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69回复:66喜欢:190
原帖已被作者删除

精彩讨论

豆丁大叔2021-08-09 15:31

小结

渺_不可言2021-08-09 15:48

文中提到“金字塔”的代理人营销模式难以维继是个很大问题,一是互联网+客群变化导致原来寿险产品高附加值基本不可持续;二是百万医疗、惠民保的大力普及,尽管做了风险教育,但是客观上压缩了保险公司医疗险的空间,也基本上把寿险公司推向了中高端重疾和医疗领域,必须要向医疗服务方面转型;三是代理人的根基被互联网专车司机、外卖骑手等破坏,算是在人力方面釜底抽薪。
转型已在寿险行业形成共识,但是怎么转型却没有明确的思路。之前看过平安寿险董事长叮当的讲话,更多的是讲保险理念和文化层面,没有明确的落地思路。平安又是一个十分强调顶层设计+分级落地的公司,不是智慧来自基层或民间的文化,数字化+精英化貌似都不是根本出路,所以估计还得彷徨一段时间。
个人感觉专业的保险中介会兴起,类似大童、明亚,能够真正站在客户的立场,替客户选择合适的寿险和重疾险产品,而不是站在保险公司立场王婆卖瓜。
路在何方?只能期待时间给出答案$新华保险(SH601336)$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人寿(SH601628)$

5股道场2021-08-09 10:36

其实现在的平安,投资价值还是非常大,第三支柱国家一定会扶持,目前做的就是收集股份,静待花开🌸

wzqdaren2021-08-09 14:35

就数据来说,
本质原因就是穷,
短期原因是疫情,
长期潜在差异是,中国文化的家庭组织观念是一种潜在的保险制度,起到了一定的保险作用,
欺诈营销导致国民保险理解不足,用户多以为保险功能是公司提供,实际上保险是自己的现在为自己的未来做保障对冲,保险公司为这个需求做服务。
但是现代社会发展,老龄化,和家族解体,城市化都代表传统家庭制度已经无法提供保障,必须由现代商业保险和社保联合解决。
所以还是穷为根本。

吃瓜保甜2021-08-10 04:59

1.销售模式从线下的裂变转为线上清单组合,这条路可以看看通信运营商的转型之路,也是阵痛导致的。虽然各有各的痛,总之可以降低实体渠道的运营成本。
2.倒逼产品规范化之路,原来的寿险赔付条款除了起诉时的律师,没人读过100%,那转型后的产品协议,到底该如何精炼且合理?
3.人员队伍提纯,原来一些急功近利的销售人员带来了红利,也带来极低的口碑与品牌风险,那人员的梯队式配置重要性更突出,把什么人安排在什么位置上,更加重要。
4.产品重心调整,寿险的核心是降低客户风险的心理,爷爷买保险孙子死了才收益这种产品是不是就别再干了?
综,保险当前利润下行明显,阶段性避险,国家队出手护盘的时候别误解,冲高别跟…让保险找到自己的路,之后那便是一片花开。

全部讨论

2021-08-09 15:31

小结

2021-08-09 15:48

文中提到“金字塔”的代理人营销模式难以维继是个很大问题,一是互联网+客群变化导致原来寿险产品高附加值基本不可持续;二是百万医疗、惠民保的大力普及,尽管做了风险教育,但是客观上压缩了保险公司医疗险的空间,也基本上把寿险公司推向了中高端重疾和医疗领域,必须要向医疗服务方面转型;三是代理人的根基被互联网专车司机、外卖骑手等破坏,算是在人力方面釜底抽薪。
转型已在寿险行业形成共识,但是怎么转型却没有明确的思路。之前看过平安寿险董事长叮当的讲话,更多的是讲保险理念和文化层面,没有明确的落地思路。平安又是一个十分强调顶层设计+分级落地的公司,不是智慧来自基层或民间的文化,数字化+精英化貌似都不是根本出路,所以估计还得彷徨一段时间。
个人感觉专业的保险中介会兴起,类似大童、明亚,能够真正站在客户的立场,替客户选择合适的寿险和重疾险产品,而不是站在保险公司立场王婆卖瓜。
路在何方?只能期待时间给出答案$新华保险(SH601336)$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人寿(SH601628)$

2021-08-09 10:36

其实现在的平安,投资价值还是非常大,第三支柱国家一定会扶持,目前做的就是收集股份,静待花开🌸

2021-08-10 04:59

1.销售模式从线下的裂变转为线上清单组合,这条路可以看看通信运营商的转型之路,也是阵痛导致的。虽然各有各的痛,总之可以降低实体渠道的运营成本。
2.倒逼产品规范化之路,原来的寿险赔付条款除了起诉时的律师,没人读过100%,那转型后的产品协议,到底该如何精炼且合理?
3.人员队伍提纯,原来一些急功近利的销售人员带来了红利,也带来极低的口碑与品牌风险,那人员的梯队式配置重要性更突出,把什么人安排在什么位置上,更加重要。
4.产品重心调整,寿险的核心是降低客户风险的心理,爷爷买保险孙子死了才收益这种产品是不是就别再干了?
综,保险当前利润下行明显,阶段性避险,国家队出手护盘的时候别误解,冲高别跟…让保险找到自己的路,之后那便是一片花开。

2021-08-09 20:57

个人的看法还是保险产品是耐用品逻辑,很难指望nbv持续增长,身边愿意买的都买了,不愿意买的也不太会买,nbv很可能顶点已过。此外,关于年金险,从投资保值角度完全pk不过公募基金,保险公司自己假设是5%,还要给自己留利润,留给购买者的收益率太低了,没有产品力。

2021-08-09 10:39

感谢很实在的分享,说到了目前行业低落的实质。还请教:主要是由于什么原因,长期医疗险、养老年金、定期寿险等国外比较主流的险种在国内发展较慢呢?目前这些影响因素有没有实质性的变化呢?

2021-08-09 15:30

平安改革目前来看收效甚微,旧的模式坍塌,新的模式看不到效果,继续观望吧

2021-08-10 20:51

股市中每个板块都有他的周期和价值。很多时候利润来自对朋友的愚忠

2021-08-09 2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