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江-一隐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17喜欢:31
这是过去“政策”为恢复社会缺失产能而付出的代价,这个代价最终自然是“企业“承担,同时也免不了形成某些企业在号召下为恢复产能大幅扩张所付出的“资不抵债”,“债务违约”等情况。
生猪行业从2019年以来各规模猪企皆得到土地政策,银行借贷等支持,上市公司更是得到大量绿色窗口期融资大量扶持。
说白了,国家想恢复产能平抑超高的猪价,让老百姓迟到合理价格的猪肉,企业家想做大,这些都是特殊历史环境下形成的。行业的高负债率背后有国家的主导因素同样也有企业自身发展需求,所以要站在时代背景下客观看待企业负债情况。它是一个涉及民生刚性需求的行业,也是对物价造成较大影响的行业。权衡利弊要客观。
回到企业,自然是以投资者眼光看待企业发展,当前仍然有许多猪企在未来仍然是避免不了暴雷结局的,但牧原这个风险应该是最小的。这是由它的发展模式及成本管控能力所决定的!
对于牧原这几年公开场合的言辞,细心点的早在2020年下半年就大致有了判断(死磕现场)2021,2022,2023,多次提及未来放缓扩张速度,回报投资者,这两年提升分红率,回购少数股东权益是最具体的表现方式。
至于负债,这是2019,2020年获取大量土地扩张的结果,这几年资本支出是刚性的(猪舍建设),从2021年至今牧原的融资只有160亿,(可转债100亿,定增60亿),2022GDR融资终止,而2020年至今的资本支出超过1250亿(建设猪舍及配套和屠宰场的工程款等),经营现金流净流入却只有700多亿。所以大几百亿债务是2019-2021大扩张背景下的产物。这不是企业主动能够窥避的债务,而是从一开始拿地扩张就无法停下来的(停止会造成未来更大的重启成本)。以上不知能否回答这些问题?
现在的情况是在建工程已经很小了,大部分也已经完工转固,形成产能。未来几年也无须过多的资本支出,因此,重心就在于降本增效,财务上降低应付款+短期借款规模(这个2-3年基本可以大比例下降),还有回购少数股东权益+提高分红率。牧原最大的财务风险期实际上已经过去了。目前行业供给端格局看,未来1-3年看,牧原即便维持现金成本12.5元,实现年净现金流流入300亿+(130亿折旧+(150-200亿利润)已经不在是“按计算器思”维了。考虑年均60亿分红,80亿资本支出,100亿总额回购,3年基本可以让短期借款+应付款下降400亿。
届时,它就是一个负债率不足40%,分红率有望50-60%以上的现金奶牛企业。
因此,不用太刻舟求剑去看待企业经营,牧原的产能并非集中一点,而是全国分散,且都是封闭式养殖模式,要是牧原无法把疫病风险有效管控,那么可想而知,全国会是怎样的情况。所以,去年末的事件也不必放大看。
从投资角度看,自然是低负债率,低杠杆,经营风险小,可控度高。但还要结合历史发展过程及未来企业对经营上的规划。
还有,若牧原现在是一个低负债率的企业,那市场先生给它的估值还会这样?

热门回复

这些都是次要的,猪价短期阶段性高,那么未来一段时间就会低,长期看还是围绕行业平均成本上下波动,行业还是能够盈利。现在18甚至22,也不妨碍未来它会跌回去合理区间,时间问题罢了。对于企业长期经营而言,就是一个价格中枢,也即合理盈利水平。所以不必介意它短期怎样波动,因为猪价无论怎样波动,企业的长期价值并没有多少改变。
对于投资者而言,目前最重要的还是关注成本,然后未来就是“年化的投资现金回报率”,ROE+股息率的结合了。

基金经理可无法忍受几年不涨,跟我们散户不一样。它们追求的绩效,因此大多数像个大散户。

请教一下,为什么负债率降低后分红只有 50—60 呢。剩下的 150 亿现金留做干嘛呢

[很赞]理性,深刻

哥,懂得人太多了,就没预期差了![斜眼]

感觉你更适合做基金经理。[献花花]而现在的某些基金反而像个散户来回折腾。

肉价回升到18元附近,估计又开始回忆2022年那次假涨。二育一冲,肉价到11月就继续暴跌。
现在其实就在猜,到底是再来一次2022,还是即使上涨产能也因为高负债而无法短期恢复(也就是赌市场上做二育的人不多,有心无力)。
至于隐兄提到的未来二三年的长逻辑,就目前这种资金偏好估计不会看的。都是看眼前的。

说实话我很怀疑那些年轻的基金经理真实的水平。[捂脸]

但鸡精经理他们可以忍受几年下跌的,这几年就是这样[捂脸]

转发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