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大佬邀您共同解读产业跃迁新动向!| 2018西普声音(上)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导读

产业跃迁,是2018西普会对中国健康产业新十年发展趋势的预判。

面对全新的产业发展要求,寻找并确定更加清晰的产业分工,将是所有参与者首当其冲的战略取舍,包括了政府与市场的角色分工;国家职能部门间的管理分工;预防、治疗、医养结合等领域之间的服务分工;产业链中各主体之间的合作分工;以及各价值主体与生态资源之间的协同分工等。

在“跃迁”这一基本预判之下,产业未来趋势如何?产业各主体代表对于未来的分工与连接作何思考?十二位业界大咖邀您共同解读产业跃迁新动向!(以下为嘉宾分享的部分精彩内容,每组嘉宾自上而下按姓氏拼音排序)

产业跃迁

新零售,新模式,新品牌

医药工业

白礼西:大健康产业是举世公认的第五个财富,已经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比如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实际上,我们的祖先早在2000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对大健康产业就有非常准确的描述: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治未病比防已病更重要,根据《黄帝内经》的精髓和太极未来30年创建世界500强的规划,我们成立了:心疗部、食疗部和药疗部,根据我们的推算,心疗和食疗的市场将远远大于药疗市场。

蔡宝光:国务院“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正因为这样,布局大健康的战略窗口已经打开,大健康产业将进入黄金发展期。

健康产业将在产品升级、服务升级、市场升级三大路径前进。在产品升级上,药企可以和药店依托新的技术,及时深入了解消费者,开发更多创新型健康产品。在服务升级上,“互流网+”时代背景下,药企可以和药店连锁,提供基于大数据的健康服务。在市场升级上,跨国药企紧跟全球化的步伐,带来更多国外好的健康理念与解决方案,把国内外市场打造成一个综合性、多元化的市场环境。

陈燕桂:未来健康产业的核心会是以围绕患者为中心的科学诊疗专业化服务,只有带着专业的、科学的理念去解决问题,这个行业才能发展得更有价值,医药工业既是药品的提供者也是科学诊疗技术、专业诊疗关键的重要驱动者。

胡季强:中国健康产业未来的发展,既需要专业的分工,也需要无边界的融合。虽然中国制药工业已是一个超万亿的大产业,但在2018年世界制药50强企业的排名中,并没有出现中国企业的名字,在世界药物销售前100名榜单中也没有中国药企的产品。

在前景如此广阔的制药产业中,中国制药人要做到“坚守主业,专业制药”,让中国制药产业伴随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步伐,跨入世界前列。

徐宜富:“新零售,新模式,新品牌,跃迁转型。”中国新时代的“一带一路”,这是我们命运的共同体,让我们为中国药品零售行业发出新的声音,提供中国专业方案,做出中国健康贡献,用战略迎未来,用专业铸辉煌。

产业跃迁

服务升级,品牌升级

零售药店

何煜:健康产业未来的分工,主要包括:医疗医药产业、健康管理产业、养生保健产业、新型健康产业等。我们在健康产业上的布局是“互联网医疗+社区医疗+医院+家庭健康管理+线下零售药店”为一体的线上线下综合会员健康服务体系,打造一站式的家庭健康管理服务平台。

李能:未来,健康产业将呈现“百花齐放”的发展新面貌,药品生产、药品批发、药品零售三者的行业边界将愈发明显,主流企业将走向纵深,抢占专业化的高地,产业之间将相互联动,相互促进。

零售药店与其他主体之间的连接态势,一方面是零售药店与上游品牌工业更加重视和依托深度的工商合作;另一面是零售药店与其他的横向主体将借助“互联网+”实现产业间的融合发展。

从零售角度看,再分工过程中药店的核心价值,归根结底还是提供专业化健康服务。专业化健康服务,人才是前提,注重执业药师等专业化药学服务人才的培育;平台是支撑,注重专业化服务平台建设,连通顾客与慢病管理、健康管理和安全用药;产品是保障,注重优质的品牌产品引进,提高治疗的效果,三者共同发力才能打造零售药店的核心价值。

李文杰:随着国家改革纵深的推进,以及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应用,健康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专业药房、新零售和社会药房成为药品零售行业的主要发展方向,移动互联技术让健康产业与其他产业的互联互动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

以客户价值为基点,创新发展思路,跨界共赢,将成为合作的常态,健康产业链的价值体系会被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和更广阔的外延。新时代,新起点,迎着健康产业的朝阳,让我们拥抱挑战,携手穿越“无人区”,再创健康产业的辉煌。

谢子龙:穿越“无人区”,实现产业跃迁中的分工与连接,需要我们洞察未来,再造价值链,用最高的效率为消费者提供最切身的服务,以持续的改变获取行业的发展壮大。

产业跃迁

新技术,新体系,新格局

跨界先锋

魏凯:众所周知,我国已进入第三轮消费升级,大健康产业毫无疑问的成为了升级的主要方向,即将进入漫长的风口期。然而,世界上最复杂的行业有两个:第一是健康,第二是教育;对象都是人,所以试错成本无限高。因此,大健康全产业链中如工业、批发、零售、保险等各个环节的专业壁垒将日渐高筑,边界清晰。

术业有专攻,作为从业者的我们深刻地感受到压力与动力同在,机遇与挑战并存,新时代连接比拥有更重要,合作比竞争更明智。

俞熔:未来的医疗健康产业会呈现与以往非常不同的发展模式,第一个是,传统意义上的生命科技公司、医药研发公司,医疗服务公司,医疗保险公司分得很清楚,未来的体系这些公司会融合在一起,成为新型的医疗集团;第二个是,指数型技术的出现,会给医疗产业的变革带来巨大的变化,比如AI技术的出现会成为解决阻碍了几十年医疗服务效率提升的重要途径。

周明:健康产业的分工,讲究的是术业有专攻,但是在大数据和新技术的推动下,不同行业之间的连接,会更有效率。未来驱动产业再分工的重要力量,是技术方与支付方,但真正决定产业发展方向的是各个行业优秀的企业家们,企业家是推动行业变革与进步的主导力量。

 关注二维码获取大咖智慧共享精彩内容

—精彩回顾—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新党政班子“出炉”,同济堂取消近三亿元分红……

点击上图阅读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