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iPhone转发:0回复:29喜欢:8
曾经有个问题困扰过我,就是在国内利率水平很低而国际利率水平很高的反向货币政策之下,给A股公司用 DCF 估值时该用什么无风险利率叠加风险折价率进行折现。
考虑到两个市场并不完全连通,似乎用国内的利率作为参考更加合理。假定风险折价水平不变,预期现金流的增速不变,那么随着利率不断降低,企业估值应当提升。
我2021年给一家公司搭模型算过数,现在时间过了三年,公司营收和利润在如此艰难的形势之下取得年化15%的复合增长,甚至略高于我之前的预期。自由现金流也很好,利润都有现金保障。
和三年前相比,仅从数字层面来看的话,最大的变化是国内无风险收益率的下行(从3.5%到2.3%)和国际无风险收益率的上行(从1%到5%)。按理来说,这家公司的市值应当随着国内降息不断提升才对,实际情况却是市值腰斩,这是为啥?

全部讨论

04-14 10:25

不明白为什么不用自己期望的收益率去贴现

ESG差,不分红,宏观行业面长期前景不明朗

04-13 12:26

可能当下市场出价的时候觉得现在往后看几年的利润、自由现金流都不确定且有极大的悲观预期吧。市场价格大多数时候都不在内在价值的那个点上。

买入时候估值太高了吧

04-13 12:22

跑的人的资金成本是5%,资金成本低的人又不买

这个公司有回馈小投资者的意愿吗? 比如明确的分红回购安排?

因为利率下行的原因是大家对未来预期的悲观,用dcf折现,在长期经济下行的环境,分子盈利的预期也是不断下的?

04-14 10:33

折現率必須和未來企業生命周期內的現金流一起折算,你首先要能算清未來現金流才行,但目前A股能算清未來現金流的有几家?算不清未來現金流,折現率定多少都意义不大。A股最容易算清楚未來現金流的是長江電力,其他企業就很考驗投資者水平了。

04-13 13:27

无风险利率那部分固然是下降了,但对于一个某些风险变的明显更大的市场,市场要求更多的回报…

04-13 22:59

你看名义利率觉得国内比国外低,实际利率可能关系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