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拐点何时到来?

发布于: 雪球转发:42回复:99喜欢:153

巴菲特一句名言是:“当报春鸟开始鸣叫时,春天已经快要过去。”

中国平安(SH:601318)的拐点已非常接近的时刻,聪明资金已经开始了悄悄的买入,从2020年年底到现在,北上资金总共增持超一亿股中国平安,真金白银支付了接近60亿人民币,在外资眼中,中国平安的最终结局并不难猜,而资金体量巨大的北上长期投资者,左侧的布局已经悄悄开始。

本文以中国平安(SH:601318)为范本,剖析了寿险业的问题。在朱格拉周期从萧条到繁荣的转折时刻,全行业估值处于历史低位的当下,我们认为只有成功实现变革的公司,才能收获最甜美的成长果实。

01 寿险业的这几年

在过去的三四年时间,困扰寿险公司投资人的天问只有一个:全行业的保费增长什么时候回来?

2018年中国人寿的保费增长率,率先跌到个位数,随后中国人保中国太保中国平安新华保险的保费增长率相继下降。近十年三家大型寿险公司的数据显示(如下图),2017年是保费增长的分水岭,彼时发生了什么?

图:保费增长率,来源:wind、锦缎研究院

保费增长乏力的底层逻辑其实早已有草蛇灰线。2016年12月监管倡导回归保障、“保险姓保”,这意味着过去投资属性更重的寿险面临一场供给侧升级——从面向投资的“低件均、高杠杆”,到现在面向保障的“高件均、低杠杆”。

保险业的方向是既定的,但过程却是曲折的。供给侧升级需要配套高质量的销售渠道,而过去全行业都在通过低门槛扩充代理人的“人海战术”销售保单。各家寿险公司的代理人动不动几十上百万人,优化结构时难免显得“船大难掉头”,需要很长的时间来掉头。

于是,我们看到了保险行业这几年的低迷:转型带来增长速率的下移,叠加彼时宏观经济的波动,以及疫情期间代理人无法展业的无奈状况,全行业开始加速“寻底”,估值处于历史低位。

我们认为保险行业是存在长期价值的,因为保险深度和保险密度相比发达国家还有空间。但不是每一家公司都有长期价值,识别保险公司的价值,关键点在于必须看到新的增长方法论。种种行业演进的案例已经充分的表达了一句话:时代变了,公司要么顺势而变,要么淘汰。

汽车行业,特斯拉不仅打败美国四大汽车巨头,还打败全球汽车龙头丰田。它靠的是电动化,智能工厂和自动驾驶。医药行业,纯粹的生物科技公司百济神州,已经压过中国99%的不思进取的仿制药公司。

对于寿险公司而言也没有例外,我国重疾险保单数已达3亿,渗透率43%(招商证券),用互联网行业的话讲——行业进入下半场。如无变革,如果不求跟上时代,旧有的寿险公司注定一步落后,步步落后,被后浪取代。我们将以中国平安为范本来谈谈寿险业的变革。

02 几个重要的阶段

只有极少数公司能穿越2个为期十年的朱格拉周期,其中最大的归因是,从筚路蓝缕到财富加身,心态不一样了,没有了穿越周期的准备:1、决心和勇气;2、为下一个时代做智力投入。

于此而言,中国平安绝对是“异类”,其寿险业务可分为几个重要阶段:

中国平安寿险的第一个阶段是“本土化”。中国保险业早期仅经营产险,平安创始人马明哲调研全球保险公司模式后,发现中国台湾将欧美寿险模式本土化,融入中华传统文化观念和习俗,更适合在华人世界发展,于是引入中国台湾地区的模式,这是平安寿险从无到有的“本土化”阶段。 

图:马明哲,来源:网络

中国平安寿险的第二个阶段是“国际化”。此阶段破除了早期粗放的经营管理水平,全面对标国际顶尖公司。中国平安采用有名的“三外法则”——外体,聘请麦肯锡协助制定公司战略;外资,包括高盛、摩根士丹利和汇丰银行等;外脑,“早期的亚洲保险教父”梁家驹、现在的联席CEO陈心颖。

时至今日,中国平安又走到了历史的岔路口,又到了一个新的时刻。

过去的商业模式,尤其是第一阶段引入的代理人模式,形成了“重规模轻品质、重短期轻长期”的问题。这个亟待解决的问题,亦是全行业低增速时期的一个缩影。怎么解决问题?上文讲过“穿越周期的准备”:

决心和勇气。中国平安代理人优化势在必行,这是一个长期的、利刃向内的、淘汰低产能代理人的过程。用革命先烈的话讲,“革命就是要流血的,要改造社会必须付出代价。”2018Q3中国平安有143万代理人,2021Q1减少到98.6万。

为下一个时代做智力投入。中国平安每年研发投入占总营收的1%,2019年就是100亿级别,而2019年整个保险行业的科技投入是319亿元,也就是说中国平安占全行业保险科技投入的1/3左右,远超同行。即使是对比同期其它互联网科技公司,中国平安的研发投入也是很高的,美团84亿元,小米75亿元,拼多多39亿元,贝壳16亿元。 

图:保险行业科技投入,来源:中信建投

再往深处看,以科技为导向必须为科技匹配相应的权利,这样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上变革才是行得通的。所以,主管科技的陈心颖成为联席CEO,有丰富变革经验,号称“救火队长”的谢永林成为联席CEO。

我们认为中国平安通过代理人变革和智力投入,一边开飞机、一边换引擎,做好了穿越周期的准备。

03 那些具体的变革细节

经济学家熊彼特有个关于创新的理论,他将创新定义为新的生产函数的建立,即在技术的基础上打破原有的框架,对生产要素的重新组合。包括:引进新产品或提供某种产品的新质量,采用新的生产方法,开辟新的市场,发掘原料与半成品的新供应渠道,建立新的企业组织形式。 

图:熊彼特,来源:网络

中国平安寿险具体的变革措施,比如科技赋能(数字化),有温度的金融,场景营销等,都能与上述熊彼特的理论要点对应上。

首先,技术是一切的底层,基于百亿量级研发投入,中国平安的专利申请数已达到3.2万件,其中金融科技和数字医疗科技都是全球第一,人工智能全球第三。得益于对技术的持续投入与产出,才有金融壹账通(NYSE:OCFT)、平安好医生(HK:01833)、平安医保科技等优质公司的涌现。

更重要的是,有了技术及技术的商业化,才谈得上为寿险提供科技赋能。中国平安推行全面的数字化改革,对应熊彼特创新理论中的“新的生产方式”,是一个造就代理人“铁军”的过程,具体的动作包含——数字化增员、数字化AskBob培训、数字化活动量管理、数字化营业部和“三好五星”评价体系。

意义在于,数字化改革把线下的活动,转化为能看得到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挖掘,能更好的服务客户提升业绩。比如主管能通过平安口袋E APP看到代理人推了多少分计划书,客户档案做了多少份,问了Askbob多少问题。

如果大量计划书送出但没有签单,那就证明没抓住客户需求,可以很快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达到节约营业部经理90%的管理时间,提升95%营业部的管理水平,最终实现整体业绩提升的目标,这是用数据驱动的新型生产方式。

有了新的生产方式,必然会造就新的产品或者新的市场。

过去寿险满足客户的保险与金融的低频需求,如今在科技和医疗生态的加持下,更能用一站式服务满足客户医疗、健康、养老、生活等贯穿个人声明周期的高频需求,他们可以享受专属的“全科医生”、“养老管家”等,形成所谓“有温度的保险”。

也就是说,寿险行业发展模式发生本质的变化,从销售驱动逐步升级为"销售+服务"并重的模式,保险+健康管理正成为行业新标配。

具体而言,保险的定义从保障变为了服务——健康管理、医疗管理、慢病管理、重疾管理、养老管理等。而其中养老管理,对寿险行业来说是庞大的新市场:养老行业规模高达5.9万亿,每年增速为13%,也就是说每年多出七八千亿规模。

中国平安2021年上半年,发布了"平安臻颐年"康养品牌及首个高端产品线"颐年城"。在保单有效期内,客户退休后即可申请入住社区,享受颐年城社区提供的高品质养老服务,其亮点在于:市区地段、完善的健康服务和各类金融服务(比如给子女的财富传承信托计划)。

至此,你可能看的出来为什么代理人升级、寿险改革是那么的刻不容缓,各种新的业务、方法、理念和知识糅杂在一起,需要快速学习终身学习,低素质人群根本搞不掂。用中国平安的优才代理人傅之音的话讲:

“每天要学的东西太多了,有金融,有证券,保险,有各种各样的健康知识,我们现在有120种重疾,如果你跟我聊起来,我可以如数家珍的聊起来是什么情况。还有婚姻法、继承法、代持、股权、员工激励、员工关怀,我自己还喜欢学道德经、孙子兵法、大学、中庸,我有个特别大的客户,就是跟他聊大学成交的,从头到尾没怎么聊保险。”

为打造优质新产品和更好的满足需求,中国平安也在不遗余力的整合资源,比如今年4月底收购方正集团,与后者在医药医疗板块整合,加快构建医疗健康生态圈,实现线上和线下打通,保险和医疗的打通。此处对应熊彼特创新理论中的“发掘原料与半成品的新供应渠道”。

多年来坚持三高(高产能、高素质、高收入)队伍建设的朱美音营业部,有了寿险改革的制度保障更加如鱼得水,是中国平安的标杆营业部:团队96%以上是大专学历,73%以上是本科学历,人均件数在1.7-1.8左右,一直保持着冠军战绩。

以上关于中国平安做的种种尝试与结果,是我们把它作为寿险行业变革范本的原因,其医疗的延伸与科技的赋能,已经拿出了新的产品,覆盖了新的市场,并与平安综合金融的核心优势结合在一起。

中国平安的综合金融包含寿险、财险、银行、信托、证券、资管等业务,过去综合金融之间的交叉销售和多业务线协同,是其相对于其他保险公司来说独有的增长秘籍。而在科技的赋能下,中国平安的科技与综合金融融合又构筑了“丰富的场景+大量的用户+真实的交易数据”双向优化的飞轮,使得科技能力更强,金融效率更高。

今后,技术能力和金融科技生态不凸显的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怎么和中国平安竞争?

要知道科技与具体行业的结合一旦突破临界点,产生混合智能,往往会出现业绩的指数级提升。比如科技产业有个库兹韦尔定律——如果你发明了一套更好的工具,然后你就可以利用这些工具更快地开发出更新更好的工具,加速到各个场景的应用。

中国平安百亿级研发投入之下,诞生AI算法平台“赛飞”,赛飞为平安的寿险、产线、金融一账通等提供技术支持形成行业产品,然后在赋能自身的业务场景和行业其它公司的业务场景,对于中国平安来说,科技板块的跃升期应该不远了。

甚至我们还要问,中国人寿中国太保新华保险等,今后怎么和其它互联网保险公司去竞争?列一组数据:2021年2月17日,众安在线的市值1158亿港元,当时新华保险市值为1593亿元,已经没有数量级的差距。

我们认为整个保险行业估值处于历史的低点,但行业最艰难的时刻已经过去,那些推行变革的公司大概率会结出甜美的果实,不知道投资者怎么看?

 $中国平安(SH601318)$   $众安在线(06060)$   $中国人寿(SH601628)$   #保险#  

@今日话题 @粽哥2025 @先知堂 @陈达美股投资 @空杯A梦 @阿企 @老鬼的逻辑 @weald @湘西往事 @canco @blues_one @海卓大师兄  @江涛 @董翔 @剑胆琴心123 @密西西笔盒 @扎克英雄 @行中衡  @侯兵hoping  

精彩讨论

南山侩子手2021-08-03 19:59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人寿(SH601628)$ $中国太保(SH601601)$ 90多跌到50多,子弹一直打给平安,一开始是AK47后来三八大盖再后来王八盒子,我摊牌了现在弹尽粮绝没钱加仓了。希望平安真的渡过最黑暗时刻赢回光明!

查理特2021-08-03 22:25

没留一颗子弹给自己吗?

锦缎研究院2021-08-03 20:18

投资组合一年才几个点,利润的大头来自寿险,寿险营运利润的大头来自剩余边际摊销,你把投资整的这么细之又细。。我觉得你这才是陷入错误的精准了吧………你要玩模糊的正确,那平安的几个点就是:改革到什么阶段能让寿险回春,科技数字化赋能对整体效率提高,以及新的服务业务作为新增曲线对整体规模的拉动。其它不过细枝末节呀。$中国平安(SH601318)$  $慧择控股(HUIZ)$  $美的集团(SZ000333)$

躺赢的懒人2021-08-03 20:42

投资一要看长远(终局思维),二是看全面。
从长远来看,平安能做的可以赋能 或者其他技术改革,同行保险公司全部都能够做到,而且国内同行都是央企,信用背书完全不必平安差,对客户能接受的价格弹性也更大,反观平安 一但放开承保标准 遇到风险时的抵抗力也会一定程度上低于同行。因此平安在保险主业当中所做的一切降本增效方式都构建不成长期护城河,而只会不断压低保费另客户收益。

从全面来看,保险经营分为资产端和负债端,你这篇文章通篇只分析负债端,对于资产端(投资一点也没谈)。殊不知保险业能否建立长远有序的护城河关键更在于投资端,多赚保费的一系列努力和改革都是为了更低成本的吸收浮存金。吸收低成本浮存金的目的是为了扩大投资利得差。所有的大型保险公司没有因为保费收入下滑死掉的 都是因为资产端和负债端不匹配,简单的说就是因为投资失败死掉的(参考盖可保险1973年案例以及金融危机的AIG)。

从定性角度来看,平安常年积累的商誉、资金也许都抵御不了其在房地产行业集中度过高的投资黑洞。

巴菲特当年投资盖可其实就是投资约翰J.伯恩。反观平安,有谁能胜任约翰J.伯恩的职能呢。

先知堂2021-08-03 19:44

我看空$中国平安(SH601318)$ 两年多时间了,最近开始捡筹码,绝望的带血的筹码。现在割肉离场是最差的时机,就像股价90元以上是最差的买入时机~ $新华保险(SH601336)$ $众安在线(06060)$

全部讨论

2021-08-14 19:36

投资不能靠想象,对于保险银行这些股票,即使有成长,估值也不会太高,如果没有了成长,估值多低没有下限。
中国平安能不能恢复成长,就是股价能不能重回巅峰的关键。过去成功的企业,未来不是一定成功的,这里面一蹶不振的多了去了,保险行业也不例外。
目前还看不到保险的新生意模式,传统保险被取代的可能还没有看到。过去代理人靠忽悠来卖产品,现在代理人少了,电话打的少了,忽悠不到了,只能靠实实在在的性价比,产品拥有性价比,还要利润蹭蹭涨,投资端就必须起来。
另外一点,比科研投入来判断企业未来,这已经是老套路了,平安投入这么多,难道只是多了一些机器人打电话给消费者推销保险?其他的压根没有看到,投入这么多钱具体为消费者带来了什么?感受到了与别的保险企业有什么根本性的不同了吗?是更方便的购买保险,更方便的查看保单,更方便的理赔,获得更多的收益?
实实在在的,增速回来再谈估值,没必要买在最低点,持股长期不跌不涨,消耗时间才是最大的成本。

2021-08-04 11:28

这个文章没什么新意,保险实际上是一种消费升级,如果社会消费升级遇阻,那保险也好不了

2021-08-04 02:12

写得挺好,在传统保险平安最优秀,未来保险还有很大潜力,现在价格挺低,平安胜出可能性很大,这就够了。

2021-08-03 20:00

最晚年底,最快这个月15号

2021-08-22 05:39

平安接盘接了多少债务公司了,都快成为不良资产处理公司了啊!保持观望啊

2021-08-04 23:53

平安的问题有:1、作为保险公司的核心竞争优势浮存金的投资能力,近几年出现明显的战略失误且继续错下去!2、寿险改革自李源祥走后在错误的道路上狂奔!3、平安的科技投资就是烧钱,且无实质价值!平安寿险是平安科技的唯一客户。在以上三个问题解决之前,平安的股价还会继续下滑,深不见底!

2021-08-04 11:24

恕我眼拙,没看出拐点。除非能提前知道些啥

2021-08-04 11:14

分析很专业

2021-08-04 08:09

行业有低潮、高潮这都很正常,常识看保险行业未来不可或缺且前景光明,现在行业低潮期买点平安不是也挺好。

2021-08-04 05:45

三个月前就是这么说的,三个月后还是这么说的,说明什么?说明这些是话术,不是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