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股份:风起的时候,大象的舞姿会更优美

发布于: 雪球转发:45回复:98喜欢:64

一些消费龙头,如茅台洋河伊利的股价走势,最近可能让一些持有的朋友们开心不起来;基金也如此,看看最近的中证消费指数,同样很弱鸡。股价的下跌可能是行业不景气或者公司变坏的预警,但同时也可能只不过是周期的钟摆朝向另一端摆动而已,蕴含着更有吸引力的机会。

会是哪一种呢?需要理性的判断,以快消品龙头伊利为例。

01 快消品行业,市场与政策两者皆是东风

“受疫情因素影响,2022年中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所下降。来自国家统计局的一组数字显示,2022年1-12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33亿元,同比下降0.2%。

通常的说法,拉动中国经济的“三驾马车”(出口、投资、消费)中,消费是起着基石性的作用,尤其是当出口向下波动时更是如此。消费的基础性作用在于我们国家有一个超大规模的内需消费市场,这是中国经济最大比较优势,也是经济的韧性。

消费,确实是到了需要提振的时候了;国际局势的不明朗也加剧了刺激国内消费需求的必要。最近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多渠道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显示出消费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无论是市场还是政策,目前来看两者皆是东风,中国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

快速消费品,无疑是老百姓最贴身感受到的经济变化。至于奶制品,不论是低温奶、常温奶、奶粉还是其它奶制品,都属于典型的快速消费品;人均奶制品的消耗量,大体可以看出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与人民生活情况。在过去的十年里,中国的乳制品消费量一直在上升,2021年我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为42.3公斤。当然,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可能跟饮食文化有一定关系,中国传统饮食偏油腻,同时喜欢热食,而奶制品通常是冷饮,油脂与牛奶及冷热交替可能会带来一些如腹泻等问题。所以改善饮食习惯,提倡健康餐饮文化,某种程度上也会提升乳制品的消费水平。另外,也可以提倡发展奶酪产业,鼓励消费者从“喝奶”向“吃奶”改变,增加乳制品的摄入量。

尽管如此,农业农村部的数据表明,中国人均乳制品消费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3,增长的空间还是有的。从宏观角度看,伴随着稳增长、促消费政策的出台,乳制品行业需求会进一步得到改善,带动行业出现恢复性增长。

02 多品类全垒打,伊利主业的空间依然未达天花板

我国的奶业经过多年的发展,形成了如今一超多强的格局。伊利是多年当之无愧的老大;2022年中国乳制品行业竞争格局如下图所示:

对于行业龙头而言,最大的问题便是大分母基础上如何继续保持增长。例如茅台海康、海天、农夫山泉甚至安踏这些各自行业执牛耳的公司均面临相同的问题。关注伊利的投资者同样需要思考,伊利股份的业务是不是到天花板了?

受疫情短期影响,增速可能会放缓,但显然空间还远未至天花板。

其一,伊利的全品类布局让业绩的韧性更强。从去年前3季度来看,伊利在奶粉、奶酪等品类的表现不错,依然保持了快速增长,只在液奶经营遇到了一定挑战。这主要受疫情阶段性影响,但由于常温液奶在公司整个盘子的占比较高,导致公司整体收入增长有所放缓。不过公司依然维持了较强的渠道掌控力和较低的渠道库存水平。

随着消费场景的逐步恢复,液态奶有望恢复增长的势头。作为第二曲线的奶粉、奶制品则继续保持良好的增速。去年年前三季度,伊利股份奶酪业务增长超30%,在To C端市场格局中位居行业第二。创新也是驱动公司销售增长的重要因素。今年上市的新品已经突破20亿,预计新品全年贡献将超过15%,可以看出创新空间非常大。

另外,拓展终端客户渠道,布局ToB业务,也可能成为未来营收的增长点;比如,伊利的奶酪业务,可以面向烘焙、饮品和餐饮等B端客户,为其提供淡奶油、黄油以及马苏里拉芝士碎等乳品原料产品。国际外也是一个方向,尤其是人口众多的东南亚市场。根据2022 年半年度报告,伊利的国际化业务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 58%。

其二,奶粉二次配方注册落地实施为大企业提高市场份额提供了机遇。

对于奶粉业而言,人口出生率下滑以及疫情导致的生育需求推迟,对行业的总量增长是个比较头疼的问题,市场空间总体难以扩展。不过,好在东方不亮西方亮,奶粉二次配方注册落地实施为大企业提高市场份额提供了机遇。

“奶粉配方注册制”于2017年开始正式执行。所谓“二次配方注册”,是指在注册有效期为5年的规定下,2017年首批通过配方注册的婴幼儿奶粉企业,需在2022年之前重新递交申请。二次配方注册对企业的时间和资金成本要求都很高,这或促使部分综合实力不强的小奶粉企业退出市场

去年3月,国家卫健委发布了《婴儿配方食品》、《较大婴儿配方食品》、《幼儿配方食品》等标准,即奶粉新国标。新国标叠加二次配方注册对奶粉企业的生产工艺、研发和生产能力的要求都有所提高,为此,研发将成为未来竞争的突出亮点和核心。新国标和二次配方注册实施后,行业集中度会再次提升,小玩家将淘汰出局。

国泰君安研报称,新国标落地后,预计约20%的中小品牌市场份额将进一步向前十家奶粉企业集中,国内奶粉行业前三家奶粉企业合计占有的市场份额,有望从2021年的40%提升至长期的60%至70%。乳业专家宋亮对此作出的判断是,“行业前十家企业市场占比总和将高达80%左右。”

伊利是行业内首家通过新国标审批的奶粉厂商,截止到去年10月,国产全系列产品也都通过了新国标的审批。在行业下滑的情况下,公司婴幼儿奶粉业务依旧逆势大增,同比实现20%以上的增长,增速第一。个人认为,即使行业因为无法快速恢复到正增长,但通过行业整体提高市占率,同时布局全年龄段产品,覆盖全生命周期的消费者等多种方式,伊利依然可以实现之前提出的增长目标,即2021-2025年,公司婴幼儿奶粉业务复合增速20%以上。

总体而言,通过全品类扩展、产品创新、终端渠道开拓、国际化业务布局,以及奶粉二次配方注册的行业整合机遇等多角度来看,伊利离业务的天花板还很远,无需过于担忧增长的空间,重要的是公司自身如何去开拓进取。

03 回调中的伊利,大概率是馅饼而不是陷阱

生育率的下降对奶粉等消费的担心,通过奶粉二次注册配方整合行业的机遇得以化解。而老龄化也未必是坏事,有钱、有闲、愿为健康付费的中老年群体规模的增长,会拉升高端奶制品的需求。从公司最近调研披露的内容来看,2023年内生收入增速将比去年更快。随着更快的收入增长,也会带来更好的规模效益,再加上公司盈利能力更强的细分业务的快速发展,公司的利润率水平有望重新回上升的趋势。

伊利近期的一些举措,可能局部也能说明公司的股价是低估的。例如去年10月披露的回购公告,计划以不超过人民币 46.83 元/股,回购10~20亿人民币总额的股份;截止3月3号的公告,伊利回购了6个亿,相信在年报之后应该会很快再次启动回购。2月9号公告的第三期长期服务计划,从二级市场买入830.48万股,成交均价为人民币 31.304 元/股。

消费场景放开带来的需求增加、部分原辅材料价格回落,成本压力放缓,具备低估值优势。同时,需求稳健、竞争格局优化,支撑盈利能力提升。过去三年,公司的分红率均达到70%以上,我相信股价的持续调整,带来更多的是机会而不是陷阱。

大象能不能跳舞?

从近期的电信三巨头,尤其是老大中国移动的表现来看,大象一旦跳起舞来,就没其它小动物什么事了。至于伊利呢?我想风起的时候,一切皆有可能。

@今日话题 $伊利股份(SH600887)$ $中证消费(SH000932)$ $澳优(01717)$ 

精彩讨论

寒梅12342023-03-27 19:40

伊利我是长线投,主要是看好乳制品前景,毕竟自己天天也都在喝。

用户10756430792023-03-27 16:20

奶粉、奶酪、冷饮等品类表现亮眼,第二曲线增长也是快速的。

任秋的夏天2023-03-27 16:14

已做好准备,等风来,消费股政策上也在推动,经济也是一大助力

洋洋一2023-03-27 22:22

消费股这块靠得住,投资龙头企业还是稳的

耀60032023-03-27 21:56

商业模式还是可以的,护城河也稳定,未来还有无限可能,值得期待

全部讨论

2023-03-27 20:49

对于伊利这种渠道垄断的奶企,第二增长曲线会不断地出现,拉长时间看必然是个超级巨头。只关注估值就行

2023-03-27 20:49

市场,在探底?在探底,我觉得。有钱的,需要捧个钱场了。

2023-03-27 18:41

一旦跳起舞来那就是很厉害了

1.消费品市场的创新意味着不确定性,奶酪、黄油等细分市场的竞争结果尚不明朗。
2.由于中国自然禀赋的原因,中国奶制品的品质和性价比,在国际市场上是很难有竞争力的。
3.婴儿奶粉虽然有政策整顿,消除弱小竞争者和减少外来竞争者的利好,但消费者的人数是腰斩式的减少。
4.奶制品的产品差异化依然较弱,伊利公司的产品很难享有定价权或更高的毛利率,其在广告、渠道等方面的投入时刻也不能放松,其自由现金流占利润的比例,相比白酒行业要差一些。
综合看,其估值的相对吸引力不足。

2023-03-28 06:25

买伊利就是买茅台,现在看似天方夜谭,但谁能想到180块钱的茅台涨到2700块钱?股市不缺造富,缺的是想象。资金一旦青睐,加之自身有投资价值,伊利涨到80(小目标),有什么大惊小怪的?

2023-03-27 16:08

伊利更多还是一个效率型企业,对标白酒一类品牌型企业可能成色差很多。

2023-03-28 08:29

记录

2023-03-27 20:37

长久以来,中原地区形成了自给自足的农耕文明,而周边耕地资源匮乏地区也随之兴起的以抢掠、交换为主的游牧、商业文化,这就是我们小时候学的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农业是需要土地的,每一寸土地都代表源源不断的粮食,有粮才能活命。最早觉悟的人们通过积累也好,暴力也罢,开始占有土地。有了土地就可以雇佣没有土地的无产者为自己打工,只要保证他们最基本的温饱,剩下的都是自己的。而无产者干再多的活也只能将将活在生死线上,子子孙孙无力回天。这就形成了阶级。得土地者得天下,寸土寸金的意识开始深入人心。无产者被瓜分干净后,就开始了有产者的内斗,通过战争兼并土地,小地主变成大地主,最终一统中原成就霸业。

无产者也意识到,世世代代注定要活在最底层。一些有野心有影响力的煽动者会忽悠其他的无产者,用人多的优势夺回土地资源,重分天下。然而大多数人是风险厌恶的,平日里能有口饭吃,谁也不会冒死求富。

一旦遇到天灾粮食减产,无产者得不到最基本的温饱,这些扎根心底的念想就有付诸行动的动力了。土地梦连同解决温饱一锅烩了,对于下顿就断粮的人来说谁不心动呢,于是农民起义也就随之而来。

从前我们只关注掌权者的荒淫无度导致农民起义以及朝代更替,其实资源短缺才是关键。这个世界的规律就是少数人能赚多数人的钱,多数人却赚不了少数人的钱。因为即使统治者不荒淫,嘴里克扣那点儿也填不饱多数人的肚子。无产者也不会因为统治者艰苦朴素与大伙儿打成一片,就干忍着饿肚子。所以统治者不是昏庸,而是不得不。如果占据着土地连自己人的财富自由都解决不了,只会更快分崩瓦解。这样想来他们的荒淫是理性的。至于啥时天灾,对粮食产量的影响,农民起义规模多大,能不能逐个击破逐层瓦解,都是天意不可违。

一旦起义成功,就会出现农民起义领导者接手统治,像是刘邦朱元璋,或者推翻重来,在乱世中兼并重组由小及大再次集中为大一统国家。像是三国,五代十国。

土地尤其是耕地的连续性,决定了中原必定是以农业为基础的大一统国家,而天灾对农业的影响,决定了朝代的更替。

欧洲封建时期,与我们所谓的封建社会有本质不同。欧洲虽然土地面积不小,却被山川河海割裂,断断续续不成规模。罗马时期名义上是个统一国家,实际只是通过分封靠血缘纽带勉强维系,地形条件所致统治者的手根本伸不过去,所以多代以后血缘疏远自然六亲不认各占山头,形成割据。由于割据后形成的国家小,资源不均衡,就要通过交换互通有无,所以欧洲商业发达。而我们的封建是一管子插到底,管理效率越高越会集权化,走到极端就是一个爷剩下全是孙子。

千年来中原文明对土地的重视形成了植根于心底的土地情节。其实当高层建筑普及,理论上土地经过立体化,每一寸通过叠加都能放大无数倍,也就谈不上稀缺。然而国人终究也只能把房子这个与土地最接近的产物和世世代代压在心底深处的土地情节联系在一起。

火上烹油的是房地产蓬勃发展的20年,让国人买了房不但能圆了土地梦还能成就发财梦。

然而就像刚才说的少数人能赚多数人的钱,多数人赚不了少数人的钱。所以机会一旦让多数人知道了,也就不是机会了。

购房者所谓的资产都沉积在钢筋水泥这个形态里,而钢筋水泥无非是个标的,说多少钱就是多少钱。

有个笑话说张三有个石头,李四花一百万买了张三的石头,然后再用一百万把石头卖回给张三,张三的石头就瞬间价值百万。以此类推李四可以用自己的钱成就无数个‘百万富翁’。但真正有钱的仍旧只有是李四。

房地产只是这个笑话的演化。不过是地产商说房子值钱,然后就把钢筋水泥以高价卖给你。作为信用背书的银行也来加镑,只要你借钱还贷,银行也承认你的房子值钱。

一开始还有人怀疑,花那么多钱买房的都是傻子。双边舆论分歧严重,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渐渐地随着价格不断上涨,空方也都一边倒向多方。有房的不惜一身贷款乐此不疲,没房的悔青肠子一声叹息自己才是傻子。

大家自觉不自觉地一起和‘李四’编织了这个谎言。而现实是,如果把全国的房子都卖掉,价值400多万亿,这个价格能买下半个地球!这个明摆着的泡沫就没人戳破。

能让泡沫运行下去需要两个前提:一是冻结流动性,不能让过多房产卖出,如果持有者都醒悟要卖房,整个房地产价值的海市蜃楼就会崩塌。二是买方必须大于卖方。这就需要房价涨,吸引更多新人入局加入击鼓传花的游戏。新人一旦入局也就成了既得利益者。
所以没有人会指出皇帝的新装,因为大家都是这套谎言的‘受益者’。大家都沉醉在涨价的神话里,一家人几辈子的钱全押注在这里,却永远不知赢来的筹码还能换多少现金。现实是,‘李四’只管定价却不会跟你成交,大多数人的资产价值只是纸面价值永远无法转化为现金价值。

泡沫运行前提是,不让过多的人卖出房产,且买家比卖家多。其实这是个悖论。虽然现在通过涨价就能达到这两个目的。然而一旦涨价的逻辑不成立,比如经济进入衰退周期或涨价违背上层意志,那时谎言就会被戳破。不但购房者信心不足,且持有者同样心虚,购房的观望,持有的卖出。就会造成房价下跌,价格下跌又会强化持有者卖出和购房者观望预期……最终会导致房地产市场价值崩塌。

即使上层会救市,无非是强行冻结流动性,用时间换空间,让房价软着陆。强行冻结流动性就是限制交易条件,导致有价无市。对于宏观房价急剧缩量横盘,达到稳定价格目的。可对于个体根本无法出手,即使个别达成交易条件的强行卖出也会因逆势而为,不但要割肉求荣且需承担高昂的摩擦成本。所以等大多数人都醒过闷儿了,黄花菜就凉了。网页链接

2023-03-27 18:00

已加仓

2023-03-29 22:10

春夏喜欢喝当地或临近省市巴氏鲜奶,秋冬奶粉。伊利奶粉最贵那几款也没雀巢150元+一罐的好喝,80多元一罐左右档次的伊利奶粉个人感觉比较差,蛋白质含量偏低,超市伊利的常温奶都在降价。我国的牛奶市场真的是极其奇葩,全球最高的价格,几乎是最低档次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