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几年,只买“科特估”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一、什么是“科特估”?

“科特估”是“科技特色估值”的简称。包括三个方面:

1)智能制造

如通信、光伏、锂电池和新能源车等,已经完全实现自主可控,但现在面临产能过剩,亟待“出海”突围。

2)国产替代

如高端装备、新材料等,属于潜在被欧美“卡脖子”的基础工业,存在现成的技术路径,亟需通过举国体制、财政补贴来实现“硬科技”的自主可控。

3)先进制造

如AI、生物技术等,没有现成的技术路径,需要改善营商环境,优化上市制度,鼓励企业家精神,给企业更多的试错机会。

二、硬核科技有望复刻去年的中特估行情

去年以中字头为核心的央国企在市场反弹修复的过程中拔了一波估值,即“中特估”行情:

第1轮中特估行情:2022年11月证监会首次提出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估值体系;

第2轮中特估行情:2023年2月28日国资委召开中央企业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工作专题会,3月16日证监会表示加速推动建设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助力深化国资国企改革

连市值较大的$中国交建(SH601800)$ 在这一波行情中就涨了80%(2022年11月22日-2023年5月4日)。回过头看,中特估在2023年上半年的这一轮市场修复中起到了引领作用,比AI更早。

那么站在当前时点看,以硬科技/国产替代为核心的科技正处于类似中特估2023年年初的时点,硬核科技股有望迎来一波估值重塑,也就是科特估。

第一、支持科技创新的政策密集发布,这是最关键的。

两会新质生产力成为核心关键词,科技是新质的本质核心。

5月的山东座谈会除了讲电力之外,紧接着就是讲了发展风险投资,然后周五最新的国常会又重点强调了科技是创投重点支持的方向,明确支持并购重组、提及税收优惠,都是利好科技创新的。

并且近期有更实际的一些产业支持,就是大基金三期的3400亿落地,六大行的加入就是自上而下新一轮扶持的体现。

总之,科技创新政策值得期待,包括即将到来的三中全会。

除了内部政策外,今年海外的大选因素可能也会成为国产替代硬核科技的持续催化,比如6月28日拜登与特朗普将进行的首次辩论。

第二、从市场角度来看,科特估具备拔估值的空间。

要拔估值肯定要估值低,估值有性价比,2023年年初中特估的政策刺激是个火星,但最根本的还是像中国交建这类个股当时估值太低了,业绩稳定+预期向好+高分红,但大部分估值只有个位数PE,绝大多数破净,2022年11月21日中字头的PB-十年百分位是1.42%左右,处于历史估值底部,所以证监会才敢说估值便宜,这就是中特估行情启动最本质的原因。

三、重视大科技

重视“科特估”真正要突破进步,还是要靠国家战略科技的力量。

另外科创板即将五周年,传闻有降门槛之类的利好出台,另外本身筹码结构也适合资金发动一轮行情,重点关注半导体板块会否引领一波“科特估”行情。

半导体近期匆匆欲动资金接入明显,半导体作为中美两国竞争的核心,在2020年前,中美半导体行业的ROE差基本和相对PB走势一致,直到2020年5月,美国对华为实施零技术的芯片封锁,自此开始即便中国半导体行业的盈利能力相对提升,但相对估值却急转直下,有重新估值的预期。半导体优先关注“卡脖子方向”的设备、材料、制造等细分领域。

四、半导体2.0时代,国产化进入深水区

大基金三期有望引导资金重点投向下述领域:

(1)重资本开支的晶圆制造环节:

重资本开支的晶圆制造离不开国家资金、耐心资本的扶持,大基金三期也将继续推进晶圆厂的投资,推动自主产能的爬坡。先进晶圆厂扩产、“两长”扩产或为三期投资重点。

(2)重难点卡脖子环节:

过去两年,半导体设备受到美日荷的联合制裁。大基金三期将侧重于国产化率较低的设备、材料、零部件的投资,并助力现有设备公司研发先进制程的设备、材料,重点关注光刻机、光刻胶等细分环节。

(3)人工智能相关领域:

AI作为下一阶段各国必争之高地,美国限制高端GPU对华出口,AI算力相关公司有望得到大基金三期更大的支持力度。

此外,先进封装、高端存储(如HBM)等前沿技术也值得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