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成长股的“贵”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48喜欢:23

2月份第一天科技领涨,算是喘了一口气。

客观地看,市场还是偏博弈,中特估今天不行之后,马上开始翻上一波的两个方向光伏和AI,实际上两个板块里辨识度最高的票最近K线基本都是A形,很明显行业上无论基本面还是预期都没有这么大的波动率,这里要去判断持续性是很艰难的。

所以还是得忍忍,暂时考虑不了加仓的事情,尤其像我一样上面没走完的朋友,现在依然很被动,在右侧之前,左边走势的空间和时间都没有任何可预测性。

近期大家讨论最多的事情是某队和雪球/两融/质押,今天回头看了眼其他几个没人管的指数,最近一年的走势如下(左上角为颜色标识):

至少从最近的这一段看,所谓雪球敲入带来的加速可能是次要因素,核心矛盾还是在于当下这个避险因素占主导的环境里,非现金流企业遭到了系统性的估值质疑,不仅仅是中证500和1000,创业板指科创50/100的走势也类似。

上述迹象都在表明,市场现在追求的是绝对安全资产,它的定义是刚兑、无破产风险、一定时间内现金流永续,马上能想到的是主权评级,即国债,以及由它衍生出的一系列高股息:

所以欣赏高股息不如直接欣赏长债,某些叙事还是少听。

而与之对立的自然是风险,这个风险对应到具体行为上也好表述,比如企业想投资本开支搞事情,本质是经营者的投资行为,即风险和收益的权衡,那么你需要追求的成长性越高,所匹配的风险等级也就越高,因此成长就站在了对立面。(当然,实际情况还需要考虑很多更复杂的其他问题,不展开太多)

许多朋友讨论的“成长股估值太贵”这个命题也是不成立的,毕竟涨的时候就没人看过估值,那为何跌的时候就要看,即便贵也不是今天才开始。所以“贵”在多数场景下都只是跌的时候找了个理由。

成长最大的优势是增速高并且容易画饼,边际上一旦出现好的变化,一般会伴随着无法证伪的星辰大海出现,所有的资本市场青睐成长股的本质是青睐高斜率,毕竟想赚快钱的人永远是多数

所以我从来不在成长里边去拍所谓的估值,也很少和大家按计算器,不是不能按,而是这东西真能按出来的那一刻也就见顶了(不适用美股),它的定价因子有且只有边际和天花板,涨太多或者跌太多更不是反转的理由。

以上,成长什么时候见底,取决于上述核心要素什么时候扭转,近期这种倾巢之下的行情里不间断出现的长阳只能说缓口气,确认右侧还是需要时间。

精彩讨论

智者一起慢慢变富02-04 12:48

其实没有关系,只要公司在发展,大股东卖不卖影响不大,或者不是需要考虑的主要因素。
另外,nasper(prosus)卖腾讯,主要是筹钱去回购自己的股票,难以想象nasper在欧洲的股价,相对持有的腾讯资产,居然折价30%以上,简单说你当年发行了100块钱,现在70不到就可以收回来,只要这个折价率存在,不管腾讯涨还是跌,我是nasper的话一样卖腾讯换现金回购自己股票啊,简直难以想象,每卖腾讯再回购一把nasper自己的股票,其股票每股“含腾量”就提升了,简直是变魔术,这么赚钱的事情,怎么会错过。

智者一起慢慢变富02-04 08:54

短期是投票器,长期是称重器。公司赚的真金白银多了,一切都不是问题。这个不重要。
以前是腾讯的高速增长期,公司也没有明显低估,回购不多。从去年开始明显低估后,回购力度加强了,22年到23年股票数减少了将近一亿股,如果持续低估,会持续下去。明显现在腾讯投资自己是最划算的,要不每年一千多亿将近两千亿的现金流去哪里呢:)

智者一起慢慢变富02-02 21:58

呵呵,随便说两个我的持仓,腾讯现在15PE,除去投资公司公允价值,只有8PE不到,23年分红+回购差不多9%,阿里现在不算投资资产PE都在10以下。也都是数百亿的回购。
不过呢,是自然而然的被无视。

天台保安哥02-01 21:07

错杀的成长股,必然会在新高,但是我认为大部分人没有判断的能力。其实散户最好的策略就是销户

刘泓毅02-01 20:51

上一次反弹也是AI和光伏提前反弹,这一次又是,但这一次强度明显不够了。

全部讨论

02-02 10:54

1、如果你选择做成长股,那么找到具有巨大前景的公司是核心任务,股价是次要的。2、为此你必须承受两个风险(1)大幅度的股价波动,你必须确保情绪、心脏和资金稳定性的强大。(2)企业在股价下落后实际也衰落了。你必须保证你有眼光。3、所以,如果一个成长投资者失败了,根本原因是高估了自己。做成长股的难度是比较高的,大到格雷厄姆也不敢做。4、如果做成长股成功了,收益很高,而且赢的高大尚。5、如果你怪股市骗你,你不配给成长股提鞋。如果你因为成长股做的不好横跳到价值股,你很可能是投机者,价值股也很可能做不好。6、价值股和成长股是可以兼顾的,但那需要事先就设计好投资体系。

全球水处理剂行业龙头~泰 和.科技,严重低估,今天公告回购了!3个月内要完成回购1%的股份!大家关注!
相比同行业的老二清水源,泰和科技已经是肉眼可见的低估了!只有高手才看得懂!

02-02 13:42

看图说话。
多看图,少讲无法自证的道理和逻辑,这个市场赔钱的人就会少很多。

去打野去了跌停板买了点妖股

02-01 21:29

是美国的1929还是日本的1992

个人喜欢硬科技,芯片设备,芯片材料,这类技术护城河的东西。软科技虽然商业模式更好,但经不起僧多粥少,低端无效竞争。

02-04 10:13

对于价值投资者而言,投资估值超高的公司绝对是不理智的

02-02 19:29

首先要证伪中国上市企业的具有成长性内核是什么?

气松早了

02-02 09:15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