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平安重回60元,盘中超过10月8日高点,创4年来新高了
在雪球上经常和大家聊中国平安,在和球友们的交流中,发现很多人对中国平安的认识存在着不小的偏差。有些问题被反复提及,但如果真的对中国平安有过较为深入的研究,这些问题真的不是问题。
一、低估值
在上市的保险公司中,中国平安的估值是比较低的,可公司多年来经营一直稳健,自2004年在港股上市至今,21年的时间里,归母净利润从26亿增长到了1000多亿,纵观整个市场,能与之媲美的公司也不多见。
这么优秀而又稳定的业绩,为什么估值还这么低呢?不少人对此表示不解。实际上我们把中国平安的业务拆解一下,就很清晰了。
和其他几家上市保险公司不同,中国平安除了寿险业务之外,还有财险、银行、证券、信托、医疗等其他业务。其中财险和银行是寿险之外的主要利润来源,而这两个板块,市场给出的估值一直都是明显低于寿险的。
对中国平安的理解,得从综合金融着手,其各个业务板块之间,围绕金融进行有机协作,这比简单的保险业务效率更高,客户粘性也更大。如果只把中国平安看成一家单纯的保险公司,就很容易产生认知偏差。
综合金融+医疗养老业务的不断快速发展,让中国平安逐渐超越传统保险公司的范畴,这种富国银行+联合健康式的业务体系,放眼全球,也是绝无仅有的,堪称全球孤品。
现在医疗养老生态圈客户,已经覆盖了寿险新业务价值的70%,这是中国平安的核心优势之一。在美股,联合健康的市盈率超过30倍,未来的中国平安,在估值上不断提升,也是大有可能的。
二、低弹性
不少人拿中国平安的股价说事,认为上涨的时候弹性不大。实际上,这恰恰是我长期关注中国平安的理由。
去年,另外几家险企的业绩看起来涨幅比较大,实际上这主要是它们的资产配置中,权益类资产较高的缘故,并不意味着经营上表现更佳。但市场总是有波动的,在上行阶段,大家都盼望着权益类资产占比越多越好,可下行周期呢?
买保险股,重要的是稳定,而不是弹性,这是中国平安有很多数年、十数年长期持有者的原因。
2024年3季度,出现了几十年一遇的924行情,让其他在投资端更激进的保险公司有了短期业绩飙升。但从长期来看,弹性能向上也能向下,一旦股市出现调整,优势就变成劣势了。从历史数据可以看出,和其他3家寿险为主的上市公司相比,过去10年中国平安的股价增幅是大幅领先的。
做中国平安的股票,核心点是确定性,优势就是业务和分红的稳定。各家保险企业中,中国平安的业绩持续性更好,波动更小,这是经过20多年的市场证明的。我见过很多长期持有中国平安股票的投资者,有些持有时间甚至长达十几年,大家的共识就是对中国平安足够放心。
三、高分红
一家公司的现金流能力,不能只看利润表,甚至也不能只看现金流量表,只有分红才是最有价值的检验。自上市以来,中国平安累计融资总额388.70亿元,而累计分红总额则达到了3468.98亿元,分红融资比高达8.92。
在过去的13年里,中国平安一直保持了分红递增的态势,即便在所有上市公司中,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这也是很多投资者长期追随中国平安的重要原因。
稳稳当当拿着分红,让公司的内生价值帮投资者赚钱,这比很多大起大落的股票,更能让投资者拿得住。所以在中国平安的股东会上,我们经常能看到一些持有中国平安超过10年的长期股东,他们对公司的信赖,核心还是来自于分红。
不少人都喜欢那种涨得快的股票,但真正让你赚大钱的,必须是你能拿得住的公司。老股民都知道,能拿住是多重要的一件事,这可不是谁都能做得到的!#中国平安分红连涨十三年#@今日话题$中国平安(02318)$$中国平安(SH601318)$$平安银行(SZ000001)$
低买高卖还是长期持有,做短线、做波段还是做长线,这些跟价值投资一点关系都没有。价值投资的交易逻辑,是一切基于价值。低估了买,高估了卖,有问题搞不清楚可以先离场。
贵州茅台达到50多PE的时候,我卖了,太贵了;中国平安在2021年年初,新单保费出乎意料下滑的时候,我也卖了,这超出了公司指引,我搞不清楚后面如何变化。
在我看来,这种卖出是对价值投资的尊重和执行。而贵州茅台在70PE甚至100PE,还拿着不放的人,纯粹是对价值投资的亵渎。
听投资故事,某些人拿着茅台20多年如一日,始终不卖出,似乎很励志,但我不认为这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贵州茅台历史上有过一次7年股价不涨,这一轮又有4年了,原因都是前面估值太高,透支了数年时间。
一个真正理解企业价值的人,不知道70PE对一个业绩增速很难再达到年化20%的公司意味着什么吗?在严重高估的时候坚定持有,后面即便赚到了钱,也只是赌赢了。
还有那位著名的茅台大V,在2021年3月坚持看多,2022年10月,2024年9月,2025年6月连续三次历史级别的下跌后,公开看空茅台,这是价值投资吗?
我理解的价值投资,就是2021年年初,贵州茅台达到50多PE的时候坚决看空,而现在它来到20PE之下,股息率3.6%,ROE超过30%的时候,坚决看多!
刚在某平台的后台收到一位长期关注者的留言——“您好,中国平安分红了,目前这个价格,还合适复投吗?”
我的回复是:“交易是很个人的事,只有自己能评判。想想当初你买中国平安的时候,出发点是什么,现在还在吗?”
这个回复不是套话,而是价值投资者的根本交易逻辑。不管是高位还是低位,做交易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吧。
6月19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该公司2025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于2025年3月20日至2025年6月17日通过二级市场完成购股,共购得公司A股股票(股票代码:601318.SH)1137.9524万股,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62%,成交金额合计人民币6.05亿元(含费用),成交均价约为人民币53.19元/股。
上述购股资金均来源于员工的薪酬收入及业绩奖金额度。自愿参与中国平安2025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核心关键人员共2263人。
7月25日,保险业协会公布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随后发布关于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等信息的公告,决定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
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
刚在某平台的后台收到一位长期关注者的留言——“您好,中国平安分红了,目前这个价格,还合适复投吗?”
我的回复是:“交易是很个人的事,只有自己能评判。想想当初你买中国平安的时候,出发点是什么,现在还在吗?”
这个回复不是套话,而是价值投资者的根本交易逻辑。不管是高位还是低位,做交易之前,先问问自己这个问题吧。
6月19日,中国平安发布公告称,该公司2025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于2025年3月20日至2025年6月17日通过二级市场完成购股,共购得公司A股股票(股票代码:601318.SH)1137.9524万股,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0.062%,成交金额合计人民币6.05亿元(含费用),成交均价约为人民币53.19元/股。
上述购股资金均来源于员工的薪酬收入及业绩奖金额度。自愿参与中国平安2025年度核心人员持股计划的核心关键人员共2263人。
7月25日,保险业协会公布当前普通型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研究值为1.99%,中国平安等保险公司随后发布关于人身保险产品预定利率等信息的公告,决定调整新备案保险产品的预定利率最高值。
其中,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2.0%,分红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最高值为1.75%,万能型保险产品最低保证利率最高值为1.0%。
平安人寿于6月17日增持629.55万股招商银行H股股份之后,于当日达到该行H股股本的15%,根据香港市场规则,触发举牌。
在此之前,平安人寿曾在1月10日、3月13日分别举牌招行H股,所持该行H股数量占其H股总数分别突破5%、10%。而此番举牌,也是平安人寿半年内第三次举牌招行H股。
一家公司的现金流能力,不能只看利润表,甚至也不能只看现金流量表,只有分红才是最有价值的检验。自上市以来,中国平安累计融资总额388.70亿元,而累计分红总额则达到了3468.98亿元,分红融资比高达8.92。
在过去的13年里,中国平安一直保持了分红递增的态势,即便在所有上市公司中,都是凤毛麟角的存在,这也是很多投资者长期追随中国平安的重要原因。
因为相信马总,所以投资中国平安我很安心!
中国平安我已经持股多年了,从以前第一重仓亏损股,通过多年分红及最近的上涨,目前已经赢利不少,这就是坚持的力量。目前第一重仓股变成茅台,读了朱酒老师三本书,特别是白酒股很多观点与老师看法很有共鸣,《看透白酒股》目前在看第二遍,并写了一篇书评网页链接,望朱酒老师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