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投资总结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7

转眼间又到了新的一年,也到了写年度总结的时候。话不多说,我先从收益率谈起。我的投资账户主要在美股和A股/港股,雪球的组合也基本反映了持有的仓位, 而两个投资组合都没能跑赢大盘指数:美股2021年的总体收益在7%左右,而A股和港股则是亏损了8.1%。这一方面说明我的投资水平还有待加强,另一方面也再次印证了巴菲特的建议:指数基金是普通投资者的投资股市的最佳选择。

最近在看霍华德•马克斯(Howard Marks)的投资备忘录。在备忘录里,马克斯不止一次提到,我们现在身处的时代与他刚入职时有了很大差别。四五十年前,获取关于上市公司的资料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直到上世纪末,投资者常常都需要跑去图书馆以翻看公司的年报。在那个年代,如果你有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分析数据的能力,你很容易利用这种的优势取得超出大盘的收益。而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任何直接影响公司股价的信息在几分钟内便会反映到股价上,利用信息不对称牟利的机会再也不像以前一样随处可寻。同时,由于科技的发达和信息的共享,任何可能跑赢大盘的策略在几年内都会被研究和模仿,这导致能够长期跑赢市场的人寥寥可数。

尽管今年我未能战胜大盘,也充分了解到战胜指数的困难,我还是打算在新的一年里继续坚持自己的选股投资。 这一方面是因为,自己对投资有兴趣,在投资过程中也可以对不同公司以及其商业模式有更深的了解;另一方面是因为我对自己学习和研究的能力有一定的信心,也相信自己能够通过不断的学习和总结找到战胜大盘的方法。

接下来说说我对自己去年投资的反思,首先想分享的是我对于宏观经济预测和其对投资策略影响的思考。一般的观点是宏观经济对股市表现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也曾把对宏观经济的预测作为投资决策的重要依据。但去年听过伯克希尔年会后我却有了一些动摇。巴菲特在年会上公开表示不靠宏观预测来赚钱。而他也曾在另一场合说过:“我从不听经济学家说了什么,我也不知道哪个经济学家因为投资股市成为了亿万富翁。” 我刚听说巴菲特对经济学的观点时还颇有不解,最近在看了霍华德•马克斯的备忘录后,我对巴菲特的观点有了更深的理解。

马克斯在备忘录里指出,大部分宏观预测很可能要么是(a)对投资没有帮助的共识性预期,要么是(b)非共识的错误预测;而这些预测大部分已经被市场消化(Priced in),利用这些预测做出的决定能难得到额外的收益。巴菲特和霍华德马克斯相似,他们对于宏观经济都是不可知论者(agnostic)。他们认为宏观经济的变量太多,因此很难对未来有准确的预测,即使有所谓正确的预测也大部分都是运气使然。

回想疫情的发展,我们便能更好的理解他们的观点。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全球经济,但谁又能在19年预见到一场席卷全球的百年不遇的大流行病会悄然而至并持续几年之久?又有谁能想象到新冠疫苗在一年多时间内就研发成功,给结束疫情带来希望?当新冠疫苗开始大面积接种之时,大部分人都以为病毒很快便会销声匿迹,预见到多个变种接踵来袭,疫情发展一波三折的人更是屈指可数。现在我们身处由奥密克戎引起的第四波感染高峰中,依然没人能准确的预测究竟何时能彻底走出大流行病的阴霾。判断影响全球经济几百个重要变量中的一个尚且如此困难,无怪乎大部分对于未来几年经济走势的预测不过是盲人摸象,坐井观天罢了。

理解了他们对宏观经济的看法,我也开始反思之前根据宏观预测做出的投资决定。在2020年的年终总结里,我预测了在疫情下美元M2会有大幅增长,根据之前做出的关于美元M2和黄金价格的研究,我预测未来黄金价格也会有不小幅度的上涨。如今回过头来看,美元M2的确在美联储的无限量放水下飙涨,然而黄金价格却在20年中创下新高之后一直萎靡不振,如今仍然在1800美元/盎司的价格徘徊。究其原因,有人说是因为新兴的加密货币取代了原有的黄金功能,有人说是源于央行对金价的刻意打压。不管怎样,我个人账户里近20%的黄金及相关资产在过去一年里表现都乏善可陈,也成为了拖累整体账户表现的重要因素。这段经历使我意识到,对于黄金价格的预测正如对于宏观经济的预测一样,有太多变量,因此仅靠几个简单模型预测出黄金价格在未来有很大上升空间的观点是有误的。

马克吐温有一句名言:“让你陷入麻烦的,不是你不知道的事,而是那些你自以为知道,其实错误的事。” 根据宏观预测进行大胆的投资是一件赔率不高的事情,我想这大概是巴菲特和霍华德•马克斯远离宏观经济预测的原因吧。未来的投资中,我会尽量避免仅凭宏观经济预测做出投资决定。

说完了宏观预测这个话题,再来说下和宏观经济紧密相连的,最近频频被讨论的通货膨胀。2020年的时候我写过一篇文章,分析为何在过去美国几十年中通胀一直处于地位,并讨论了高通胀乃至滞涨的回归的可能性。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美国高通胀持续一段时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虽然向我之前分析的那样,押注未来有比市场预期更高的通胀可能不是明智之举,但在这样一个高通胀低利率的环境下,能提供浮动利率的债券比别的固定收益产品更有吸引力。

之前的文章里我推荐了美国财政部发行的抗通胀债券(TIPS),该债券的利率随着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浮动,在高通胀环境下有比固定利率更高的收益。在此我也想推荐另一个美国财政部发行的保本浮动利率产品:Series I Savings Bonds (I-Bonds)。I-Bonds和TIPS类似,利率都跟CPI挂钩,因此在高通胀情况下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和TIPS不同,I-Bonds不是市场化定价,这意味着I-Bonds不存在溢价购买的情况,也不会因为溢价购买产生本金损失。目前其利率高达7.12%,作为收益高的无风险理财产品可谓是一枝独秀。不过I-bonds也有自己的缺点。首先,它有每人每年一万美金的购买限额,因此大额资金无法全部投资于该产品。此外由于其由美国财政部直接发行,I-bonds具有流动性差的特点。I-Bonds无法在市场上直接交易,当持有少于5年时赎回还会被额外扣除三个月的利息。总之,I-Bonds作为一种浮动利率的保本理财产品,在如今高通胀的环境下不失为一个不错选择。关于I-Bonds的更多信息,大家可以参考北美信用卡指南的文章

最后我想谈谈我一直在关注和投资的生物科技领域。最近生物科技公司可谓是处在风口浪尖上,美股和港股许多公司近期股价都发生了大幅的回撤,从最高点下跌了60%-80%之多。个人认为这波股价的剧烈波动一方面是对之前疯狂市场的修正,一方面也给买入中美优质生物科技公司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中国的创新药市场还处于早期,虽然从短期来看受到集采控费政策的影响,不少药企的利润空间被大幅的挤压,但从中长期来看,集采的斧头大多数都是落在了门槛较低,缺乏创新的仿制药和生物类似药上,这也将刺激着企业做出更多有高技术含量的创新,未尝不是好事。至于美国的生物科技公司近期的回调,我个人认为这是因为大多数生物科技公司都靠烧钱维持研发,近期市场流动性的收紧可能是股价出现大幅下跌的重要因素。现在美国的各大药企都手握大量现金,如果某个生物科技公司有出众的技术平台,大药企必然会竞相合作或收购,因此很难出现生物科技公司无钱可花的情况。总的来说,我认为对于真正拥有技术优势的公司,宏观经济或者政策的影响不会阻碍公司未来发展。生物科技领域拥有美好的的发展前景,这个领域也会是我未来的重点研究方向。

这么一篇总结憋了好多天总算完成,行文的最后想感谢家人过去一年不离不弃的陪伴,也感谢雪球球友们一如既往的分享和支持。祝大家新的一年有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PS:封面图案是猎户座大星云,由我于21-22跨年夜摄于佛罗里达群岛

 #2021投资总结#   #价值投资之路#  

 $沪深300ETF(SH510300)$   $标普500指数(.INX)$   $美国生科ETF-SPDR(XBI)$  

 @董翔   @LoveKonan   @狸哥很懒   @谦和屋   @坚信价值   @张小丰   @黄建平   @青侨阳光   @金牛在肩   @空之客   @黑色面包   @villi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