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11喜欢:1
在香港上市的百货类公司基本上都跌成翔去了,大部分股价都只剩下高峰时期的零头。一付实体商业就要被网购彻底取代,终将消亡的架势。

这恐怖的一幕真要发生了吗?个人判断,绝不会:

1. 随着人均收入的逐步提升,以吃喝,娱乐为目的带动的外出消费购物生活方式将会越来越普遍。这点我相信很多人自身都有很多体会:慢慢不愿意天天宅在家里自己做吃的,就有了偶尔出去吃个饭,看个电影,顺便逛逛商场的需求。这跟很多令人愉快的事情一样(如去旅游),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只要消费能力上去了,这会成为一种生活习惯的。

2. 根据万达公布的数据,今年头六个月,总客流量有18.5% 的增幅。就算考虑新开店铺的因数,同店10%以上肯定是有的。

3. 其实很多人网购的经历并不十分愉快,网购也有明显的缺点,例如体验感不足,买回来才发现并不是自己喜欢的,又例如假货问题等等。很多时候,网购了之后再仔细算算帐,钱并没有少花。

4. 过去几年实体商业被网购打了个措手不及,但我相信经过调整,一些聪明的商家一定能找到应对的方案的。作为百货类的公司,他们不需要自己去想办法,只需要不断地优胜劣汰,选到有生财之道的公司来开店就可以了。

那么怎么看待现在百货类公司的估值呢?我认为是不可思议地被低估了:

1. 很多公司都已经跌到0.3-0.4倍市净率了。但是他们的净资产基本上都是自有商场,而且很多都是成本价入账,每年还在计提折旧。实际上的资产价值还远远高于账面上的。真是不可思议!

2. 如上所论述,在成功往商业综合体转型后,当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这些被判“死刑”的百货公司将会复活,将会重拾增长。那时候市场将会重新赋予成长公司的估值。这将会是一个完美的双击:业绩增长+估计提升。

大家有胆量接这个飞刀吗?$华地国际控股(01700)$

全部讨论

2016-08-21 19:02

随着人们收入的提高。。。发现房价提高的更快,结果还是没法提高消费。不如收入不用提高,房价降一半,消费立马就上去了

2016-08-19 23:14

网购和商场的关系就像是滴滴和出租车的关系,互联网企业的成本天然低,大家都是想少花钱多办事的主,所以滴滴的生意就好,当然也会有数花钱不眨眼的土豪。我估计将来滴滴和出租车的业务量比例大概会是9:1,网购和商场的比例不会这么难看,但一定会比现在的商场规模**降低。所以百货类的公司就像现在的出租车,市场份额缩呀缩,暂时看不见尽头。所以大家对主要靠卖东西赚钱的公司保持警惕吧!
像华地这样的地主,就不能简单认为他一直会是个百货公司,百货不好做可以转行做地主,主营出租业务。这样的公司pb掉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接接了。

2016-08-11 14:28

现在百货类公司是不可思议地被低估了: 1. 很多公司都已经跌到0.3-0.4倍市净率了。 2. 在成功往商业综合体转型后,当人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的时候,这些被判“死刑”的百货公司将会复活,将会重拾增长。 有胆量接这个飞刀:$华地国际控股(01700)$

2016-08-01 11:38

一些货仓式百货店商品价格已经与网店差不多了,甚至更便宜,而商家几乎不用装修投入,整箱卖,出货量大,虽然毛利润低,但量大,总利润还是很可观的,像山姆店,每到周末N条道都要排队结账,买家还要交150元的年费。不知道华地有没有向这方面转型的考虑。

2016-07-31 10:52

加上分红,就是三维增长了!

2016-07-31 10:14

思路对头,我们这里有个类似的购物中心人流量绝对是大,吃饭都得排队,宅在家里真不舒服,出去吃喝玩购心情舒畅,类似旅游释放心情,商家好好培养下消费体验,释放一下消费心情,做一些主题性的活动,抓住消费者的心,我儿子吃饭玩就说要去购物广场,顺带着去超市购物,商场买件衣服鞋子也正常,环境不错,停车也方便。购物中心我看成是消费升级,跟上这个时代,腰包鼓了,购物和吃饭都是开车,轿车进入千家万户,一个购物中心停车位设计就是成百上千的,一个购物中心投资也是十几亿,环境一流,吃喝玩乐购一条龙,这个模式大家仔细观察下是否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