未来会到 50%。
今年达到电比油低,是分水岭,将迅速转换传统合资品牌份额,未来 3-5 年合资份额从
40%降至 10%。这 30%份额是未来中国品牌的空间。
#海外布局情况
加速海外布局,进入全球 50+国家/地区,并在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匈牙利开
启生产计划。
23 年出口 24 万台,24 年目标 50 万台,25 年预计达 100 万台。
#研发能力及智能化进展
23 年研发投入近 400 亿,同比+97.39%,研发人员总计 9 万人,智驾团队 4000 人,芯
片、算法、感知、规控和硬件都做了很大投入。
优势在于:
1)成本,整合了产业链,智驾系统最具竞争力;
2)用户有 700-800 万人,基数大,对消费者理解更深;
3)对法规的时间表掌握的更加透彻。未来几年会推出一系列的智驾产品去满足市场需
要。
博采众长+自研,公司规模大,能以更好的价格和支持拿到英伟达,地平线,TI,华为
的产品。因此智驾能力呈现先低后高趋势,下半年会推出一批 20 万以内的城市 NOA 车型。
未来 2 年内会推出很多配备智驾的产品,并做出智驾的特色。
代客泊车因为速度低,法律上没有障碍,因此公司会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使消费者具
备依赖感。
#DM5.0 变化及进展
发动机效率从 DM4.0 的 43%提升至 46%,NVH 改善非常大,百公里加速保持 DM4.0 水平,馈电油耗 2.94L/100km,满油电续航里程 2000km,预计 5 月份切换。
【嘉宾介绍】
2023 年经营情况
营收 6023 亿元,同比+42.04%
毛利率 20.21%,同比+3.17pct
归母净利润 300 亿元,同比+80.72%,盈利能力大幅提升
研发投入近 400 亿,同比+97.39%
公司现金储备充分
货币资金 1091 亿元
经营性现金流 1697 亿元
本年度拟现金分红每股派息 3.096 元,拟派发现金 90.12 亿元,回馈长期支持公司的股东。
销量
23 年销量 300 万,同比+62%,蝉联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冠军和中国乘用车品牌销冠军。
乘用车加速海外布局,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阿联酋等 50 多个国家/地区,取
得多国销冠,继续加速海外本地化生产进程,在巴西、乌兹别克斯坦、泰国、匈牙利等开启
生产计划。
公司坚持技术创新,完善品牌矩阵,形成比亚迪、腾势、方程豹、仰望等多品牌梯度布局,
覆盖家用到豪华,大众到个性化布局。
【问答环节】
Q:今年期待 DM5.0 的产品,技术如何实现?DM5.0 上车的节奏?
A:
在 DM4.0 基础上提升了各个系统的效率,发动机效率从以前 43%提升到目前 46%,改善
系统油耗,NVH 方面比 DM4.0 也做了非常大的改善。综合体验上,百公里加速保持 DM4.0 的
水平,指标上百公里馈电油耗 2.94L,满油满电 2000km 续航里程。
节奏大概在 5 月份起切换,目前由于 DM4.0 量也很大,秦和驱逐舰也是供不应求,因此
切换难度也比较大,目前也要根据市场情况逐步从 5 月起切换,这一波 DM5.0 可以把产品热
度再持续 1-2 年。
Q:资本开支和研发费用增长的非常明显,后续如何展望?
A:研发人员目前公司有 9 万人,丰田 6 万人,公司研发人员是全球汽车公司最多的,覆盖
电池电机电控和功率半导体等多个领域,为后续竞争力提升及产品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Q:智能化方面如何期待,比如对外宣传方面?
A:目前有 4000 人的智驾团队,芯片、算法、感知、规划控制和硬件都做了很大投入。公司
的能力在整车和工程化,未来比亚迪会在很多车型里面搭载智能化的技术。优势在:1)成
本,整合了产业链,智驾系统最具竞争力;2)对消费者理解,对法规的时间表掌握的更加
透彻。未来几年会推出一系列的智驾产品去满足市场需要。
Q:24 年销量目标的理解?高端车型上量、出口、荣耀版等的结构如何分解?
量的信心目前很足,汽车市场现在已经到了淘汰赛,24-26 年会迎来决战,就像以前的
家电、太阳能和手机,这场决战是规模、成本和技术之战。关于哪个车企会留下来,主要有
以下几个因素:
①规模是最重要的
②成本也是很重要的,不只是一级总成成本,包括二级和三级总成成本,只有把各个产
业链成本和利润控制住,成本才能占优;
③技术方面是两条腿走路,纯电+插混,DMi 油耗低、噪音低、加速好,可油可电,公
司优势还是很明显的。
公司开年通过规模化优势、成本优势和技术优势推出“电比油低”,促成燃油车走向衰
弱的分水岭。3 月的量预计在 30 万辆,终端目前供不应求。目前秦 Plus 和驱逐舰 05 订单
远超产能,目前正在加大产能供给。2024 年销量至少在 2023 年基础增长 20%。
Q:电池的外供和储能的考虑?
A:除了动力电池还有储能,随着全球储能需求增加,比亚迪储能也发挥了很好优势,公司
储能和动力电池是同一条产线,存在高度的产业协同和成本协同优势。储能规模再大也只是
电动车的 10%-20%,因此可利用动力电池巨量的规模化来降低储能电池的成本。外供方面,
由于内需很大,因此外供比例不大,但是总数在增长的。
Q:研发 400 亿投入如果按照电动化和智能化区分大概是怎样?能否区分前瞻技术和现有技
术的区分?
A:具体分类没有数字。目前有 9 万名工程师,可以覆盖方方面面的研发工作。并且研发深
度很深,去年招了 3 万名毕业生,大大加强了研发能力。目前公司有 700-800 万新能源车主,
车主的声音和需求就是研发的方向,因此公司比其余车企更加了解客户需求。公司也会根据
智驾的法规去推动(也会推动智驾法规改革)智驾研发。公司在前瞻性研究方面也做了很大
的布局。按照效率来说,公司的 1 个工程师等同欧洲 3 个人的效率,实力是全球最强的。目
前公司技术池是深不可测的,数量和金额对同行都是压倒性优势,以此保证未来三年技术、
规模、成本的优势。
Q:特斯拉推出了 FSD v12.3,为了如何看待端到端大模型的应用?后续是否会前瞻性布局
机器人?
A:
如果用 AI 省掉 35 万人,那就可以贡献很多利润,这块潜力非常大。目前公司也在探索
各种方案,也和英伟达、地平线、华为和大疆在接触,博采众长优化体系。公司车型很多,
因此会采用很多方案。
特斯拉的 V12 公司也在关注,也和英伟达等友商在探索,公司不会放弃,AI 的发展会
助力智驾的发展。
人形机器人也是未来好的方向,相比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会有法律上的优势,伦理法规
收到的约束更小,可能比智驾成长的速度更快(技术方面和智驾技术是差不多的),公司也在
抓紧研究.
Q:展望今年 Q1 和 Q2 的单车利润变化?
A:随着价格战深入,单车毛利会下降,但是公司会通过规模效应保持总的盈利水平。规模
和高度垂直整合是优势。并且目前高端化和出海战略也是增量,出海对毛利的贡献是非常大
的。并且高端车目前已经达到单月 1 万台销量,这对毛利也会有贡献。规模提升后,今年单车毛利有可能会降低,但是通过规模化生产有信心今年保持盈利水平。
Q:插混和纯电两个市场的市占率展望和目标?目前在插混市占率已经超过 50%,以及纯电
市占率展望?
A:3 月份公司在汽车市场市占率已经达到 10+%,公司荣耀版车型的主要对手是燃油车和合
资品牌,荣耀版推出后,对合资和燃油车客户的转化是很有成效的。目前公司(EV+PHEV)
在汽车市场中市占率约 16%,在新能源车市场市占率 35%。公司在 4-5 月会进一步加大驱逐
舰 05 和秦的产能,公司也会两条腿走路,插混主要作为家庭换购车,纯电是家庭增购车.目
前新能源车国内渗透率已经 45%,未来会到 50%。
Q:电池方面新技术方面的布局进度?
A:目前电池技术也在不断的推新,目前性价比远大于能量密度(以往能量密度更重要),
目前的需求是电池一定要做的便宜,做的安全,这是未来 3-5 年电池厂家最大的发展动力。
以车身技术为例,车身技术有两种,一种是钢车身,一种是铝车身,目前全球钢车身占到了
99%,铝车身虽然有很多优势,但占有率只有 1%,因此技术到了一定程度,性价比会更重要。
电池发展也是,解决行驶里程焦虑后,后续最重要的性价比。
Q:除了中,美,欧以外的新兴市场的新能源潜力?
A:目前国内是全世界最卷的,国外竞争处于刚刚充分的阶段,是中国品牌走出去很好的路
径(竞争不是非常充分),因此东南亚、欧洲、南美、中东都是中国未来新能源车走出去最
好的途径。公司已经在欧洲市场,特别是东南亚和南美市场取得了较好成绩,销量增速以及
对公司毛利的贡献都有很好的支撑。去年公司出口 24 万台,今年目标 50 万台,25 年预计
达到 100 万台。
Q:怎么看待传统车企(长安,长城,吉利等)的份额转变对公司市场的冲击?
A:国内同行的新能源转变在加快,目前新能源车性能在全面碾压传统车。购置成本方面,
原来电比油贵,后来油电同价,今年是分水岭,达到了电比油低。因此目前就是迅速转换传
统的合资品牌的地盘。国内企业一旦技术起来,成本领先,未来 3-5 年合资的份额会从 40%
降低到 10%。这 30%份额就是未来中国品牌的空间。
Q:电池端材料价格对公司的影响?
A:目前原材料供给也是供大于求(主要为之前行业的投资冲动),但也带动了创新和效率提
升、技术设计等,使得原材料成本不断降低,目前大大提升了零部件和电池材料的竞争力。
公司会和电池材料厂一起,推动中国新能源车发展,形成极具竞争力的汽车产业链。
Q:目前 4000 人的智能化团队如何分配内部自研和外部合作?
A:目前是博采众长+自研,公司也在不断优化方案。公司优势在规模,可以拿到英伟达,
地平线,TI,华为等产品最好的价格和最多人力资源的支持。因此公司的智驾能力会呈现先
低后高的趋势,未来 2 年内会推出很多配备智驾的产品。
Q:20 万以下基盘车型城市 NOA 上车进度?
A:下半年会推出一批 20 万以内的城市 NOA 车型。目前和国家有关部门保持良好关系,去
协调 L3 法规的落地,也会协同消费者需求去进行产品设计。Q:高端化品牌公司的优势如何体现?
A:出海和高端化是另外两个大机会,高端化是国内的大机遇。仰望目前单月销量稳定
1000-1500 辆;腾势 D9 新款上市也保持万台销量,在 MPV 中是比较好的成绩;新款腾势 N7
会在 4 月 1 号上市,也会有很好的表现,腾势也会推出城市 NOA,未来也会推出一系列的产
品,也加入了代客泊车等具备公司特色的智驾功能,代客泊车因为速度低,从法律障碍上
讲没有什么障碍,因此公司会在后续把这个产品做到极致。未来目标是做出智驾的特色,
使得消费者有依赖感并且上瘾(在法律合规的基础上)。
Q:价格战背景下如何看待中长期份额?
A:长期看,格局上合资品牌可能会丢掉 30%份额,国产品牌机会很大。未来的决战是很惨
烈的,真正留下来的企业是有规模、成本、技术优势的企业,并且还要具备快速响应,精准
战略,核心技术的能力。
Q:出海方面如何考虑地缘风险?
A:目前全球化不太现实,目前依托出海+本地化才能获取更加长远、可持续的出海。目前国
内新能源已经非常内卷,如何在欧洲、东南亚、南美、中东把新能源技术和本地化战略结合
在一起,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之一,因此公司在南美,欧洲,东南亚建立工厂,配合公司出
海战略,形成国内+国际的两个领域发展,让公司更加健康发展。【嘉宾讲话核心内容】
2023 年,集团实现营业收入 6023 亿元,同比增长了 42.0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净利润
300 亿元,同比增长了 80.72%。新能源汽车领域,2023 年公司销量强势领跑,全年销量超
300 万台,实现同比超过了 62%的大幅增长,持续创了历史新高。2023 年汽车市占率提升至
31.9%,同比提升 4.8pct,北京腾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了 320 万,实战力进一步提升到这个
31.9%,同比增长了 4.8 的百分点。蝉联中国车企乘用车销量第一及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第
一。成为中国汽车工业 70 年以来首个进入世界销量前十的中国品牌。此外,乘用车积极加
速海外布局,推进本地化生产进程,同时,依托于核心技术的迭代与创新,公司持续完善了
品牌矩阵。
在电子业务方面,比亚迪电子深化与大客户的战略合作,不断挖掘业务的增长潜力,在
充满挑战的市场环境下,稳步扩大市场份额,巩固了行业的龙头地位。于 2023 年,比亚迪
电子完成了对全球最大的电子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提供商之一的 Jabil 的移动电子制造业
务,不断拓展了客户与产品边界。
2023 年,汽车及汽车相关产品营收 4834.53 亿元,同比+18.9%,手机部件及组件营收
1185.77 亿元。汽车及汽车相关产品占比由 22 年的 76.57%上升到 80.27%,而手机部件及组
件占比由 2022 年的百分之 23%下跌至 19.68%。
其他财务表现:2023 年底净资产 1504.62 亿元,总资产 6795.18 亿元,净资产负债率
由 2022 年末的-26%改善至-44%。年内应收账款周转天数进一步缩短,存货周期保持稳定水
平。
2024 年汽车业务展望:
新能源乘用车领域:
继续深化核心技术研发,夯实电动化上半场优势,引领智能化下半场优势。持续推进多
品牌策略,不断完善产品矩阵。新款腾势 N7 将于 4 月 1 日正式上市(修改外观)。豹 5 云辇
旗舰版于 1 月开始交付。我们认为 2024 年是进入淘汰赛的第一年,3 年大决战必然是优胜
劣汰的比赛,是成本+技术+规模之战。比亚迪做到购置成本上“电比油低”,实际上颠覆了
很多人的认知,也是重要的分水岭,给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流量,或将带动格局的重新划分。
中国品牌在效率、创新方面具备优势,合资品牌的份额还有很大空间,进入了快鱼吃慢鱼的
时刻。
海外市场:
竞争相对没有那么充分,比亚迪充分利用自身优势走出去。我们在泰国初战告捷,获得
了很高的市场份额,在海外也有高额的利润;在新加坡是第一品牌了,下个月有望成为香港
的第一;在巴西已经进入前十,很快会成为前五,成为第一指日可待,依靠的是领先的产品
力。我们在欧洲刚开始,已经让竞争对手感觉到压力。我们有 9 万名中国工程师,基本上是
1:3 的效率,实际上相当于 27 万名,丰田只有 6 万,去年研发费用 400 亿,后续还会加大
投入。
【问答内容】
Q:怎么看 3-5 年海外销量的占比?海外利润占比?
A:
毛利和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是成反比的,因此我们的产品在中国市场毛利率相对低,海
外市场现在竞争不太充分,毛利率相对高,但伴随欧洲市场竞争加剧,毛利率可能会下降。海外的占比取决于各个品牌的进展,特斯拉做纯电,纯电会受到很多基础设施的制约;
我们 PHEV 和 BEV 两条腿走路。比亚迪的 PHEV 是全世界最好的 PHEV,欧洲以前对 PHEV 有偏
见,因为很多 PHEV 车型续航只有 30km、油耗高,我们 PHEV 续航有 100-200km,馈电油耗低
于油车,这是两个时代的产品,因此我们要先消除欧洲市场对 PHEV 的偏见,打造超级 PHEV
品牌。有燃油车卖的地方,我们就能卖;新能源市场需求高的地方,我们也能卖,市场空间
会比纯电品牌更大。
Q:是否会很多企业陷入困境,公司是否会考虑收购兼并?
A:国内未来 3 年大决战,类似手机、家电等行业。汽车是重资产的行业,在未来 3-5 年内
我们相信会有兼并重组开展,这是自然规律。
Q:研发团队分工?
A:
电池 1.3 万人,除了电池研发,还有电池设备团队(刀片电池需要自研设备)。
智驾团队 4000+人。
我们是一个大团队,很多都是全资子公司,股权结构决定了“一个比亚迪”的理念,调动资
源很快,二三级总成的打通才能实现技术的创新。工程师资源是我们最重要的资产之一,在
报表上无法体现。打过三年战役后
Q:24 年单车净利润的指引?
A:主要取决于规模。我们 3 月份产能在 30 万辆以上,全年销量至少增长 20%以上,单车利
润可能下降一些,但总的利润有望保持稳定。规模+海外+高端品牌来弥补我们单车利润的下
降,并通过垂直整合的优势、内部成本管控和极致优化来降本。
Q:智驾方面的进展,是否考虑对外合作?
A:智能驾驶走过了很长的路,从有图到无图化,算法也经历迭代,AI 大模型出来后对算法、
算力、芯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逐步形成共识。我们跟业内很多公司达成深度合作,我
们是英伟达、地平线最重要的客户之一,这些合作都有望成为智驾创新的来源。
我们对整车智能深有研究,深度了解用户的需求,我们以前是最早把 360 度全景上车的车企。
泊车功能对用户很重要、也是痛点,而且很安全,我们挖掘出这个痛点并且针对性解决。城
市 NOA 功能涉及到大量的训练, 需要时间的积累,我们会按照时间规划、资源和消费者真
正的需求,明年后年逐步推进。人才团队、工程化能力和规模是我们的优势。

精彩讨论

andyding03-27 20:24

利用仅剩的中国工程师红利,比亚迪研发碾压一切汽车行业对手,鱼池里面深不可测:$比亚迪(SZ002594)$
研发人员目前公司有 9 万人,丰田 6 万人,公司研发人员是全球汽车公司最多的,覆盖
电池电机电控和功率半导体等多个领域,为后续竞争力提升及产品创新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按照效率来说,公司的 1 个工程师等同欧洲 3 个人的效率,实力是全球最强的。
目前公司技术池是深不可测的,数量和金额对同行都是压倒性优势,以此保证未来三年技术、规模、成本的优势。

洛水伊人间03-27 21:12

比亚迪王传福:“人形机器人也是未来好的方向,相比智能驾驶,人形机器人会有法律上的优势,伦理法规收到的约束更小,可能比智驾成长的速度更快(技术方面和智驾技术是差不多的),公司也在抓紧研究.”

老实的翻倍小鱼儿03-27 20:07

比亚迪早晚会入局机器人

全部讨论

海底10000米04-10 17:30

孙小瑜03-29 14:20

此消彼长

hui100803-28 13:09

加上定语就超越了。。。。世界第一电车

风行神鹰03-28 12:46

今年才360万的话,猴年马月才能超过丰田啊?王总说2025要成为世界第一的,得加快节奏啊

低调炫富03-28 11:02

其实我想说的是人形机器人,跟你理解的人形机器人不是一回事。我说的人形机器人是马斯克,小米他们发布的那种跟人结构一模一样的机器人没有市场。因为在机器人工作的场所,很显然轮子比腿好用,比如做家务的机器人。夹子比手好用。四肢腿,五只手,比两条腿条胳膊好用。很显然长得完全像人的机器人没有市场。

食指可爱多03-28 10:03

类似于牛牛上有语音直播会议

老实的翻倍小鱼儿03-28 06:58

目前只是没有大的突破,一突破市场不要太大,绝对是下一个智能手机的级别,在目前行业瓶颈肉眼可见的情况下,是应该为下一个大市场做布局了,而且车企有天然的优势。

单缥烟03-27 23:58

牛逼

xm如歌03-27 2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