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风险点

发布于: 雪球转发:3回复:51喜欢:35

今天如期轮到AI应用,到目前为止,整个AI从上到下算是都有了表现:

这次行情最大的特征是基本面在股价表现中的权重相对前几次最低(昨天已经详细讨论),更关注企业盈利,或者加总到一起叫宏观大基本面的港股,今天走势再次印证了该逻辑:

(3%、5%和1万亿就不展开了)

所以这里必须要有交易思维,超跌的人造行情里,起点本就不是基本面驱动,或者说基本面所占权重很低,股价涨了之后突然拿基本面找补(比如上修盈利预期,进而解释还能涨),似乎不妥。

咱还是得实事求是。

英伟达财报的那天早上开始,AI整个梯队里最强的是国产算力,其次为CPO,别的细分更多以低位轮动的方式呈现,尤其2.28日普涨行情结束后,市场不断聚焦,到这里全场阶段性的锚只在高新发展

尾盘看确实有点松了,国产算力的核心品种不会A,但这个核心的范围难免缩圈。

而其他票的强度分化不会小,边缘品种,尤其部分微盘,要格外小心。

其实大家并非不想看基本面,指数在这个位置,多数个股仍在2800点以下,在一个只能做多的市场里不想做多是不可能的,只是短期内,总量层面的预期确实不明朗。

另外,隔壁重要的观测指标高股息,这里还判断不了顶部,市场用来衡量高股息贵贱的标准是股息率/存款利率,这事儿其实很艺术,我只知道该比例到1算涨多了(0风险溢价),但1.5-2.5到底哪个位置算贵,讨论不出任何结果(目前是3出头)。

而高股息的这堆类债资产一般都拟合债,最近10/30年期也并无走弱迹象:

按A股的惯例,任何一种风格,都要干到极致才肯罢休,要见顶至少也得疯一把。

(没有买过高股息,且以后也不会买,单纯用于观测)

综上,如果这些局面持续下去,往后并不排除最近这一类交易型的机会在今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成为常态。

而这种行情上下波动的幅度会很大,所以短期要打算求稳了。

下个月就到一季报窗口期,成绩单好的公司会陆续开始发预告了,趁着这段时间,打算多找找Q1业绩可能超预期的方向。

全部讨论

03-05 17:38

软件类其实目前的产业链情况就是大模型基本没戏了
下面就看垂直端应用的模型
但是产业链问题还是在于组网
目前组网需要一个软件,可以实现计量收费
那天罗博特科董事长在就在朋友圈发了一段话
希望一个技术通过一种新的架构来解决 GPU利用率问题。
简单来说就是用过任务均衡配置减少GPU空闲时间从而提高算力同时减少对算力芯片需求!
其实,就是组网运维,目前额待解决
产业链上的行业领导者,其实看待的很清楚
组网解决,后端软件类才会大面积出现

03-05 17:36

大家有所误会,其实我是非常看重基本面。只是我对基本面的定义可能跟很多大v不一样。我说的基本面核心是筹码和资金的供给关系。因此我在2023年11月23日明确说后面两年会是大牛市。主要原因之一就是房地产肯定凉了。地产死、股市生,资金永不眠。$上证指数(SH000001)$

03-06 12:45

其实ChatGPT也就是娱乐功能

03-05 17:32

前面还能轮隔日溢价,应用今天直接日内回落 赚钱难度加大

03-05 18:16

美股炒作风格也不看好宏观了,苹果 特斯拉 谷歌都是破位下杀, 两边交易风格都类似了,都是炒作一些星辰大海的东西,

今天是重要会议权重红利股维稳,指数才不至于收阴……
回想去年上半年的存量博弈,人工智能爆量,其他板块持续出血……如今人工智能振幅加大,占两市成交额的比重和去年6月高位差不多了……
如今,其他板块略有震荡上行,科技股的爆量就源于增量资金,但是去年人工智能跌下来很快,高位套住大量资金。现在趁着反转情绪的高亢,忽悠增量资金去解放套牢盘,极短的时间内大幅拉升接近去年高点,换人站岗。增量资金不可能一直听故事不看业绩,炒作无法证伪的朦胧只是暂时的,代表产业趋势的成长股终究是要检验业绩的!年报一季报,增量资金就会重新审视这个问题了!赚钱效应起来了,增量资金持续进场,人工智能解放出来的资金也有了重新选择的机会,那些估值处在历史低位,具备“竞争格局良好的确定性增量市场”的板块,机会就来了!毕竟,与实体经济和房市相比,只有股市有赚钱效应……

03-05 17:34

周哥 一季报看好些啥

03-05 17:39

周大,请问今天中继旭创的消息靠谱吗

03-05 17:28

感谢分享!

周大,3%,5%,1万亿。支持结构性行情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