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达医疗,价值几许?

发布于: 雪球转发:143回复:116喜欢:600
很多人认为,医疗大牛股必须是研发实力非常厉害的,因为按照巴菲特的投资理念,需要护城河,而且这条河要够深,够宽,而无可否认的事实是,医疗里头,研发确实是非常厉害的护城河,譬如西飞通长期在高端医疗器械的垄断,但事实我们看到,走得最好的反而是医疗服务类个股,迪安诊断,爱尔眼科,泰格医药,虽然在本次暴跌他们依然不能保持真身,但总体而言,跑得比很多器械股都要好,九强生物,海正药业,迪瑞医疗, 美康生物几乎跌回了熊市价格,为什么?
    市场短期看起来无效,但长期看又是有效的。譬如昨天谈到的泰格和博济,表面看起来利润相差三分之一,拍脑袋估值就是三分之一,但从企业的长远战略规划、人才的吸引力、客户的质量等综合看,两者其实相差的距离是很大,这就是我们说的剪刀差效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优秀企业和中庸企业的差距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看到,初期的暴跌,往往是玉石俱焚,但后面的走势分化会越来越大。
    成长性,稀缺性,优秀性,是优秀企业的内在DNA,也是市场愿意给予持续高估的根本。
      我此前不止一次表达对医疗服务的无限钟爱之情。同属医疗股,不可避免受到政策的干扰,但在医保控费大背景,人口老龄化不可避免趋势下,医疗服务是长期的政策阳光地带。而与器械对比起来,服务类个股内生外延能力明显更强。主要表现在:1,能以连锁形式快速扩张。2,现金流充沛。而器械类个股需经历研发,注册审批等等众多环节,尤其国内大部分器械企业都只能集中于低端的消耗品,附加值太低,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
     说了这么多,无非是想表达几个道理,1,我喜欢医疗服务股。2,我喜欢投资成长性,稀缺性,优秀性的企业。
     回到本次主角,润达医疗,他是一个怎样的企业?
     看到医疗实验室,我们第一反应就是迪安诊断,但与迪安诊断提供第三方诊断服务不同,它是向医疗实验室提供服务,说白了,就是卖器械和试剂,试剂有代理,也有自行研发,目前绝大部分还是代理。
      迪安的陈海斌是搞罗氏代理出身,迈克也是做日立起家,现在润达也是代理产品出来,这个行业的老板都在印证一个道理,中国的IVD行业都是从无到有,模仿出来的,因为每个老板的理念成长经历都不同,所以日后也走了一条不同的道路。
      润达的招股书,126页起,有非常详细的IVD流通行业分析。对这个行业,很多人还是非常陌生的,大家的眼中还是贸易商定位。而从生意角度看,有需求,就有生意,正是社会化分工大背景下促成了IVD流通商这种角色的出现。
     与传统的药品代理很不同,IVD代理肩负三个重要角色:
1,售前技术推广,因为IVD技术日新月异,层出不穷,比起药品,这种技术更新速度会更快。
2,售中试剂配送,库存管理。比起药品,IVD种类更加繁多,而且大部分都需要冷链供应。
3,售后维护服务,主要是设备保养,因为IVD需要仪器与试剂的配合。
     随着技术的成熟,产品价格的下降,会有越来越多的医院使用越来越多的IVD产品,三甲医院推广分子诊断,二甲医院自动化学发光,一甲医院上线自动生化。可预见的将来是,IVD流通企业未来将朝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对供应商三方面能力提出要求:1,技术应用推广能力。2,库存,物流供应链管理能力。3,售后服务维保能力,服务触角的延伸,响应速度。
      我下面从营业收入,毛利,规划等多角度去分析润达。

    与迈克生物一样,润达选择了同条道路,在代理产品的同时发力自家产品,两者都能维持不低于25%增速,目前企业产品线采取两条线路1,代理的产品面向三甲医院高端客户。2,自产产品走二甲以下医院路线。莫非国内的IVD企业都只能沦为低端货?
    我们再深度挖掘这个增速背后的情况:

     华东大本营占据了9成的收入,而东北地区增长非常快,公司现有上海,南京,杭州,合肥等网点,本次募集资金用于网点扩增,西安,广州,沈阳等,我们可以看到,服务网点在润达整个发展当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以哈尔滨为例,13年设立网点,14年销售金额就已经达到了4200万,随着营业网点的不断投入使用,润达持续增长保证来自两块,1,原有营业网点增量。2,新增营业网点放量。

     我们分析一个重要指标,毛利率

     经销产品毛利率急剧下滑,自营产品不断提升,自产产品提升主要原因是销售规模不断提升,制造工艺成熟,良品率提升所导致,后面还有上升空间,其中经销产品毛利率下滑主要因素有几个:
1,12年起“雅培二代”政策干扰,原来下面的二级代理商统一为从公司拿货,公司扮演一个经销商的角色,该部分毛利润非常低,只有1.5%。
2,12年起公司调整经营策略,从原来代理商角色转变为综合服务商,提供不同的品牌组合给客户,由于有部分非签署协议品牌,毛利率低,拖累整体毛利。
3,公司12年起大力推广增强联动模式销售,加大机器投入,机器折旧,也拖累整体毛利。

       


发行人应收账款,资产负债率自12年起迅速增加,主要是过激的销售策略导致,尤其联动模式下投入大量的仪器用以拉动试剂的增长。
最后我们言简意赅队润达医疗做几个总结:
1,受益IVD市场迅速增长的规模,客户需求从原来的产品购买逐渐升级为服务功能需求匹配,IVD流通市场未来将朝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方向发展,有资本市场支持的企业将会恒者恒强。
2,随着IPO后获得资金的支持,新的网点增设和原来旧网点放量,润达未来几年依然能够保持平稳增长,利润增长来自代理产品放量和自有产品提升。
3,发行人拥有业内优秀的管理水平,包括先进的信息化SAP管理系统,自有冷冻库,战略规划宏大的企业愿景,目标成为医学实验室综合服务供应商,而不是仅仅销售产品的中间贸易商,员工数量增长迅速,薪酬待遇良好。
    
 风险之处:
1,发行人采取较为激进的销售手段,主要是联动销售模式大量投放机器以拉动试剂增长,负债率和应收账款依然会维持较高水平。
2,产品销售增长同时,因为竞争缘故,毛利率还有继续下滑可能性,但已经过了下滑最快阶段,随着自有产品不断放量,应该能阻挡毛利率下滑趋势。
3,实际控制人朱文怡和刘辉缺乏行业经验,公司核心人物应该为创始人冯辉。
    预计,15年净利润1个亿,未来3年年均增长,不考虑衍生并购,25%到30%。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精彩讨论

大争之世-老号不用2015-07-03 15:19

润达医疗,1,上游国外大牌厂商实力强大,润达占不到什么便宜,随着国产替代导致的国外大牌竞争加剧,价格下降,润达的这部分利润率将继续下滑,同时预付款议价能力不强,导致现金流吃紧,另外,目前看不到润达代理国内产品的事实,国内厂家销售无须通过润达代理,前景不明。2,下游医院和迪安诊断等机构实力强大,应收账账期同样吃紧,润达议价权很差,同样导致现金流吃紧。综上所述,虽然同为流通服务类企业与当年的苏宁等企业差了好大截,当然,因为是重资产,重服务,暂时不存在被网络去中间化的忧虑,总之,个人判断年15%的增速算是勉为其难了。
炒股前景很重要,润达是B2B企业,不像迪安诊断掌握C端的消费者数据,同样就不会有衍生业务,如体检,保险等等,最不好的是所代理的产品价格偏低,不像何佳股份的动辄上亿元的合同,所以润达利润太薄比和佳股份不能比的,总之,这是个平庸的企业,没有激情。

上兵伐谋zgz2015-07-03 15:29

不错的公司

hi-man2015-07-03 15:18

IVD国内行业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完全走代理是不通的。资产管理、企业收购重组一定是业绩增加的主要方式。
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刘辉,提到朱文怡怎么怎么,可能还是不了解公司的实际控制关系。刘辉从技术工作起身,经过销售转身,在公司的管控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冯荣,无可否认是开拓者之一,但是现在公司的业务或者治理已经完全非最早的一批人,包括我们能看到的前几大股东。现在有点类似职业经理人来治理。

全部讨论

润达医疗,1,上游国外大牌厂商实力强大,润达占不到什么便宜,随着国产替代导致的国外大牌竞争加剧,价格下降,润达的这部分利润率将继续下滑,同时预付款议价能力不强,导致现金流吃紧,另外,目前看不到润达代理国内产品的事实,国内厂家销售无须通过润达代理,前景不明。2,下游医院和迪安诊断等机构实力强大,应收账账期同样吃紧,润达议价权很差,同样导致现金流吃紧。综上所述,虽然同为流通服务类企业与当年的苏宁等企业差了好大截,当然,因为是重资产,重服务,暂时不存在被网络去中间化的忧虑,总之,个人判断年15%的增速算是勉为其难了。
炒股前景很重要,润达是B2B企业,不像迪安诊断掌握C端的消费者数据,同样就不会有衍生业务,如体检,保险等等,最不好的是所代理的产品价格偏低,不像何佳股份的动辄上亿元的合同,所以润达利润太薄比和佳股份不能比的,总之,这是个平庸的企业,没有激情。

代理的日子要是好过,迪安诊断和迈克生物就不会转型了,这是历史大潮流决定的,很多企业以前都是代理国外牌子,随着代理的产品价格下降,利润空间急剧压缩,面临着生存压力,比如2000年以后的电力行业代理,与医院目前药品降价导致代理商日子难过一样的道理,这是历史大势,没办法的,只能转型,否则,就平庸地活着,真该向迪安诊断和迈克生物学习了,历史关头,必须改变。

2015-07-03 15:18

IVD国内行业已经到了关键时期,完全走代理是不通的。资产管理、企业收购重组一定是业绩增加的主要方式。
公司实际控制人是刘辉,提到朱文怡怎么怎么,可能还是不了解公司的实际控制关系。刘辉从技术工作起身,经过销售转身,在公司的管控和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无法替代的。
冯荣,无可否认是开拓者之一,但是现在公司的业务或者治理已经完全非最早的一批人,包括我们能看到的前几大股东。现在有点类似职业经理人来治理。

2016-07-10 09:45

转发

2016-01-05 16:46

Z

2015-10-06 21:20

2015-10-04 12:22

大部分观点认同,但是刘辉做了这么多年IVD怎么会缺乏行业经验?

2015-09-14 22:26

留着慢慢看

2015-09-09 01:08

2015-09-08 16: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