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准靶蛋白降解:中国在PROTAC药物战略布局中的新动向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药渡 / balabala

2001年7月,耶鲁大学Craig Crews教授与加州理工大学Raymond Deshaies教授在Proc Natl Acad Sci U S A杂志上发表论文,首次阐述了蛋白降解靶向嵌合体(Proteolysis targeting chimera,PROTAC)的概念。

在此后的二十年里,PROTAC新药研发取得了长足的发展,PROTAC技术从药物设计源头创新,突破传统“不可成药”靶点的开发难题,赋予小分子药物新的定义,被认为是生物医药领域的“革命性技术”。

PROTAC是由靶蛋白(POI)配体、Linker和E3连接酶配体三部分组成的异双功能小分子,当PROTAC分子进入细胞后,分子两端分别与靶蛋白和E3连接酶结合形成POI-PROTAC-E3 Ligase三元复合物,诱导E3连接酶和POI接近,POI被泛素化,最终被细胞内26s蛋白酶体识别并降解。截止目前,全球已有超过20款PROTAC进入了临床试验阶段。

近年来,一些国内的药企比如百济神州海思科海创药业开拓药业等均已在PROTAC领域布局,根据各企业公告和新闻稿统计,截止目前,已经有16款国产PROTAC处于临床阶段,但仍然没有一款PROTAC进入关键或3期临床。

就临床启动时间来看,2021年海创药业百济神州海思科3个公司临床启动,2022年开拓药业、百济神州、冰洲石生物3个公司临床启动,2023年临床启动加速,有高达11项临床启动,这说明随着PROTAC技术逐渐得到验证,国内的药企正逐步加大在蛋白降解领域的投资。

图1.国内药企临床阶段的PROTAC管线

1

百济神州推出全球领先BTK降解剂BGB-16673,效果优于Nurix竞品

百济神州成立于2010年,是一家全球性生物科技公司,专注于为全球癌症患者发现和开发创新抗肿瘤药物,覆盖领域从淋巴瘤逐渐扩展至白血病和骨髓瘤,并形成了以核心产品百悦泽®(泽布替尼)、潜力管线药物BCL-2抑制剂和BTK CDAC(BGB-16673)为主的血液肿瘤产品组合。

图2.百济神州研发管线

BGB-16673是一款口服靶向BTK的嵌合式降解激活化合物,旨在降解野生型BTK和多种突变型BTK。临床前研究数据显示,BGB-16673具有良好的药理学特性、高活性和高选择性、良好的口服生物利用度和较长的半衰期。动物研究中耐受性良好,同时,BGB-16673具有克服耐药突变(如BTK C481S、T474和L528W)的潜力,小鼠模型显示BGB-16673对C481S突变肿瘤的抑制效果强于礼来BTK非共价抑制剂吡托布替尼。

BGB-16673的全球1期临床剂量递增数据表明,BGB-16673对于BTKi耐药的CLL/SLL患者的 ORR 为70%(N=10)优于Nurix的同种类型的产品NX-2127(ORR =41%,N=27)和NX-5948(ORR=43%,N=7)。

安全性方面,BGB-16673在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患者人群中安全性特征良好,未达到MTD、未见房颤、高血压,并且BGB-16673的3级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15.4%)低于NX-2127/NX-5948的42.6%/19.2%。公司计划在CLL/SLL和MCL患者中进行2期剂量扩展。

图3.BGB-16673耐受性数据

图4.BGB-16673疗效和安全性数据

2

海创药业HP518领跑国内,或成国内首款口服AR降解剂?

海创药业专注于癌症、代谢疾病等重大治疗领域的创新药物研发,拥有“PROTAC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平台、氘代药物研发平台、靶向药物发现与验证平台及转化医学技术平台”4大核心技术平台。

在癌症和代谢疾病领域构建了有13项在研产品的产品管线,核心产品治疗前列腺癌症的HC-1119提交了新药上市申请,有3项产品进入临床试验的不同研究阶段段(HC-1119、HP518、HP501)。

图5.海创药业研发管线

P518是中国首款进入临床阶段的口服AR PROTAC在研药物,具有解决AR突变前列腺癌耐药性的潜力。HP518在动物模型上具有良好的口服暴露量和生物利用度。HP518对野生型AR及恩扎卢胺耐药的变异AR都有很高的降解活性,对AR具有很高的选择性,对AR依赖的前列腺癌细胞系有优异的抑癌活性,在前列腺癌动物模型上也展现了优异的药效。

目前,HP518的I期临床实验在澳大利亚开展,HP518临床la剂量爬坡研究在澳大利亚于2022年1月实现首例患者入组,澳大利亚Ⅰ期临床数据于2024年度美国临床肿瘤学会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研讨会(ASCO-GU)上首次发布。I期临床结果显示出积极信号,药物总体安全性良好,未出现明显的不良事件。

此外,HP518同适应症临床试验申请已获美国FDA批准,HP518中国临床试验申请于2023年11月获NMPA批准,2023年12月完成中国首例受试者给药。此次HP518澳大利亚Ⅰ期临床研究成果入选2024 ASCO也标志着相关临床研究数据得到国际顶级学术会议认可,HP518有望成为新一代治疗前列腺癌症的药物。

图6.HP518小鼠模型种抗肿瘤活性结果

3

海思科自研PROTAC平台成果丰硕,三款药物迈入临床阶段

海思科率先在国内布局前沿的PROTAC技术平台,公司以开发针对肿瘤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的First-in-class、高选择性且口服有效的蛋白降解类药物为目的,至今已布局数十款PROTAC项目,现有三款在研的处于临床1期PROTAC药物:HSK29116(BTK-PROTAC)、HSK40118(EGFR-PROTAC)和HSK38008(AR- PROTAC)。

图7.海思科PROTAC在研管线

HSK29116是中国首款、全球第二款进入临床的口服BTK-PROTAC小分子抗肿瘤药物,和全球首款上市的BTK抑制剂伊布替尼相比,其靶点选择性更强且药物灵敏度更高,2021年8月实现首例患者入组,有望成为first-in-class药物。

图8.HSK29116与伊布替尼的靶点选择性比较

HSK40118片是海思科自主研发的口服EGFR-PROTAC小分子抗肿瘤药物,是基于海思科领先的PROTAC研发平台筛选出的第2个小分子抗肿瘤药物,临床拟用于治疗EGFR突变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目前NSCLC适应症处于临床1期阶段。2023年3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计划入组220例EGFRi耐药NSCLC患者。

HSK38008口服制剂是海思科自主研发的全球首个口服AR-V7降解剂,用于前列腺癌的治疗。细胞增殖结果显示,HSK38008能够显著抑制AR-V7阳性细胞系(如22RV1)中的细胞增殖,并且在与恩杂鲁胺联合使用时表现出对VCAP(人前列腺癌细胞)的抗增殖具有协同作用。

体内药效方面,在AR-V7突变的22RV1去势小鼠移植瘤模型中,HSK38008剂量依赖性地抑制了肿瘤生长,在10mpk时TGI=89.8%,30mpk时显示出完全的肿瘤消退,药效显著优于ARV-110和恩杂鲁胺。该药物目前处于1期临床阶段,于2023年4月完成首例患者入组,计划入组99例mCRPC患者。

小结

国内的一些其他药企像恒瑞医药贝达药业、齐鲁制药等均在蛋白降解药物方面有所布局,这说明PROTAC技术在临床治疗和市场空间上都具备了强大的开发潜力,未来可期。

参考资料

1.百济神州海创药业海思科医药官网、公告

2.德邦证券研报、太平洋证券研报

1

17亿老药大涨409%,集采“出手”刹车,价格再降50%

2

肿瘤学与免疫学药物: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左右横跳

3

专注心脑血管等慢病领域,它将迎来创新药密集收获期

*声明:本稿件为转载,仅用于分享,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如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尽快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更正或删除,谢谢!

投稿请添加小助手:bioclub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