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0回复:29喜欢:75
转:日本的诺奖获得者个个都是奇人。
比如有一位中村修二,他毕业于日本德岛大学,一所名不见经传的大学,学校连物理系都没有。
毕业在一家小企业工作,操作石英管,石英管经常发生爆炸,每天下午,当爆炸发生时,同事都会心领神会的说上一句:又是中村。
上司看到他:你怎么还没有辞积,怎么还留在这里?
可没想到,中村修二在工作中发现了量产蓝光LED的方法。
他说:“保持孤独,我才能够不被这些东西左右,逼近事物的本质,这让我能产生新的点子。”
“愤怒是我获奖的动力。”
跟他类似的还有2002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田中耕一。
田中耕一也是日本一家公司的底层研究员,在26岁时,参与一个仪器的研究。结果在做实验时,误把误把丙三醇(俗称甘油)当成了丙酮醇(一种微粉末的固形材料)倒进了钴粉末里。
因为出身贫穷家庭,节约观点很重,而钴粉不便宜,田中耕一就决定凑合着用一下加入试剂的钴粉,结果没想到加入甘油后的试剂竟然可能测出生物大分子的分子量。
靠着这个发现,他在十七年后拿到了诺奖。
而获奖时,科学界大部分人根本没听过田中耕一的名字。
这些人按普通标准,都不是科学家,只是企业的研究员。
在这一点上,中国应该向日本学习,而千万不要学韩国。
韩国热衷于赚快钱,大量经费投入到应用型研究里去,而且缺乏原创性,凭着模仿,韩国抢走了日本很多消费类市场。但是韩国却鲜有基础理论的贡献,做为发达国家,韩国人至今没有拿到一个科学类诺奖。
而中国要赶上日本,一是要加大在科研的投入。
其实,中国早已经在努力。
贵州的天眼就是其一,看着没什么用,但说不定会产生什么高能成果。还有东莞的散裂中子源,将成为中国的一个科研中心,也是一个能够出大家伙的东西。
还有中国超大量子对撞机。随着中国对科研投入的加大,一定能在未来见到成果。
另外,就是要加大教育的投入。
日本的教育也极具特色。在日本的学校,不会片面强调知识传授,反而更注重联系现实生活。
尤其在在幼儿园、小学阶段,会让孩子们接触自然,培养孩子对大自然的兴趣 。
日本诺奖获得者大隅良典就说过:“一个人在幼年时通过接触大自然,萌生出最初的、天真的探究兴趣和欲望,这是非常重要的科学启蒙教育,是通往产生一代科学巨匠的路。”
对大自然的兴趣,是日本科学家的初心。
日本学校会经常组织孩子踏青,去接触大自然。
为了让孩子更方便观察微观世界,甚至野外直接观察。日本人还制造了一种便携式的显微镜。

全部讨论

2019-11-11 03:35

日本给企业科学研究员很大的投入还是很大的包容尊重?从他们对实验材料的珍惜来看,应该是还没到没到咱这这种浪费的程度,而且底层科研人员的长期劳动在这里得不到尊重,稍微有点成果的苗头就被领导霸占了,而且不珍惜,谁还愿意踏踏实实搞科研,都削尖了脑袋往上爬。

2019-11-11 12:10

坚定不移走社会主义道路,只读《共产党宣言》。

2019-11-10 21:00

中村是日亚化,田中是岛津制作所,其实呢都是很牛b的公司。类似IBM, 贝尔这种水平。这些公司下设研究院或是研发中心,里面搞的东西,开发的设备都很前沿,如果因此获得诺贝尔奖也很容易理解。不是您想像的譬如一个做家电的小公司,然后里面一个课长突然得到诺贝尔奖这种画面

2019-11-12 10:32

差距不是一般的大,该醒醒了

2019-11-11 08:48

有幸见过文中提到的诺奖获得者大隅良典先生,大家风范,和他夫人相濡以沫的感情更让人羡慕!

2019-11-10 19:48

只争朝夕

2019-11-11 10:25

我们净非应用型研究了。转化率低的吓人,我们缺的恰恰是应用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