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64回复:146喜欢:305

高晓松吹爆的北欧,没有你想要的人生

原创 我是Jenny乔 

去年,高晓松深度游完北欧,写了篇文章,《在北欧,我觉得自己内心很丑陋》。

文章爆火。

“在丹麦和瑞典待久了,我越来越觉得,这两个国家真的很有意思。这里的人不聊金钱,不聊地位,也不聊你读过什么名校。”

甚至,这里专设政策,不允许大学之间拉大差距,根本就没有所谓的“名校”

就怕年轻人为了争名额而拼命,以致于从小就没有时间娱乐。

一时之间,北欧人的慵懒vs中国人的拼命,让北欧成了人们心中的向往之地。

在北上广深,只能谋生存,似乎只有到了“与世无争”的小国能才活出境界。

心灵都跟着变美丽。

这次在挪威,也深度体验了一次“慢生活”。

生活极简,四五点就下班,没有996,下了班就没人再谈工作,只跟和家人朋友一起吃饭聊天。

商铺虽然关门早,餐厅酒吧却营业到很晚。

偶尔走过一条酒吧街,几乎每家都三三两两地坐着聊天的客人,很多炙手可热的餐厅,不预约就没位子。

但重点是,生活并不会因为安逸而挂掉,享受即可。

据说清洁工人只要工作两年,就能买套房。

在这样的地方,最大的困惑就一个:

这些人每天还能干嘛?

当然,挪威人对此似乎并不认同。

我问过一个挪威妹子,这为什么没有private driver?

结果人家一脸傲娇:每个人都忙着呢,有自己的工作

让人哭笑不得。

但想想,这就是她的生活。

在不同的坐标系,她的“忙”在你眼里就成了“懒”。

这种懒散也可以理解,毕竟什么都不缺,也就没什么念想。

只是这种所谓“北欧天堂”的日子,足以让人抓狂。

城市如此,村里更甚。

你想看到好东西,就要舍弃一大部分需要。这种感受,在Lofoten很明显。

Lofoten位于挪威北部,依山傍水,位于北极圈内,冬季很容易看到极光。

也被称为“欧洲最美小渔村”。

建在峡湾边的小房子,和周围的景致搭配得恰到好处,很“欧洲”,不进去住一住,总觉得遗憾。

整座岛上的人口不足三万。

临近冬季,餐厅几乎不营业,也就意味着,你必须“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在Lofoten,人们回归到了接近原始的生活状态。

轻松感过后,伴随而来的是极度的不适应

习惯了烟火气,突然开始修仙,一时间变得恍惚。

在湖边的小房子里工作,并非每个人都能理解,这种别人眼里的勤奋,其实也早已经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在湖边和我家编辑微信聊天,两个人异口同声:原来不工作的日子,也挺烦的。

每次出门,总会更了解自己一点。

跋山涉水,飞到七千公里之外。

但这是否就是我们心心念念的诗与远方?

一路上遇见的人,几乎都会感叹,真想在这样的美景里过一生。

就像海子诗里描绘的日子:

从明天起,做一个幸福的人

喂马、劈柴,周游世界。

从明天起,关心粮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只是,诗里没有告诉你,这样的日子其实是很贵的。

明天有没有海边的房子,取决于你有多少安全感。

这种安全感,都是努力换来的

所以,比起安逸,我更喜欢奋斗带来的快乐。

因为它让我相信,人生能由自己做主。

其实,说北欧人没追求也不对。

真正留在北欧的村庄里人,大多也和我们这里一样,都是老年人。

年轻人还是会去往更繁华的大城市。

你在城市里忙到透不过气,觉得很有压力,只想找个小村子失联一会。

殊不知,你看不上的、厌倦已久的繁忙,也是别人的心之向往

想起米兰·昆德拉的那本《生活在别处》

“真正的生活应当永远在别处。

当生活在别处时,那是梦,是艺术,是诗,

而当别处一旦变为此处,崇高感随即便变为生活的另一面:残酷。

犹如惊涛骇浪中的小舟,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有人感慨,果然一本书毁了自己的文艺人生,专治自我幻想。

以前,肖骁就在#好山好水好无聊#的话题下留言:

春节去了澳大利亚。

那里天蓝水清,美得就像win7开屏桌面。

“但你盯5个小时试试。”

什么都没有。

或许,风景之所以美好,因为它从来不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部分

“不管到了哪一个城市,先到华人区找一家火锅店,吃完再找一家KTV。”

这样的生活状态让肖骁发现,人始终都是在寻找自己最熟悉的生活习惯,不管在哪里。

得不到的一直在骚动,得到后,“别处”终归是“此处”。

生活中喜欢“幻想别处”的人很多。

“工作不顺,裸辞创业应该就好了”

“心情不好,出去玩一圈应该就好了”

“生活好难,我移民以后应该就好了”

很遗憾,到最后,“好了”的人生一直都没来。

所以说,旅行最大的意义,可能是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

但唯有努力,才配得上更好的生活。

风景看多了,反倒更理解一句话:

任何期望通过改变外部的环境。来改变自己幸福状态的想法,都是不切实际的。

也更理解为什么许多年轻人,过得很苦,却不愿意离开自己奋斗的城市。

离开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逃避不仅没用,有时候还很受苦。

你的焦虑,“北欧天堂”治不好。

你的心灰意冷,“东南亚热浪”也暖不了。

说到底:

“药可以治你的病,但只有你自己可以医你的心。”

人总得学着直面自己的问题。

解决了,你才会好。

否则就算改变了环境,也改不了自己的处境。

全部讨论

2019-10-07 10:07

说真的,如果我年前十岁,我会很向往,北欧浪漫,有情调,异国情调。 以前觉得老了也会找个小城市生活,日子缓慢而真实,但是现在我的想法完全不同。
首先,人多才热闹,热闹中你也可以有自己的独处空间才重要,人是群居动物,不说别的,年轻人都喜欢热闹,人多以及富有活力的地方,山下不是她们真正向往的,年轻人都会不自觉往大城市发展,以及中小城市,不会是农村。我可不想老了旁边也都是老年人,我想看妹子色咪咪的看到100岁,谁不喜欢青春阳光啊。
谁他妈去北欧,冷要死,冬天没什么活动,更不会有什么夜生活了,我喜欢吃夜宵,最讨厌这种文章,营造不切实际的幻想,给你拉进去它给你建造的理想王国,疗养养生这个地,住一个月就无聊死了,更不用说什么了,人啊一开始看美,再生活一个月,就觉得视觉疲劳,周围风景就一般了,去干啥。旅行一下还行,住我个人不行。
中国物流交通那么方便,干嘛去那边,5G妹子那么多跑那么远干嘛,中国这么大,有个好车可以自行游。总之一句话,别被这种文章骗了,可以旅行而已,而已啊。

2019-10-07 08:48

境由心生,心外无物……

2019-10-07 12:22

你的城市病而已。挪威我去过几十次,没觉得有什么不好。人家的生活比你丰富得多,你只是把吃饭和聊天当作人生的主旨了。

2019-10-07 09:39

经济基础决定生活态度。拼尽全力月薪五千和家里蹲福利两万的心态完全不一样。

2019-10-07 09:22

如果你的人生的主要部分只是由各种欲望组成,去到那里当然觉得没有你的人生。我在国外清心寡欲生活了这么多年,觉得越来越喜欢。

2019-10-10 14:04

觉得高晓松长得丑的举手!我仅仅是说外形。

是人的欲望太多,自然不满足于另一种生活状态。

2019-10-07 20:15

高税收高福利和高税收无福利的区别

2019-10-07 17:57

弱弱的问一句,这些国家军事力量如何?民族主义群情如何?

2019-10-07 17:52

傻瓜才常住,度度假可以,常期住马上得病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