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户乙发言分享(16)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3喜欢:20

421.要等猎物进入射程,有把握了再开枪(2022.09.12)

网友:散户兄能谈谈从2008年到2013年,这5年空仓期的思考与进化吗?能空仓这么久,作为一个投资高手真的很罕见啊!

散户乙:当时我还是个价投的新手,当我了解了价投的原理后,并不是发现了无尽的宝藏,买买买。而是本来符合价投标准的股票就少,再加上自己认知的局限,能被我看到的就更少。巴菲特不说了嘛,你拿着枪趴在草地上狩猎,要等猎物进入射程,有把握了再开~枪。

422.投资不是科学,千万不要僵化(2022.09.14)

网友A:继续请教散户兄,您于2013年后在20元左右,开始重仓买入泸州老窖,当时是如何考虑卖出价格的呢?例如唐朝的标准是当年利润的50倍等,您是否也有一个大概的卖出计算公式?

散户乙:投资不是科学,没那么严谨,因素有很多,千万不要僵化。你问问唐朝,当初为什么清空20来块的老窖换入60块左右的洋河?当时老窖的股价也没到盈利50倍呀。

网友A:老唐好像说泸州老窖有钱还要定增,所以卖了。他说因为当时也判断不出到底是高端取胜还是中端,所以茅台换了洋河,意思是高端只选茅台,中端选洋河,而且洋河确实是15年茅台卖了一部分换的,何来泸州老窖之说?

散户乙:呵呵,你是哪年认识唐朝的?2013年我刚来雪球就是唐朝的粉丝了。因为我刚好也买了老窖,来雪球讨论老窖的时候就认识他了。我当时只关注了几个人,老唐当时的每一篇雪球文章我都看。他15年卖茅台洋河的事我就不知道。因为那时他已经把我拉黑了。

网友A:我是19年关注的,不过他书上写的就是2015年第一次买洋河

散户乙:呵呵,2013~2014年间,我和唐朝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你可以脑补一下当时的场景。白酒股价跌跌不休,在八项规定和塑化剂的笼罩下市场避之唯恐不及。唐朝是当时唯一持有老窖的大V,我对他的狂热比现在很多人更甚。他抛出老窖换洋河,对我的震撼有多大?让我从根本上开始怀疑自己的投资,重新审视我的投资。如此重要的事,我会忘记吗?

423.定性与定量(2022.09.14)

我一直试图把这事能解释清楚,但我发现,我无论怎么组织语言,一旦说出口:就是错的。总是无法总结出一个绝对真理。

定量不定性,容易陷入刻板,僵化的教条主意。

定性不定量,容易陷入假大空,眼高手低。

如何拿捏,如何侧重,每个人又不同。我个人没什么实际经验,就只能是先侧重:量。我投资的企业必须有历史数据供我参考。然后据此我再展望未来。如果历史数据呈现的投资回报我已经满意,展望未来它如果比过去会更好,我就重仓买入了。

有人喜欢侧重定性,然后再定量。这种投资主要针对未来前景广阔的新兴市场,没有历史数据可查或者历史较短数据不稳定。

定性往往侧重于宏大叙事:比如新能源,高科技领域等等。定性了广阔的前景,定量也就容易了:未来肯定是个大胖子。这种投资的往往是大牛股,明星股,成功的也大有人在。但先定性有几个致命的缺点:这类股票往往都是明星股大牛股,它们的股价都很贵。对企业来说,当下市场虽然很大,是蓝海,但技术更新迭代很快,蓝海很快就变红海。因为前景广阔,开始赚钱要再投入继续扩大规模,不分红,几年下来投资的产能过剩,出现价值毁灭。还容易给造假企业浑水摸鱼。至今也没人能说不清楚乐视网是有意画大饼造假圈钱,还是经营不善。要做好这类投资,对投资人的要求更高,必须深谙行业特点,能准确预判行业发展路径等等。比如段永平在网易财报一塌糊涂时,根据对游戏市场的判断而投资。像我一样的菜鸟如果先定性,就容易陷入这样的逻辑:摩托罗拉发明了手机,它就是行业老大,当时卖三万块一部,世界上只有几万人拥有。如果未来几亿人拥有呢?那会是一个什么量?

424.我的定“量”不是紧张兮兮的预测企业业绩多少(2022.09.14)

呵呵,这几天我写了一些帖子后,很多朋友私信我,对未来几年老窖的产量、销量怎么判断?五年后神华能卖多少煤?煤价是多少?等等。似乎这就是对未来“量”的判断。呵呵,这些问题谁知道呢?历史的画卷是慢慢展开的,未来的经济波动、周期波动谁知道?谁能知道未来老窖神华在某一年的量价会是多少。你问林峰,问神华的董事长,他们也不知道,只有到了那个时间点才知道。但是,如果一个企业的历史足够长,它在之前的生存过程中也会经各种周期和各种突发事件,业绩也是有起有落。而长期投资它,你的长期回报就是,企业的长期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折算成的你的股东权益回报率。如果我打算长期持股,我就可以计算它之前若干年的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是多少。如果我还满意,那么,我就要展望它未来若干年大概会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经营情况,它的大体发展趋势与之前相比,是更好还是更坏。如果更好,那就买入了。这有点像预测气候变化,虽然每年都有酷暑和严冬,但我们知道总体平均气温是升高的就行了。要做到尽可能不犯原则错误,就需要找企业简单易懂的。避免出现类似数码相机对柯达胶卷的影响那种事。我的定“量”是这个量,不是紧张兮兮的预测企业业绩多少。

425.投资问题大胆公开问(2022.09.17)

很多球友喜欢私信我。我理解的私信是谈私密问题用的,比如有美女私信和我约会什么的,以及诸如此类不方便公开的事。现在私信我的球友都是提关于股票和投资的问题,有时几个人同时问我差不多的问题,还有的问题很具有代表性,如果你们能公开问,而我又刚好有自己的观点,那我说一次就行了。而且在大庭广众下回答问题,我可能还会更仔细一点哦。

426.读财报是用来佐证它是否值得投资的(2022.09.17)

呵呵,有种很流行的说法:财报是用来证伪的,是用来排除坏企业的。

我发现很多投资者都秉持着这一态度来学习读财报。有点像早年我刚买大哥大总盼着电话响一样。他们刚学了财报就谨小慎微,事无巨细,很希望能发现点企业造假或者不诚心的问题。发现点鸡毛蒜皮,就容易拿着鸡毛当令箭。

我本人是财务盲,从小喜欢数学,讨厌算数。我觉得财务没什么了不起的。我学习读财报的目的也很简单,它是投资的辅助工具,我必须要有所了解才行,绕不过去。于是,在读财报时,只要在我投资中涉及企业的几个关键数据我能看懂,并理解其内涵意思就行了。我读财报是用来佐证它是否值得投资的,不是用来证伪的。

有些企业我不投,是因为我看不懂,而不是因为这个企业不好。我又不是搞审计,我读财报的目不是给企业贴标签。我搞不懂不代表它不好。很多时候我看不懂是因为我对行业或者企业特殊性不理解,但不懂不投是我的原则。我们也见过这样的情况。有读财报好的朋友,发现了企业的某点问题,就认为他发现了一个蟑螂,然后厨房就不用看了,肯定一窝蟑螂。而且观点一旦形成就根深蒂固,不断批评唱衰,而该企业却越来越好。

真正有问题的企业其实可以凭常识回避。比如,一个无论怎么好的企业,我都要等它尘埃落定,等行业格局形成达到动态平衡时,再来研判。错失牛股又如何?比如乐视网,在它短暂的一生里,你凭财报是很难判断投资它的回报率会有多高。它是因为经营不善而夭折还是开始就存心欺骗你也搞不清。如果你能让子弹飞一会,也没必要去分清楚这个,反正最后它是夭折了。再比如。如果一个企业处于高税收的行业,它又承诺50%以上分红,那它吹牛逼就是要上税的。它虚拟一块钱业绩,就要先真金白银搭进去七毛。同理,一个享受国家税收减免的行业,它又以行业前景广阔,不分红,不断融资。对于这样的企业我们不要去花时间判定它是否是骗子,对于吹牛逼不上税的企业,我们暂时回避即可。

还有,对于高负债企业,如果你没有把握区分那些负债是危险的不可控的,哪些是安全的可控的,也尽量不碰。从另一个角度看也是如此,中国拿到会计师证的人有很多,投资股票也不一定都灵。中国平安是金融人才聚堆的行业,不仅它一大堆的会计很厉害,还有一大批搞精算的,但对外投资也是隔几年就爆个雷。雪球有个军长曾经有一篇著名的文章:呆会计。可他如此精会计也没能把恒大证伪,而我凭常识就可以回避。如果我们刚读两天财报就想证伪这个证伪那个?最后似乎能入我们法眼的就是最好的企业。

我个人感觉这样学习财报的态度似乎是有点问题的。

加油,兄弟们!

427.企业的价值不是算出来的,而是“理解”出来的(2022.09.17)

呵呵,为什么总感觉投资的关键之处说不透?

我思考了一下,其实根本原因在于:一个企业的价值不是算出来的,而是“理解”出来的。

正常呈现的财务数据,都反应在当下股市的股价上。严格按照一分钱一分货的原则。我以白酒举例:茅五泸。你看市场给三个的估值定价就很有意思。茅台最确定,看着最完美,你要打算买它,发现市场给它的定价是动态市盈率39倍。让你纠结的是:虽然不会买错,但你怕不怕买贵呢?五粮液估值便宜,市场动态只有20倍,只有茅台的一半,又是绝对的老二。但它高端体量已经很大,中低端缺乏,它还能更大吗?似乎高端价格已到瓶颈始终无法突破。让你纠结的是:虽然不贵,如果没有发展,投资几年,会不会买个寂寞?老窖估值动态30倍,介于五粮液和茅台之间。它虽然规模不大,未来排在3、4、5位也没个定论。但国窖占有率低,目前势头还可以,未来会不会蚕食一点五粮液的空间?中低端动作不断,也许会有新的利润增长点?让你纠结的是:它估值那么贵,万一将来放个空炮,估值一降低,是不是还不如买五粮液稳妥?你看,如果你按照当下数据计算三个股票的价值。当下市场已帮你算好。你买入三个的任何一个,理论上都一样。倒退回到2014年,那时五泸十几块,茅台一百多。投资者在那个当下,根据当时的财务数据,对未来的投资回报会是多少?面对的依然像今天一样的纠结。面对同样的财报,大多数人就不敢买,他如果是个会计可能更不敢买。而有人就敢把身价押上去买入,你可以说他是个赌徒,你也可以说他对白酒的价值理解的更深。

我是亲历者,你让我说,我也说不清,今天我只能说是运气。

~~~~~~~~~分众传媒~~~~~~~~~

428.研究下分众传媒(2022.09.17)

最近想研究下股票,研究什么呢?我的偶像宁静的冬日似乎买了分众传媒。但他现在成了基金经理,不能公开发帖讨论股票。在雪球看到老唐的粉丝说,似乎我曾经的偶像唐朝也有分众传媒。那我也研究一下吧,估计对我来说挺难的。也希望对分众有研究的朋友说说自己的研究成果。给点启发。

网友A:举个例子,分众传媒算好的生意模式吗?段永平:对我没有吸引力。我曾经观察过,很多人在等电梯或坐电梯时都是低头看手机的,那谁来看广告呢?所以这个属于不在能力圈内的事情,看不懂。

散户乙:呵呵,我个人理解,段当初说这个话的语境和角度,主要针对的是分众初期:电梯广告这种生意模式会不会有前途?他的意思是:这种电梯广告都没人看,能发展起来吗?但事实是,经过这么多年,分众的确在全国电梯普及了。只要普及了,就有广告价值,我记得vivo手机也在分众发过广告。广告投放者也不会纠结在电梯里有几个在看手机有几个在看广告有几个在想心事。就好比投放电视广告也不会有人统计广告时段有几个人去上厕所,有几个人去冲茶倒水,有几个人在看一样。只要分众确实普及了电梯广告,他就成功了。

只要全国有三亿人日常坐电梯,分众广告就有三亿人的价值。与它有几个人真的在看没什么关系。

网友B: 波动巨大啊

散户乙:分众我早就知道,之所以没研究,就想等它格局稳定下来,有了稳定的数据才好评估。原本以为它的经营主要受市场占有率,和竞争对手恶性竞争影响等影响。现在看来即使拥有了绝对老大地位,业绩依然波动巨大。那就再细看看。

网友C:可能电梯广告这个行虽然充分竞争,分众规模和市占率第一,但是收入依然受经济周期影响比较大。判断企业相对于宏观经济容易些,但判断宏观经济周期很难。

散户乙:是呀,变量一多我就有点懵。

429.对分众的初印象(2022.09.18)

谈谈对分众的第一感觉。

因为宁静的每篇帖子我都看,分众我自然早就听说过。但我一直没看,也没研究。因为早几年我需要展望:这种广告形式在未来能不能成气候?过几年行业稳定并达到动态平衡时是红海还是蓝海?我没能力的事我就懒得想了。今天再研究它,至少这两个问题已经明确。感谢汇编兄搜集的相关文章。看了一下,大多也是前几年论证分众会有今天的行业地位的可能性。写的很好,事实证明分众今天的确做到了。但也有没料到,通常想象的场景是:随着市场占有率的提升,竞争者的退出,逐步形成垄断。收入是一个稳步扩大,利润逐年提升的过程。但分众目前呈现出的又不是这样,它的利润波动目前看是没什么规律的,它甚至都不算周期股。周期一般都是类似正选曲线的,高点徘徊,高点,向下拐,下行,低位徘徊,低点,向上拐点,向上行。它的波动类似心电图型。当然,我也看到有解释,我觉得也是有道理的。前几年,共享经济,网络小贷,培训教育等是它的主力,这部分突然少了,收入自然断崖。随着日用品食品等投放的增多,会逐步稳定。这个生意是个很好的生意!对分众来说简单,对新进者又不容易。它即使是周期也不怕,不同于重资产制造业的周期,会因为周期低点过长出现价值毁灭。对它来说,周期低点就是少赚点而已。这是初步印象。

430.分众传媒(2022.09.18)

网友Q:在市占率处于绝对领先的情形下,收入和盈利取决于外部需求。楼宇等布局完成了,坐等上门送钱,但送多大,就由不得自己做主。由于外部需求的无规则波动,未来收入还会不断波动是常态,即使日用消费品占比提升,也改变不了波动的特性。起伏不定的营收盈利,传到到市值也是剧烈运动。未来,波动的低点会相应提高,高点还会突破。除非这业态收到强烈的阻止。那些不惜代价的投放广告的新经济收缩,依靠正常过细水长流日子的企业做广告投放,这收入和盈利基本是扎实的,一段时间的新业态不计成本的头发,只能算非常态,踢出估值后的市值估计差不多了

就是通常所说的:方便面的竞争者不是又出来一个更强的方便面。而是因为外卖。

散户乙:还有没有这种可能。假设,早年收音机电视都还没出现。厂家做广告只能投报纸。它一年投十万广告,就都投报纸了。后来,它每年投15万广告费,但这时选择多了,有了收音机,电视机。这时报纸只能收到5万广告费。今后会不会随着更多可投广告的地方或者方式的出现,也会分走电梯广告的总费用?

网友D:我的理解是这样的,一个现实中的人首先要生活在物理世界,他要上班/下班就要经过车站和电梯、要购物吃饭看电影就要去商场电影院。车站、公交站、电梯,不是互相替代的关系,而是一个人完成运动路线的接续,类似接力赛一棒接着一棒,是互相配合的,不能互相取代。同时,一个现代人又生活在虚拟网络之中,她每天用手机基本有一个固定的总时长,微信、抖音、淘宝、微博、雪球,一个APP停留的时间增加,就会减少另一个APP的时长,就是互相竞争的关系。现实场景和物理场景彼此无法取代,只要他们内部会互相取代。老大哥担忧的是:新的媒体形式出现,不同媒体之间争夺注意力,要分流分众的份额。这就要思考在现实生活中,是够还会出现一个比车站、公交站、商场、电梯、电影院人流更加密集的现实场景,这种可能性是有的,但目前还真看不到这样的场景。我感觉,广告费用会不会分流,取决于广告主要影响的人群注意力会不会被分流。这些年已经失去受众的媒体,有报纸、杂志、绝大部分省级以下的电视台,因为这些媒体失去了人们的注意力,广告主给他们的费用日渐枯竭,他们被替代了。梯媒、机场、车站等现实场景的人流取决于个场所功能是否受影响,例如一个城市开通了一个新的高铁站,老车站的人流就受到影响。电梯却有所不同,一个人不在这栋楼上班,可能会在另一栋楼上班,或者到另一个城市上班,其分布式的结构,就保证了只要一个人是乘坐电梯,这个人流就没有减少,这是梯媒和其他现实场景最大不同点,今年6月份,江南春说他们一些广告主直接就把上海的广告时间转移到其他城市了,因此梯媒的生命力比其车站、机场还要顽强,这是我的理解。

散户乙:我还不完全是这个意思。呵呵,我打个比方,比如我是一个厂家往年每年投资一千万在各媒体做广告。今年我听说新兴起的网络直播请网红卖货效果也不错。就打算明年也拿出200万尝试一下这个方式。原来的一千万的传统广告费,就剩八百万了。会不会有这种情况?

网友D:如有你对分众还有兴趣,我手头还有一些资料,待整理完后供你参阅。

散户乙:汇编兄,务虚的部分差不多了。如果还有务实的部分就是集中在财务数据方面的就最好。(2022.09.19)

这两天大致看了下分众传媒。我以前在玩摄影时看到有些照片,常常会暗想,这照片如果是我拍的就好了。同样,在投资研究股票时,我偶尔对有些公司也会有这种想法。分众算一个。一个对先入者来说生意模式很简单,轻资产,也不需要什么技术,而且还不用持续大投入,还可持续经营稳赚不赔不会亏钱。更主要的是,这么好的生意,后来者还很难进来。这样的生意美不美?生意是很美,可我们不是创始者。我们是二级市场投资人,能否结缘,还要看有没有缘分。

网友E:请问乙大哥,电梯广告为什么后来者很难进来?

散户乙:广告广告,关键是个“广”字。先入者一下子占了大半江山,它就占了这个“广”字这个先机。电梯广,受众广,自然客户广和收入丰又形成良性循环。而后入者什么都“少”,就是恶性循环,无法生存。(2022.09.19)

~~~~~~~~分众传媒~终~~~~~~~~~

---------------定性与定量-----------------

431.定性与定量:定量才是基础(2022.09.22)

刚才在浏览分众栏下的讨论,看到有人挖出这篇东西,我大致看了下内容。

我绝不是来冷嘲热讽的,也没能力点评他投的股票好坏,更不认为短期股价不涨就不是好的投资。

我只想讨论他帖子里特意用加粗黑体字强调的重点:老柏再次声明,并表达个人的观点:对公司的研究,定性重要性远远大过定量,定性我的理解就是对该公司商业模式的理解,这一点理解透了,其他财报数据只是作为排雷的参考;

这其实也是在雪球上比较盛行的一种投资理念。

我以前也是喜欢宏大叙事、喜欢高瞻远瞩给公司定性。

我现在已经越来越少这样做了,我的体会是:定量才是基础。

如何定量?怎么定量?定什么量?是决定能否投资的唯一因素。

尤其对于长期投资,有了正确的定量,定性才有意义。

说的再直白一点:定量很好的企业,定性就不会差。反之,定性很好的企业,定量不一定好。

忽然想起以前巴老谈及自己的风格传承,是八成格雷厄姆,二成费雪。当时还觉得把格老的占比估太多了,和你说的定量是基础,是绝大部分一个意思。巴菲特对定量要求的严苛,完全是学习自格雷厄姆。

432.定性与定量:定性叫务虚,定量叫务实(2022.09.22)

我记得早年看过巴菲特接受采访的节目。采访者问他对比尔盖茨评价这么高,又很信任他,为什么没买微软的股票?巴菲特说了大致意思的话:我看不懂微软的股票,我对高科技也比较陌生,而价值投资是不懂不做,所以没买。我当时在想,对于微软这么容易定性为优秀甚至是划时代的伟大公司,为什么他说看不懂?他要看懂什么?后来我才明白,价值投资者口中所谓的看不懂,其实就是无法给投资标的“定量”。呵呵,我现在自己把定性叫做务虚,定量叫务实。

433.定性定量都重要(2022.09.22)

网友:投资的“定量”非常重要,定量后找到足够的安全边际下的投资有安全垫。投资回报率可以依据历史数据不是未来的前景。但我觉得这个虽然重要但不是最关键的东西。老巴的喜诗、可乐、苹果,都算得上是顶尖的企业了,其生意模式非常优秀,好的回报主要来源于未来的成长性。强大的护城河能够把竞争对手挡在外面,持续多年有好的成长及现金流。生意模式优劣、护城河宽广是未来成长及现金流的保障。先定性再定量,能够保证买到的都是顶尖的企业,再定量,能够有足够的安全边际。如果没有定性这一步,可能识别不出伟大的企业了(生意模式、护城河)。

散户乙:你有没想过,巴菲特错过了那么多伟大的公司,但一点没耽误他成为投资领域的伟大人物。而那些把握了伟大公司的投资者,最多就是个厉害角色。定量重要还是定性重要?当然都重要。但我个人体会,99%的人和我当初一样,并不是定量不重要,而是不会。

434.“定量”最关键因素之一:企业的生存时间(2022.09.23)

呵呵,我之前的帖子说巴菲特不买微软,是因为无法给微软“定量”。很多朋友不以为然。

呵呵,其实,关于投资,每一个细节展开说都是一篇长篇大论。限于篇幅,我一般都直接说结论。这会在地铁上,没啥事,就展开说一下。巴菲特和比尔盖茨是忘年交。两人的感情深到什么程度呢?两人经常在一起玩耍,一起旅游,一起来中国。做一架飞机,做一个游艇,住一间酒店。巴菲特对比尔盖茨信任到什么程度呢?可以把自己几百亿美元的资产交给他搭理做慈善。我们可以脑补一下,两人在某一天晚餐后,坐在海边看夕阳。巴菲特说:比尔,你能否把你们公司的生意模式和经营详细和我说说?比尔盖茨一定会哔哩吧啦的详细介绍,一晚上不够,就再来一晚上。而且,以巴菲特的勤奋,他一定把微软的财报反复研究过。巴菲特不笨,你会认为巴菲特还是不理解微软?所以我才说,巴菲特不买微软,看不懂微软是因为没办法给微软“定量”。“定量”其中一个最关键因素是:企业的生存时间。关于这个,比尔盖茨有一句最著名的话:“无论微软有多么强大,它距离死亡都只有18个月。”

-----------------定性与定量--终-----------------

435.当下1800的茅台贵不贵(2022.09.24)

1800的茅台贵吗?

以下是我的思考。

目前茅台的股东权益是每股150,市场正在以每股1800块交易。如果当下茅台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是30%,那你这个茅台新股东的真实回报=30%×150/1800=2.5%,和银行的存款差不多。

为了便于后面的估算,我们先把问题简单粗暴化。

茅台这些年的股东权益回报率是30%或以上,上市20年以来的大致平均股东权益回报率按25%计算。未来也照此计算。

为简单起见,假设不分红(分红就从1800的成本减除,两头算比较麻烦)。

第4年,茅台的股东权益=150×1.25^4≈370。

这时你的股东权益回报=25%×370/1800≈5%。

这期间,由于回报并不吸引,给你最直观的感觉是市场股价总是围绕你的1800块波动。有点利空你就被套,有点利好,你有赚钱。

第8年,茅台的股东权益=150×1.25^8≈900元。这时,我这个股东的实际权益回报就是25%×900/1800=12.5%。已经远高于社会平均投资回报率很多了,但依然还没有达到茅台股东权益的高回报。

这期间你的感觉是,没有重大利空,你大多数时间都赚钱。

第11年,茅台的股东权益=150×1.25^11≈1750元。

这时,你的每年股东权益回报率已经≈茅台的股东权益回报率了。这是一个超高的回报率,且随后的岁月里,在复利的威力下,你将获得越来越丰厚的回报。

这是你的感觉是:你的成本已经远低于当初买的股价,你每天神态轻松,享受投资回报。

价投为什么要强调不懂不做?为什么强调长期持股?为什么强调复利的威力?

说到这里,我已经把价值投资的原理说清楚了。但这只是纸上谈兵,只是对价值的简单计算。

但价值投资实际操作时情况要复杂的多。

即使茅台,未来如果保持25%的股东回报率。也会有以下疑问:1,未来会以什么频次和幅度提价。2,多久会再次扩产?3,系列酒的前途如何?

对上述问题如何理解?你的预期是否与未来实际大致相符?就是关键。

如果超出预期,那我上面计算的回报就会大幅提高,如果不及预期,就会大幅落后。

你觉得1800的茅台贵不贵?

所以我才说:价值投资不是算出来的,而是理解出来的。

最近也偶尔看到有人开始说:大盘要调整到位茅台股价必须腰斩。或者:未来茅台股价腰斩是大概率事件。

会不会出现?我不知道,也许会?也许不会。谁有闲心管那些?

但我知道,茅台股价跌到900对投资意味着什么。

而现在喊900的人。到时候只会发帖说:怎么样?我早就提示了风险。

其实对于1800块买的人,中间股价是否跌到900块,一点不影响他第十一年获得的收益。跌到900并不是风险。

如果你为了等这个900块,万一没出现呢。十年后你还是个冒风险冲浪的人,而这个在你眼里风险很大的人,已经开始享受高回报了。

究竟什么是风险?

436.一股一世界,投资没有一个固定通用的模式(2022.09.25)

佛说:不可说,不可说,说了既是错。

这世界上确实有很多事情是说不清楚的。非要说清楚,一说就是错的。比如投资太大,因素太多,能说的只是一些基本原理,大的原则。一旦开始投资,落到实处,其实是一股一世界,就没有一个固定通用的模式。

我昨天试图把说不清楚的事说清楚。就举了两个股票为例,尽可能的归纳提炼出主要因素,找出一个共性,以便大家在投资中有个抓手,可以落到实处。但这样,就有一个问题,我为了简单,在抓共性时,其实默认了这两个股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却可能也是干扰投资成败的重要因素。而我一旦想把这些特殊性也放进来一起说,我就发现,已经失去了普遍意义。而且,会有太多的如果和假设,连我自己都觉得写出来也没什么意义了。因为,到最后我也分不清楚是运气的成分还是因为我抓住了投资的主要因素。

437.撩起价值投资的面纱(2022.09.26)

如果你是个真的价投,一定有这样的认知:买股票其实就是买了企业的一部分。

那么,投资回报的本质就是:如果你投资的公司做大做强了,你的那一部分也就跟着变大了。

如果你理解了这个事实。

那么你一定也承认如下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只是最初在众多上市公司中选择投资哪个公司。

当然,在选择的时候,会有一些参数和判断标准,来辅助我们的选择,这个部分的确是考验投资者综合能力的部分。

但是,选股,不是选择玉石和红木家具。一个不懂玉石和红木的朋友,如果要花重金买珠宝或者红木家具,一定要找一个有经验的人陪你一起选择,这样确保选到的玉石或者红木的品种和品质是顶级的。一旦选定购入,无论多少年,都是好东西。因为东西是死的。

选公司不同,公司是在不断变化中的,它是活的。

公司是否能不断的发展壮大,取决于公司本身的经营策略是否正确,产品开发是否贴近用户,质量管控是否到位,甚至售后服务等等你能想到的一切因素。

同时,公司一切都做的好,但市场变了,苏宁的张近东再牛,管理再好,面对京东淘宝以及网络销售,也无济于事。

柯达胶卷自己做的再好,品质再高,数码成像的出现,也没用。

你看,在一个价值投资的过程中,受我们投资者自己掌握的部分,就是当初的选择。公司未来如何,其实与我们无关。

如果你这笔投资恰巧成功了,千万不要认为这是必然,我们能做的其实不多。不要以为自己掌握了打开财富的大门,到处指点江山。如果你成功两次,新手会有一种错觉,以为你有一双慧眼可以点石成金。别人怎么想怎么认为我们无法控制。如果我们自己也这么认为,那就是愚蠢的,呵呵,说的难听一点,这样的智慧是入不了价投的门槛的。

438.投资中的运气(2022.09.28)

投资成败中,运气与个人努力的关系,其实没人能说的清楚。也不存在比例的问题,往往1%否定了100%的成败。

很多朋友会觉得,既然如此,那就碰运气吧。

我觉得还是要把自己的那一部分尽可能的做好,剩余的交给运气。

前人有两句话说的挺好:

1,好运喜欢眷顾努力的人。

2,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

别人成功,我们要看到和学习别人努力的那一部分。

自己成功,要归功于运气的部分。

这样你才会进步。

别搞反了哦。

439.分仓神华是为了加大现金流(2022.09.30 8:49)

网友A:几年下来,碰到的大师或者股神不多,可以说大师句句珠玑,透露着股市哲学。我很久没有问问题了,但是只有一个问题让我找不到逻辑。不知股神朱兄是否赐教一下。您今年从老窖分仓神华事后看有如神助,尤其是碰上我国这次漫长股灾。但是从您的角度我仍然找不到确定性的逻辑:1. 老窖去年二月份高估的确让您坐卧不安,那2015年那次牛市呢?为什么您不分仓?2. 您持股已经好几亿了,分仓煤炭股的确让您短期看来有如神助,但是难道未来五年或者十年老窖跑不过煤炭?那您分仓的意义和逻辑又是什么?要知道老窖分红每年两百万也够您花了。3. 收入有门槛效应吗?当有了几个亿,收入增速没有其他(比如确定性)重要?分仓是为了分散风险吗?我记得乐趣投资了美股苹果吧(不确定)来分散几乎满仓茅台的风险。不知您是否潜意识里也如此思考。问题有点多,期待股神回复。祝您继续发财。

散户乙:首先我不是大师也不是股神。

1,2015年老窖并不高估。但股灾的持续时间没人知道,所以我还了融资,老窖跌回18块,我的分红可以覆盖融资,所有又加了融资。

2,我分仓神华为了加大现金流。老窖发展十年也很难达到这个数。我要现金流是继续投资,不是为了花。

3,只要循着加油的思路,收入增速基本是复利的,开始不起眼,越往后越让你无法置信。

网友B:老窖现在3000亿,神华现在6000亿,老窖10年都追不上神华,也就意味着老窖未来10年的收益率连一倍都很难

散户乙:我不这么算。当初买神华时市值大约3500亿,和老窖差不多。我按这个市值投资神华十年得到的现金流收益总和,要大于投资老窖的现金流总和。至于市值,那是总股数X股价。和股价关联的东西我都不考虑。那东西没人知道。即使我估计到某一年老窖每股收益10块。但市场给20倍PE,还是30?还是40?还是50?谁知道?

440.事物是会变的(2022.10.05)

记得早年有个网络帖子,说的是一个美女回小镇相亲,大篇幅描述小镇男青年如何的土气,其中提到:脚上穿着一双安踏就来了。

我早年也经常逛汽车论坛,经常会看到这样的场景,当有人说BBA等车有什么不足时,会有人怼一句:回家开你的比亚迪去。

上述两件事情反映的意思似乎都是:穿安踏,开比亚迪,没资格登大雅之堂。如今越来越多的名人穿安踏,安踏在国内销售已经超越阿迪直逼耐克,2021年耐克510亿,安踏493亿。

早些时候看到新闻,英国威廉王子和王妃3月25日去巴哈马参加活动,比亚迪的唐ev成为王室的接待用车。视频里看到的比亚迪气宇轩昂潇洒漂亮。今早看香港财经新闻,德国最大的汽车租赁公司刚刚下单订购了十万辆比亚迪汽车。

事物是会变的,怎么变的?你细品,就这么慢慢地变了。

同样道理,早前很多东西被鲁迅、柏杨描述为中国人独有的劣~根~性。其实,见得多了就知道,这些劣~根都是人类普遍存在的,并不是中国人独有。只是因为社会经济发展不同阶段,很多劣~根~性在富裕的国家里没有展露的必要。

有人归结为宗教,信仰。可西方发达国家宗教已经上千年,期间什么骇人听闻的事没发生过?又有人归结为制度。同一个国家同一种制度,深圳人和东北小镇的人所表现出的所谓“文明”程度就是不一样。

究竟什么在起作用?

有人说,我们的种种缺陷,导致关键技术都是人家的,看似我们挺厉害其实

一掐就死了。不从根本改变,我们永远受制于人。

在他们的谆谆教诲下,我们连吃口肉都觉得不环保,都觉得对不起他们对不

起地球时。他们炸了北溪管道,制造了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他们连眼睛都不眨一下。

441.科学是不断发展的(2022.10.05)

今年诺贝尔物理学奖给了量子物理方面的三位科学家。

我看了尹烨的视频。按我这个高中物理水平的理解就是:目前科学已知的最快速度是光速。如果两个粒子相隔的距离是一光年。那么一个粒子的状态要传给另一个粒子,即使按照光速也要一年。而量子纠缠证明两个粒子的状态可以同时改变。目前我国量子科学家潘建伟就是想把量子的这个原理用于通信。

我还记得当初方舟子以科学的名义打假潘建伟,把潘建伟说成骗子。因为在他的科学认知里,这是不可能的。而这次获奖的其中一人:塞林格,就是潘建伟的博士导师。

希望中医也会有这么一天,颠~覆中医~黑的科学观。

442.投资一定要从长远看(2022.10.08)

我们都知道,企业的价值理论上是企业存续期内现金流的折现。

企业在存续期内的盈利是波动的。靠预测短期盈利来投资,就并不靠谱。一定要看长远,要有不打算持有十年,干脆就不要买的劲头。

上海机场这两年一直亏损,但它的股价就在50块左右波动,拒绝再下跌。它的身体语言告诉投资者,我在存续期内不会一直亏钱的,一旦疫情放开,我就恢复往日辉煌日进斗金了。不能以目前的盈利来推算我未来现金流。

中远海控这两年赚了大钱,但它的股价到了并不太高的位置后就一路下跌。它的身体语言告诉投资者,我在存续期内不会总这么赚钱,也会有很困难的时候,不能按照好年景来推算未来现金流。尤其去年的分红率较低,让投资者发现:一个大股东占比不高的企业,如果偶然遇到好年景,他们更倾向于留足粮草让自己能舒服地度过以后有可能来临的寒冬。

这两个股我都没买,我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我也需要现金流。

443.白酒的渠道库存不是关键(2022.10.11)

渠道真的库存太多了,少进点货,消化了就完了呗。而且各地的渠道存货、销售情况并不同步,此消彼长就并不会很明显。而且,最关键的是,造成大量渠道积压的情况出现,往往是在大环境很好的时候,经销商容易脑袋发热盲目进货。可目前的情况是,疫情持续三年了,在这种情况下,我认为渠道一直是保持警惕的,库存会控制在合理偏低的水平。纵观历史,优质白酒的渠道库存从来就不是关键,因为它不会造成价值毁灭。每次周期对它们的影响也是很不明显的。只有2013年的八项规定那次,由于是瞬间的全国同步,影响会比较明显一点,但也仅此而已。

444.投资抓住真正的“关键”就行了(2022.10.11)

呵呵,我这人说话也习惯用“关键”这个词。其实,哪那么多“关键”?这辈子真正也就两三个“关键”。投资抓住一个关键就行了。正是我们平时“关键”这个词用的太多,什么都是“关键”,让真正的“关键”被淡化或者忽略了。

445.股市总是波动的(2022.10.12)

闲扯一下:股市总是波动的。但经常会有一些较大的、带有方向性的波动,这一般是受当下的主要矛盾影响。比如,贸易战、疫情、战争、汇率、利率等。

很多人问我这两天为什么跌?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我眼里,就是因为社论:动态清零不动摇。本来大多数投资者都预期防疫政策会有调整了,毕竟全世界都开了。但普遍又觉得即使调整,也应该等大会后。这时来了一个:坚持,不动摇。就成了这一普遍预期的意料之外的因素。根据报纸的编辑排版发表流程,这篇东西很可能前天已经漏出,股市跌破3000点。(防疫对策如何?其实对白酒的影响挺大,而大家都在讨论禁酒令)昨天一早正式播出,股市由于提前动作较大反而企稳。

今天继续试探前天的低点,如果随后的几天能撑住,短期这一主要矛盾引起的集中释放的能量就差不多了。随后市场将再关注新出现的主要矛盾。而受此影响较直接的股,可能会一直偏弱,将视实际执行过程中的具体影响而定。

446.经济韧性也有系数或次数(2022.10.12)

从这些年我们经历的种种困难可以看出:中国经济的确有韧性,而且韧性十足。

我现在唯一担心的是:弹性也好,韧性也罢,都有一个系数或者次数。再好的金属,一旦超出弹性系数,或者次数太多都会导致疲劳,丧失了弹性和韧性。

我们现在制定政策都是根据大数据的,所谓科学依据。社论里也提到大致意思的观点作为论据:从目前的综合情况看(经济数据),我们采取的防~疫~措施对经济影响是最小的,最经济的。换言之,如果放开了,表面看似经济活动和人员流动没有了束缚,但如果大量人员病倒耽误工作以及住院导致的社会总成本反而会比现在更高。这,就是当下我们坚持不放松的最大的理由。

这就又回到我上面的担心上:目前综合看还不错,其实是基于我们经济的弹性和韧性,是基于我们之前多年积累的坚实基础。但,这是无限次的吗?

447.我们无法改变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2022.10.14)

雪球上的大多数人应该和我差不多,都属于没有能力改变世界的人。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比如我是84年的大学生,正儿八经的国家干部。90年裸辞来了深圳。理由嘛,其实我当时也是个愤青,也是个喷子,和现在雪球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总觉得世界不公平。改变不了世界,咱就改变自己,就自己干呗(觉得别人剥削自己不公平,就开始剥削别人了)。自己干了以后就懂了很多,也成熟了很多。就比如我开车去吃饭,在我把车停到停车场之前的那一刻,我总觉得路上行人很讨厌,呜呜泱泱,慢悠悠的不让车。等我把车停好,走出停车场穿过马路去餐厅的时候,立刻就觉得车很讨厌了,开那么快也不让行人。

早上有人刚扣我一顶民~族~主~义者的帽子。下一秒他就抱怨我扣他帽子。

448.不要抱怨,抱怨是弱者的表现(2022.10.14)

呵呵,我很少抱怨,球友们千万不要有错觉:

1,以为我逆来顺受,什么都觉得挺好。

2,没经过启蒙,生活还处于愚~昧~期,分不出好坏。

3,自己赚了钱,成了既得利益者,就没什么好抱怨的了。

其实都不是。

随着年龄的增长,在我的潜意识里,抱怨≈弱者。我不想让自己看起来像个弱者。不想示弱,就尽量少抱怨。

另外,我曾经写过一个文。举了几个我亲身经历的例子,当时看是坏事,不停的抱怨,若干年后,坏事变成了好事。随着阅历的丰富逐渐让我有一种感觉:其实,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还有,不停的抱怨,愤世嫉俗,会让你的面相慢慢改变,你的性格也会慢慢改变,你的深刻思想最终会变成深刻的皱纹刻在脸上。贵人和好运遇到你这样的面相和性格可能就会绕道走了。

加油,兄弟们!

全部讨论

07-15 00:00

每次读散户乙都有很深的感受
透过文字,是心灵的交流
任何行业,行到深处,都是殊途同归
最后都是谈哲学谈人生
拈花一笑

07-14 2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