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权出海“进与退”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3回复:11喜欢:1

#生物医药# #授权out# #创新药#

$百济神州-U(SH688235)$ $君实生物-U(SH688180)$ $信达生物(01801)$

市场是流动的,商业合作自然也是有进有退。

有人“握手联盟”,有人“分手作别”。

合作无论权益范围不管合作价款,总归是“春风得意马前蹄”,合作终止也无论背后错误归因谁,总归不愿多谈。

随手数来,在去年科伦屡屡宣布与默沙东在ADC项目上的合作进展,康方也高调宣布了总价50亿的出海;今年年初有和黄与武田的合作;虽然项目不大,但恒瑞、石药也都有license out,康诺亚也有一笔和AZ的合作,直接把一款ADC的全球权益一并给了出去。

但是,论及“分手”的,故事的主角也都是受关注度很高的“明星企业”。前有百济与新基合作,新基又“另寻”了BMS;君实AZ合作“磕磕绊绊”,信达礼来在PD1合作上一度高调却以“收回”草草收场,今年在情人节刚过不久,诺诚健华也与渤健终止奥布替尼的合作。

现在,项目授权出海仍旧是个“性感话题”,但主角已经不仅仅是biotech,最近的声音都来自转型路上的pharma,比如引进别家产品前景暂不明朗的恒瑞,自己的产品也授权出去了;而这几年越发活跃的科伦和石药,都是在ADC项目的对外授权上有所进展。但是,交易方一个是默沙东,一个则是美股市值仅0.2亿美元的Corbus

有趣的是,这两个项目的交易方很有代表性,一个是自带资源和名气的MNC,一个是“名不见经传”同是biotech

石药授权出海的交易对方选择“小公司”已经不是第一回,去年7月石药合作对方是Elevation Oncology,一家市值仅2千多万美元做精准肿瘤学公司,当时宣布获得医疗保健投资公司K2 HealthVentures管理基金提供5000万美元的担保贷款,用于支持石药集团Claudin18.2 ADC药物EO-3021(SYSA1801)在大中华区以外地区的独家许可以及公司管线的执行。

同样的,去年底,康方5亿美元首付款、最高50亿美元总额,将一款双抗产品的海外多地权益授权出去,市场上关于交易对手方summit的消息不多,“在公布合作之前,Summit市值不过1.5亿美元”、“账上现金1.2亿美元”、“CEO Robert Duggan单人持股超八成”等等。很有意思的是,Summit在新闻稿中提到,公司计划通过向股东配股融资和向股东贷款的方式,募集5.2亿美元,也就是首付款的金额。

“撬动杠杆”式的合作靠谱么?或许要等全款落袋为安才算完。

当然,如果不论及对方的临床开发能力或者商业化渠道,单就资金这一项,首付款一旦进账,“合作终止钱不退还”,这也是每次在“分手声明”中都会强调的一点。所以这几年在两方宣布“联姻”时,市场的关注点开始从“总价款”转移到首付款到底能拿多少,能排第几,总价款终归是美好预期,而首付款才是真金白银。近几年国内license out的案例里,首付款过亿美元的也有14个,其中PD-1就占了三个,ADC的也有不少,还有car-t的,双抗的。不过总的来讲,相比起几亿甚至几十亿美金的总价款,首付款有时只占一个零头。

对于能不能拿到里程碑付款,有没有资金支持你开展研发?有投资人曾经谈到,研发的每个阶段都要看看有没有出海的机会,越早出海越早有人为你的研发买单,就像这次诺诚健华和渤健“分手”,但是在权益过渡之前费用仍然由渤健买单;在康方和summit的deal中,协议范围内的后续开发也由对方支付。

但如果面临终止,对于有些资金并不充裕的biotech,本来可以转嫁风险,妥妥一件拿着别人的钱做自己试验的活,合作终止,就要动用自己的资金继续后面的试验,本来已经一只脚迈进了海外市场,现在前途又会多几分渺茫。甚至本来在企业“应收账款”下的“里程碑付款”也只能是打了水漂。

但和MNC的合作也并非就是“高枕无忧”。这几年的合作终止涉及的,就比如,商业化终止(君实AZ);研发终止(信达礼来);适应症砍掉(百济诺华;天境艾伯维)。

与MNC的合作,可以搭上顺风车,钱到账的确定性更大一些,而在资源上,MNC和FDA的关系,对支付端PBM更熟悉,研发商业化的经验更成熟。

但是,另一方面,你的产品在对方管线中排名怎么样,对方重视程度怎么样,是当做宝贝还是束之高阁,公司自己的掌控力又有多大呢?即便是像渤健这样的公司,同样会因为高管变动、缩减研发资金,进而影响到引进产品的后续推进。在渤健调整研发重心时,多发性硬化症的排名让位于阿尔兹海莫,诺诚健华的“宝贝”产品奥布替尼在渤健那里就不是香饽饽了。也有些合作下,“out”出去之后公司就不再负责后续开发,推进的快慢全有对方掌控。

当然,MNC或许并不一定认为“冷落”了引进的产品,“成色”其实是这几年越发被强化的关键,逻辑不难理解,一个例子就是AZ引进了第一三共的ADC德曲妥珠单抗。

当然,合作能不能继续,要看合作前提,也要看当下的变化。这和研发环境的变化、公司侧重的倾斜等等都有关系,是产品本身出了问题,还是对方管线在同领域中也有了自研产品,亦或者是以推进上市为基础的前提条件不再满足。

纵观全球市场,合作终止“退货”的情况比比皆是,关于原因最常听到的就是“引进方管线优先级变化”(赛诺菲与Revolution安进Molecular Partners礼来与复创医药等),其实并不奇怪,这几年MNC收缩、调整涉及整个板块的都不少见,biotech砍掉管线或者疾病领域的更是不少,自然有可能“退回”花钱花时间的引进项目。当然,如果这个引进的项目在临床阶段出现安全性问题,是砍掉适应症还是直接停掉项目,自然是有可能的。(拜耳与Atara辉瑞与Akcea)

事实上,合作终止不能作为判断产品本身质量的标准,因为MNC也不是一款在研产品的保证书,但如何增强在海外市场的确定性和稳定性,何时两方合作不再是“高攀”而是“强强联合”“相互成就”,到那时合作或终止也就变成平常事,而不会影响市场对公司的评判,更不会变成公司的一个标签。


全部讨论

8月1日消息,EQRx公司要被收购,EQRx将对已有的项目画上句号,同时把相关的权益退还给合作伙伴。国内的合作伙伴就包括一众biotech企业,包括$基石药业-B(02616)$ 、豪森药业、凌科药业等。
最近类似事件比比皆是。
7月12日,$百济神州(BGNE)$ 宣布终止了与诺华就欧司珀利单抗(ociperlimab)在相关国家和地区的独家许可权益。
这是一款TIGIT抑制剂,主要开发的是一系列实体瘤,比如肺癌、肝癌、宫颈癌、食管鳞癌等。
2021年底,百济和诺华签订一份选择权协议,诺华支付3亿美元预付款,获得百济这款TIGIT抑制剂的美、加、日,欧洲多国权益。
过去仅1年半时间,双方终止协议。
诺华给外媒的回复是,“该决定是在评估包括第二阶段数据、收益/风险、竞争空间、时机、开发计划和未来投资等信息后做出的。”也就是说诺华主动放弃了行权。
不算是一般的“退回”,准确来说是诺华放弃了行权!
而就在7月4日,加科思也发了一则公告,艾伯维基于资产组合与战略决策原因,就双方合作协议发出终止通知,退回SHP2抑制剂的全球权益,艾伯维将继续负担已经预先批准的开发计划下的所有费用。
$加科思-B(01167)$ 过去一直瞄准的是“不可开发的靶点”,更多以licenseOUT的形式,也就是自己可以不做后期开发,在前面几个阶段就把产品OUT出去,这样既可以拿到钱,也可以转移风险。
2020年6月,艾伯维以4500万美元预付款+8.1亿美元里程碑金额+一定比例销售分成,从加科思引进了两款SHP2抑制剂的全球权益。2022年,加科思又收到2000万美元里程碑付款。
但是这次退回之后,是再找机会OUT还是自己开发,就要再看看了。

2023-05-09 17:44

【又又又一起“药圈分手案”】

$基石药业-B(02616)$ 与EQRx也“分手”了,“变心”其实来的更早。。。

今天基石自己在公众号发了,与EQRx的独家授权合约终止!

双方合作终究还是走到“分手那一步”,但其实EQRX的“变心”来的更早。。。

其实上,EQRX在22年三季报里就提到:【EQRX将不再寻求FDA批准基石药业PD-L1舒格利单抗(Sugemalimab )加化疗治疗第四期NSC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