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8回复:47喜欢:7

$南网储能(SH600995)$ 南网的抽蓄,正在越来越面临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即时间的逝去(蜜月期的流逝)。从不怀疑我们国家的储电大头会是抽水蓄能,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但同时需要注意的是,抽蓄电站也是一个非常容易建设的标准品,地域从来不是抽蓄的问题,水源也不是,更何况我们国家那么大的土地,真死命要建的话,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大量的地区可以建设,而在政策放开之后,不管是国企发电企业,还是民营企业,也都有了建设的权利,即在抽蓄电站的建设端,这是完全放开市场化的。

虽然谁都可以建了,但南网在去年正式上市以后一直有一个区别于其他建设运营商的优势,那就是先发优势,筹集了足够多的资金可以足够早的干活。但在现在看来,这个优势正在慢慢流逝,造成这种流逝的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国家政策的进展缓慢,别说市场化的进程了,甚至从去年三月开始的老电站的核价,到现在都没有下来过,整体政策的发展远慢于新型储能。二是南网总公司的支持不足,去年我曾发过一篇南网特级专家郑耀东的发言,我以为整体南网要特别重视公司的抽水蓄能发展了,但实际的情况并不是这样,先是去年财报拿走了整个过渡期的利润;而后在新项目的建设中,也没有大快赶上,一直是一个慢悠悠拿标的状态,而在最新一次的交流会上,储能公司自己也说了以后南方五省进来别的电力公司的抽蓄之后,自己的抽蓄不会被总公司特别优先对待,即不管是不是市场化,南储都与其他企业在同一起跑线上;另外之前还问了一个南网总公司的主任,也表示其实总公司对于双调也是一般的状态,他自己甚至都不看好储能。这一切足可见总公司对于南储的重视一般。

那么现在的情况就是,建设端市场化全面放开,未来连南方五省都会有别的抽蓄公司进来,市场化的终点必定是过剩,过剩的终点必定是价格战,同时抽蓄又是一个简单的人人都能做的标准品,那么行业内的所有企业都不太可能会有超额的收益了。而在这过剩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这段时间本来应该是南储最舒服的时间,现在也很可能因为国家政策和总公司的不给力而逐渐消耗殆尽。可以说,南储很可能会面临一个还没过蜜月期就迎来噩梦期的窘境,从这个角度考虑,留给市场投资者获利的窗口期也会非常短暂,同时也从这个角度考虑,南储还是远远不如那些大型水电公司,像长电、两投这样的公司好的。

精彩讨论

独处的安全感2023-05-10 21:39

共同探讨,您也给了我不小的启发,谢谢。关于您说的这三点,我觉得归结到底就是讨论现有圈地是否有足够的经济优势,是否能够产生足够壁垒的问题,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之前也有想过,是应该要去探讨的。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抽蓄真实的建造条件,抽水蓄能电站,一般只要有超过两百米落差的区域就可以建造,同时对水源的要求也不高,不需要在大江大河的干流上,可以自行放水或加水,那么理论上这样的地方是很多的,这点您也提到了。以国家21年发布的《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为例,截止那时全国就罗列出了4.21亿千瓦的重点项目,另外还有3.05亿的储备项目,这还不包括中小型抽蓄电站和可能的海水抽蓄电站。
接下来是圈地区域的经济性问题,首先看建设成本,南网储能(包括国网新源)的存量项目是肯定有建设成本优势的,因为过去太久了,物价飞涨,那块肯定是值钱的,但毕竟从体量方面来说还是太小了,跟自己未来规划包括跟全国未来几个亿的总量规划相比就更小了。而在当下,从这两年几个招标的建设成本来看,南储并不比其他家低,即这个行业并不存在规模优势,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已经有一定规模的南储拿标价格跟新晋的公司一样。而在未来,建设成本应该是要更高的,但大量的抽蓄都会在近五到十年开工建设,时间差得太短,差距跟当下也不会差得特别多,所以对未来的期待也没什么了。接下来看地形带来的成本差异,从地形来看,不同抽蓄之间最大的不同就是落差,有二百的、四百的还有六百的,但我听一个专家说过,抽蓄的落差很大程度上影响的只是用水的多少,落差越大用水越少,但水又能值多少钱呢?我觉得差别不太。所以综合来看,我偏向于地形对于抽蓄的经济性影响并不大,早圈晚圈、这圈那圈差得并不多,以之前已经建完的电站为例,最赚钱的天荒坪抽蓄也不是地形最好的,所以最终成本的差距可能只会来自于运营主体自己的效率,从过去的数据看,南储的效率还是不错的,但比较的对象不多,过去只有南储和新源两家能做,大家都进来后,南储还能算好吗?不知道。
所以最后我也总结一下:那些低成本的锂矿、煤矿、还有水电公司,他们有着独特的长期的稳定的低成本来源(资源优势),真的是谁先抢到了就是谁的,且能稳定供给几十年不变,而与他们相比,抽蓄行业长期的低成本优势并不明显也不稳定,全看哪家自己做得更好,这就没有了稀缺性。当然,关于抽蓄地形上占坑是否能产生壁垒的问题,还可以继续探讨,前面也说了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问题,值得继续研究,如果真的研究出来地形优势对于经济因素影响巨大的话,那抽蓄离水电就更近一步了。

田野TIANYE2023-05-10 14:29

您理解很深,聊起来有意思,🤝。抽蓄相比较于化学储能、改造的火电厂、天然气的巨大成本优势自不比讲,你应该也研究得很深入了。那么就你担心的竞争格局问题,我谈一下我粗浅的看法,欢迎探讨。分三层,层层递进的关系:1、大规模抽蓄随处可建是不是只是理论上的?理论上可建,但算账算不过来,还会有那么多资本愿意建么?听有专家提到过的选址、水源问题,我相信都不是问题,但都是关于经济账的问题。2、电网干抽蓄具有很大的先发优势,这一点我看你也是赞同的。那么先发优势是否体现在其已经基本圈定了所有具有经济可行性的项目?后来者你是可以建,但你的成本高,你需要的收益就高了,你怎么和我竞争。3、认可抽蓄是最佳储能方式的前提之下,国家势必去将调动资本积极性参与,怎么调动?其大概率要不断提高抽蓄项目在利益分配里边的占比,以此刺激资本进来。而受益最大的恰恰是先进入者。-------基本说完了,总结一下:你看看城市中的shopping mall   ,再看看锂矿等资源属性的公司,是不是最先进入者躺赢的历史。----------而关于不积极的问题,这个无解,因为国企体制摆在那里。但好在抽蓄资本投入门槛较高,回收周期极长,天然不适合民营资本的,不用担心。$南网储能(SH600995)$

全部讨论

2023-10-20 00:17

南网最大的风险是股份严重被大股东稀释

2023-06-28 21:02

很理性

2023-06-11 00:31

不管!以后南网储能的价值拥有水库!!占有大面积土地![好失望]

2023-05-14 17:51

分析非常有道理,持有长电,长电也搞抽蓄,所以一直也关注研究南蓄,抽蓄没有护城河,南蓄顶多值两到三百亿

2023-05-10 13:27

你说的对,现在还有一项技能叫空气压缩储能,任何地方都可以建,比抽水蓄更牛

如果你说的这些逻辑成立,那为什么各方面主体(政府、电建等)还要找电网一起投资抽蓄电站呢?为何在投资的时候还是电网去拿股份的绝对大头呢?
不管后边市场化改革如何推进,用于调峰调频的化储也好、抽蓄也罢,甚至是部分改造过的火电、水电,本质上甲方爸爸都是电网。外人进来干,都得掂量一下的。$南网储能(SH600995)$

2023-05-06 21:48

南网储能估值500亿,感觉华电和长江电力,严重低估

2023-05-06 21:09

之前大杨的科普文里面强调大型抽蓄选址也是有要求的吧,包括南网的交流中也提到,选址位置对于电网选择会有很大区别

2023-05-06 16:52

对抽水蓄能的影响还有一个潜在风险是现有水电站的抽蓄改造,目前看这个技术有应用的案例,如果这个技术发展起来,像南网储能这样的抽蓄电站将受到很大影响。

2023-05-06 13:29

专业,抽水储能的利润率和回报率挺高的呀,为啥不重视有见解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