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回复@黑色面包: 多谢分享//@黑色面包:回复@韭菜4年:你评价的这几个公司我不予置评,但整个医药行业是不是有机会,我觉得自下而上还是有周期性机会的。宏观周期不用说了,无论是医院端的(回款速度放慢影响自由现金流)还是政策端的,这些是行业的宏观周期 -- 可以用一些案例来看具体的微观周期。就拿我们的重仓股之一,$石药集团(01093)$来说 ,我觉得核心逻辑就是以下几个 -- 1).担心恩必普专利断崖(这是情绪面逻辑。多头反驳:铭复乐和美洛西康纳晶放量抵消NBP影响,剩余管线继续支撑营收利润双位数增长。); 2).因为两个药明导致医药指数以及上面提到的宏观问题抛售而石药集团是前三大成分股(当年天然气股在2020年和油股一起被甩卖,这都是流动性周期的逻辑) ; 3). 市场参与者担心掏空创新药给$新诺威(SZ300765)$ ,然而创新药融资平台放在A股降低加权平均资本成本中的股权融资项,本质上降低了贴现率,估值应该提高而不是降低,管理层会议中也提到每股利润其实因此增厚,且创新药负责人的激励是与石药集团股价绑定,5.98港币/股(第一批,1950万股的购股权的行使价格)应该算是一个管理层眼中的底部了。上个财报中铭复乐已经开始放量,神经类用药营收同比增长27%,足见石药集团强大的销售能力。市场继续砸,没有关系,公司前天回购6361万港币,昨天回购4949万港币,今天回购5939万港币,继续砸,继续回购,对于我们长期股东来说并不是坏事。在宏观周期上,还有一个人口老龄化周期,而这个老龄化周期,对于医药的需求应该是积极的。所以这本质是一个政策周期+情绪周期+流动性周期共振创造出来的一个机会。
引用:
2023-04-22 00:04
前言:这篇文章想记叙一下自己基于周期的思考,之所以不想把之称为一个“思考框架”,是不希望“框”和“架”这样的名词限制这种思考的延续,同时框架给人一种既成的感觉,然而世界的变化让思考无法一劳永逸。即便是一种框架,亦随时间和事件的出现不断自我变更和完善。这里不用“进化”一词,系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