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首家动力电池处理设施动工,晋景新能(01783)加速推进全球电芯循环服务体系建设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晋景新能(01783)$晋景新能(01783)$ 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业务迎来里程碑式新进展。6月14日,由晋景新能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景新能”)携全资子公司晋扬国际(香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晋扬国际”)联合主办的“香港首间动力电池处理设施动工仪式” 在香港环保园T2及T3地段顺利举行。

早在5月13日,晋景新能发布公告显示,晋扬国际向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以租赁环保园T2及T3地段20年的方式,收购约9420平方米的土地使用权资产。地块将用于发展动力电池处理业务,完善逆向供应链管理及环境相关服务的行业布局。

据晋扬国际董事总经理郭可儿女士介绍,处理设施将采用自动化系统的生产线,配合人工智能技术,实现锂电池资源循环再造。项目预计于2026年投产,并预留足够空间在未来提高产能。

晋景新能董事会主席郭晋昇先生在动工仪式上表示,集团“立足香港,面向世界”,在T2及T3地段上兴建香港首个动力电池处理设施,既是集团打造动力电池循环产业链全球服务体系的关键一环,也是实践发展新能源资源化处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目标的重要里程碑。设施落成后,集团致力将其打造成为香港锂电池产业链中循环发展的先导,同时成为大湾区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领航者,为吸引全球动力电池及相关产业链、供应链聚集出一分力。

业内人士预期,动力电池处理设施的动工,将进一步加快晋景新能从香港出发,搭建辐射东南亚、欧美市场的电芯循环利用全球服务体系的进程,公司的内在价值也将随着该业务的加速推进而持续裂变。

先发优势显著,有望成为香港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龙头

为响应我国的“双碳”战略,香港特区政府早在2021年便颁布了《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提出力争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同时,为完成这一目标,特区政府表示自2022年开始的15至20年内计划投入2400亿港元。

而交通部门便是需要重点解决的关键领域。据《香港气候行动蓝图2050》文件显示,香港的交通部门是其第二大碳排放源,约占2019年总碳排放量的18%。在各类车辆中,私家车的排放量占4.5%,其次是中货车(3.2%)和专营巴士(2%)。

为实现交通部门的绿色低碳,香港特区政府推出了包括宽减电动车首次登记税、至2035年停止燃油私家车登记等众多措施鼓励电动车产业的发展,并已取得了明显成效。据香港运输署数据显示,2023年时,香港新登记私家车电动化比例已升至64.62%,而2020年时仅有12.4%,三年时间该比例翻了5倍多,这说明电动车在香港市场中的渗透速度不断加快。

面对电动车在香港的爆发式成长,具有强大执行力的晋景新能整合资源迅速展开布局,其在进军电动车充电设施基建与安装服务的同时,于2022年加速切入了香港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市场。

在牌照方面,晋景新能积极与政府合作制定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产业标准与规范并于2022年获得了香港首块动力电池处置、运输及出口的全套牌照,且获批的总拆解处理能力已处于香港同行业中的领先水平。

在退役电池渠道方面,晋景新能与“T”字开头的全球领先新能源车企以及其他头部新能源汽车厂商确定了战略合作,成为了该等车企在香港市场中的电池循环利用的服务合作伙伴。通过提前锁定领先车企,晋景新能形成了明显的卡位优势。

而中标香港环保园T2及T3地段,不仅代表着环境保护署对晋景新能电池循环利用业务实力的认可,亦对晋景新能电池循环利用业务的加速拓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众所周知,环保园隶属环境保护署,是香港首个专为循环再造业发展而兴建的基础设施,因此环保园对入驻企业的资格筛查十分严格,不仅要求符合政府绿色转型及新工业化目标的发展方向,且对技术创新门槛有较高要求。

寸土寸金是现时香港制造业面临的棘手问题,但基于环保园特殊的定位和功能,其可实现以租户可负担的租金长期用地,保证了租户的长期可持续发展,且环保园土地上附有基本建设及公用设施,可助力业务的快速展开。

为配合特区政府实现电动车的加速普及,环保园引入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企业具有明显的必要性。另一方面,环保园内汇聚了各类环保及循环再造企业,可促进租户间的协同效应,园区临近码头,便于产品及原材料的进出口。环保园在香港具有明显的品牌效应及辨识度,在此处建造处理设施,也有利于晋景新能品牌的树立以及未来市场的拓展。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2月底,香港整体电动车数量为76395辆,占所有车辆总数仅为8.3%!渗透速度还在持续加快,电动车市场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动力电池回收作为典型的锂电后周期服务,正处于爆发前夕,当下正是市场玩家布局的好时机。

且与内地市场竞争格局不同,由于香港具有地价贵、人力成本贵的特点,对市场参与者的经营能力有很高要求,准入壁垒大幅拔高,因此香港的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市场是一个真正的“蓝海”市场。

从远期来看,根据《香港电动车普及化路线图》,香港至2035年停止燃油私家车的登记,届时所有私家车有望全部电动化。若以目前65万辆私家车全部电动化来计算,香港至2035年的电池处置及循环利用市场已达到百亿级别。

这只是极为保守的算法,随着未来十年香港人才引进、落户政策的放宽以及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提升,预计香港2035年的私家车登记数量或有可能突破100万辆大关。且2023年12月底,除私家车外还有27.75万辆登记在册的包括的士、巴士等车辆在内的交通工具,若该部分亦实现电动化,将再度扩大香港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市场的规模。

晋景新能已在牌照、电池渠道、产业链协同等多方面形成了显著的先发优势和竞争壁垒,而近期公告揭示的未来图景正在徐徐展开:近万平米的产业地块,如果投建电芯循环生产线,对于晋景新能而言,就具备了优化成本、技术创新和迭代升级的关键制胜能力。若从市场发展阶段、产业格局、竞争优势等多个维度考量,晋景新能无疑将是香港本地最大的电芯循环企业,并具备辐射亚洲的潜力。

循环用能布局全球的价值正开始释放

事实上,香港业务这也仅是晋景新能整个动力电池循环利用宏大业务版图的“冰山一角”。其立足香港,循环用能布局全球的战略布局峥嵘初显,于欧美及东南亚市场的拓展也已取得明显进展。

早在今年的2月19日,晋景新能便发布公告称其与国轩高科全资子公司合肥国轩就全球范围内共同开发和推广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业务签署了备忘录。截至目前,晋景新能已开启与本地老牌企业合作组建渠道相关事宜的洽谈。若进展顺利,晋景新能后续可借助合作方的牌照及网点迅速搭建起新渠道,加速自身业务的本地化,这有利于其海外市场的快速铺开。

业内人士认为,从当前的产业局势来看,一旦晋景新能的海外电池循环利用业务步入正轨,或有望迎来持续成长。首先,与国轩高科等电芯厂的合作将带来显著的确定性业绩增量。据此前国轩高科的产能规划数据显示,其至2025年的全球电池产能将达到300GWh左右,其中国内200 GWh,海外100 GWh。国轩高科在海外的高速扩张将助推晋景新能海外电池循环利用业务的快速发展。

其次,国内电芯厂出海热潮仍在持续,晋景新能有望服务更多的电芯企业安心出海。目前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前十的厂商几乎都已宣布海外建厂计划,据电池网不完全统计,截至2023年11月,国内头部电池企业海外布局规划产能超552.5GWh。但在本地企业缺乏必要的回收技术或经验来有效回收处理锂电池的大背景下,如何高效实现锂电池的回收利用是电芯企业出海面临的痛点问题之一,而晋景新能与国轩高科的合作打开了解决痛点问题的新思路,形成了新的商业范本,晋景新能有望在此基础上拓展其他出海的电芯厂客户。

此外,在产业体系相对成熟的海外市场中,渠道在动力电池循环利用业务中是最为关键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晋景新能渠道的搭建和业务的展开,其亦可凭借渠道及技术优势服务于本土的电芯厂商,从而进一步打开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中信建投数据显示,我国退役动力电池将在2026年前后迎来高峰,欧美市场等全球主要新能源汽车产业大国的动力电池回收放量期也将随之来临,这为晋景新能后续开拓海外本土电芯厂商奠定了坚实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海外动力电池循环利用行业的盈利能力显著高于国内市场。内地由于竞争剧烈且分散 ,同行企业的盈利能力受到压制和拖累。而海外顶层设计完善,产业体系相对成熟,市场准入条件较高,行业玩家之间竞争相对温和,盈利能力更有保证,因此也在资本市场中享有更高的估值溢价。

此外,除了欧美市场之外,晋景新能目前已与全球领先的新能源汽车厂展开洽谈,欲共同合作开拓东南亚市场。若未来相关进展能逐步兑现,晋景新能从香港出发,辐射东南亚、欧美市场的庞大锂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的全球服务体系将正式成型。

总结

智通财经了解到,多名香港政界要人出席了本次动工仪式,包括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先生, BBS, JP,行政会议成员、民建联主席、立法会议员陈克勤先生, SBS, JP,环境保护署署长徐浩光博士, JP,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主席、立法会议员刘国勋先生等。

香港环保园、华润环保科技、特斯拉(香港)、国轩高科、中国机械设备(香港)、美国富勤、华友循环、香港汽车商会 (成员包括大部分香港汽车品牌),以及香港再生资源总商会等企业及协会高管也息数到场,共同见证了首家动力电池处理设施的正式启动。

香港行政长官李家超日前指出,“要充分发挥香港的基础研发能力和国际化优势,推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相信在香港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合作伙伴的鼎力协助下,晋景新能的动力电池处置项目,将凭借其全球领先的设备、先进的工艺流程、完整的电池数据库,成为香港在新能源、特别是锂电池领域,实现弯道超车、后来居上的高价值投入产出典范。

谢展寰局长恭喜晋扬国际获得此项目,他指出,香港未来将迈向低碳绿色转型,需抓紧机会迎合时代转变。他肯定了晋景新能积极把握住发展绿色产业的重要机会,为香港的电池循环再造业做出贡献,亦为大湾区和祖国的循环经济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回首晋景新能自2021年以来启动的业务转型战略,可以发现正在逐步落地。

从业务布局的角度看,作为香港本地绿色能源基建领域的领头羊,晋景新能敏锐察觉到了我国“双碳”战略带来的产业新机遇,其凭借先发优势与协同优势迅速展开布局,搭建起了包括建筑节能一体化服务、电动车充电设施基建及安装、新型储能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动力电池处置与循环利用的多元业务体系,从而形成了横跨智慧建筑、绿色运输、循环经济三大赛道的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与框架,以多条新增长曲线打开了公司未来的成长空间。

从资本市场的角度看,投资者高度认可晋景新能的转型对其内在价值的大幅提升,因此自2021年以来,晋景新能股价已实现了连续四年的上涨,年涨幅分别为103%、285%、236%、142%。不过,当前刚刚超过62亿港元的市值,也许仍未体现晋景新能的真实内在价值。

在其搭建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框架中,动力电池的处置与循环利用是使其整个商业模式实现循环发展的关键环节,也是持续赋能集团核心业务的必要条件。随着从香港出发,辐射东南亚、欧美市场的庞大锂电池回收与循环利用的全球服务体系的持续推进,晋景新能的内在价值将迎来加速释放,而当下,或只是晋景新能进阶全球领先的智慧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起点而已。@今日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