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61回复:46喜欢:78

在A股,我比较信奉周期理论,简单聊一下当前时点的一些看法:

1.从2018年的低点起算,沪深300的涨幅已不足30%,而国证2000的涨幅仍然有80%左右。涨幅的大小是市场风格的体现,我们可以为此找出很多理由,比如经济低迷的时候市场偏好题材。但从周期的角度出发,一种风格强盛到极致会转换,另一种风格低迷到极致也会有转机。

2.我以前给过一些时间周期的总结,比如“一个大题材的炒作周期很难超过2年,即使超级题材也很难超过2年半”,“板块级别的主升浪,4个月往往是极限”。而对于调整周期,超过3年的调整往往是非常充分的调整,如果叠加估值低估、预期低等条件有较大可能是大级别的机会。

3.由于地缘等因素,港股面临的考验是最多的,同时带来的调整级别也是最充分的。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过有任何利空可以让一个大体量的股市直接归零,风险因素多,大家给予的风险折价就会更大,但总会有一个极限,去年年底港股的反弹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

4.尽量做长期视角来看胜率更高的事,人人夸炒题材香的时候再参与,以及人人骂机构重仓股的时候再跟着踩,长期来看并不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5.每一个板块、指数已经调整了多久,每一种市场风格已经持续了多久,各位都可以去自行统计,我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角度和思路,结论是见仁见智,不争论也不强求。

全部讨论

2023-07-10 04:52

周期理论的底层逻辑:
在A股,我比较信奉周期理论,简单聊一下当前时点的一些看法:
1.从2018年的低点起算,沪深300的涨幅已不足30%,而国证2000的涨幅仍然有80%左右。涨幅的大小是市场风格的体现,我们可以为此找出很多理由,比如经济低迷的时候市场偏好题材。但从周期的角度出发,一种风格强盛到极致会转换,另一种风格低迷到极致也会有转机。
2.我以前给过一些时间周期的总结,比如“一个大题材的炒作周期很难超过2年,即使超级题材也很难超过2年半”,“板块级别的主升浪,4个月往往是极限”。而对于调整周期,超过3年的调整往往是非常充分的调整,如果叠加估值低估、预期低等条件有较大可能是大级别的机会。

调整周期还是看看2007年后的五朵金花,2015年后的券商、互联网+,一带一路,是调整了多少年?
还有些与时代高度相关,有些行业可能就没落了。

2023-07-09 22:56

但港股真是玩怕了,便宜归便宜,就是不涨。

2023-07-10 08:05

时间周期的总结,比如“一个大题材的炒作周期很难超过2年,即使超级题材也很难超过2年半”,“板块级别的主升浪,4个月往往是极限”。

请问地产指数如何,打算定投。愿意就是跌太久

02-18 11:52

在A股,我比较信奉周期理论,简单聊一下当前时点的一些看法:
1.从2018年的低点起算,沪深300的涨幅已不足30%,而国证2000的涨幅仍然有80%左右。涨幅的大小是市场风格的体现,我们可以为此找出很多理由,比如经济低迷的时候市场偏好题材。但从周期的角度出发,一种风格强盛到极致会转换,另一种风格低迷到极致也会有转机。
2.我以前给过一些时间周期的总结,比如“一个大题材的炒作周期很难超过2年,即使超级题材也很难超过2年半”,“板块级别的主升浪,4个月往往是极限”。而对于调整周期,超过3年的调整往往是非常充分的调整,如果叠加估值低估、预期低等条件有较大可能是大级别的机会。
3.由于地缘等因素,港股面临的考验是最多的,同时带来的调整级别也是最充分的。到目前为止,还没见过有任何利空可以让一个大体量的股市直接归零,风险因素多,大家给予的风险折价就会更大,但总会有一个极限,去年年底港股的反弹就是一个很好的示例。
4.尽量做长期视角来看胜率更高的事,人人夸炒题材香的时候再参与,以及人人骂机构重仓股的时候再跟着踩,长期来看并不是一种聪明的选择。
5.每一个板块、指数已经调整了多久,每一种市场风格已经持续了多久,各位都可以去自行统计,我只是提供了一种思考的角度和思路,结论是见仁见智,不争论也不强求。

01-02 11:36

“一个大题材的炒作周期很难超过2年,即使超级题材也很难超过2年半”,“板块级别的主升浪,4个月往往是极限”。而对于调整周期,超过3年的调整往往是非常充分的调整,如果叠加估值低估、预期低等条件有较大可能是大级别的机会。

2023-08-07 22:55

超过3年的调整往往是非常充分的调整,如果叠加估值低估、预期低等条件有较大可能是大级别的机会。

丶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