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6喜欢:0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22.77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1.23%;实现净利润 6.55 亿 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37.05%;实现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 7.15 亿元,较上年同期下降 45.92%。公 司通过提升产销规模、控制综合成本抵御功能性硅烷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带来的冲击,全年实现功 能性硅烷产量 10.43 万吨、销量 10.44 万吨,分别同比增长 17.06%、15.87%,毛利率、净利率 仍然维持在业内较高水平,较好的应对了行业危机。
引用:
2024-06-17 14:20
$江瀚新材(SH603281)$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功能性有机硅烷及其他硅基新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主要产品包括为硅烷偶联剂和硅烷交联剂,,广泛应用于复合材料、橡 胶加工、塑料、粘合剂、涂料及表面处理等领域。
公司现已开发出十三大系列 100 多个 品种的硅烷偶联剂和硅烷交联剂产品,并建成多...

全部讨论

报告期内,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之一的功能性硅烷偶联剂及中间体建设项目提前分批建设,项 下部分生产线建成投入试生产,极大缓解了公司的产能瓶颈,为公司 2023 年度产销量大幅上升 奠定了物质基础。伴随着相关生产线的陆续建成和磨合进程,公司生产能力将逐步提高。 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年产 6 万吨三氯氢硅项目已经完成人员与生产装置、控制系统、管理体系 等软硬件的磨合,本报告期已达到设计产能,实现满负荷运行,补齐了公司上市前的短板,形成 了氯元素闭路循环,提高了公司主要原料供应的稳定性、可靠性和经济性,实现了发展与安全、 环保的统一。 为了匹配公司不断增长的功能性硅烷产能,适应市场需求,公司在报告期内立项了“硅基新 材料绿色循环产业园一期项目”,建成后将实现年产三氯氢硅 6 万吨、四氯化硅 6,000 吨,并为 新项目后续的二期、三期拟建规划项目提供公辅设施。该项目将帮助公司扩大循环产业链规模, 在保障绿色发展的前提下,缓解公司当前因三氯氢硅产能不足导致功能性硅烷供应量无法完全满 足客户需求的情况。

目前,功能性硅烷行业同时处于成长期与成熟期。
需求端不断增长,由于功能性 硅烷能带来显著的材料性能改善,其应用实践不断扩展,根据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发布的 检索结果,2020-2022 年期间,每年在中国专利局、美国专利局、欧洲专利局及世界知识产权组 织公开的涉硅烷发明专利申请均有数千项。根据 SAGSI 统计,2022 年中国功能性硅烷消费量为 23.0 万吨,较 2021 年增长 5.0%,预计到 2027 年功能性硅烷国内需求量将达到 35.5 万吨、净出 口量将达到 21.3 万吨。公司独立董事、中国氟硅有机材料工业协会总工程师杨晓勇先生也总结 出“硅能源替代碳能源、硅材料替代碳材料”的行业发展趋势。
供应端趋于成熟,国内外头部企业在经营业绩、研发能力、工艺水平、管理体 系、生产规模、运营效率、社会责任等方面具有多年积累的先发优势;二十年来中国功能性硅烷 生产企业从上百家减少到 40 多家,行业集中趋势明显;在安全生产、环境保护、工艺技术、质 量管理、规模水平等方面存在短板的企业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正逐步被市场所淘汰。近 年大量新建功能性硅烷产能陆续投产,根据 SAGSI 统计,2022 年中国功能性硅烷产能约 66.3 万 吨,较 2021 年增长 18.9%,头部企业产能扩大可能会加速淘汰落后企业的进程,也将进一步提 高行业进入壁垒。

年产 6 万吨三氯氢硅项目满负 荷运行,基本达到设计产能,在质量和成本两方面为功能性硅烷产品生产提供了有力支撑。由于 三氯氢硅产能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公司继续采购一部分三氯氢硅。公司还进一步加强了外购原 料品质控制,提高检测频率,严格执行检测标准,以检测结果指导供应商管理、提升采购效能, 原材料合格率较上年提升 1.16 个百分点,守住了主要原料质量关,保障了生产效率和成果。

加快推进功能性硅烷偶联剂及中间体建设项目,做好建成部分生产线的试运行工作。截 至报告期末,该项目已建成年产 1.5 万吨功能性硅烷产能和年产 3 万吨功能性硅烷中间体产能。 报告期内,该项目已生产功能性硅烷 0.37 万吨、功能性硅烷中间体 2.23 万吨,实现直接经济效 益 2,108.67 万元,并使公司得以进一步释放原有功能性硅烷生产线产能潜力。

公司进一步加强了应收账款管理,客户违约风险可控。鉴于当期外部环境不佳、 客户违约可能性增加,公司严格落实信用销售政策、控制信用销售规模,并加强对风险客户的履 约跟踪。应收账款期末余额较期初下降 30.41%,账龄 1 年以上的应收账款有效控制在应收账款 总规模的 0.5%以内。

公司继续通过外汇远期结售汇工具对冲汇率变动带来的不确定性,汇率变动风险 可控。2023 年,公司共订立远期结售汇合约 0.5 亿美元、交割远期结售汇合约 1.8 亿美元,前 述合约损益合计-1,378.27 万元,与当期汇兑损益 2,246.92 万元对冲后净损益为 868.65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