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态年轮:两轮危机里的白酒、茅台与人性》 ——边航《看透白酒股》与董宝珍《茅台大博弈》的时空对话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8

如果把中国资本市场比作一条赤水河,那么白酒便是河床上最古老、最顽固的礁石。浪花每十年拍岸一次,礁石依旧,人影却换了一拨又一拨。2013 与 2025,两次寒潮相隔十二年,同样刺骨的库存、批价、利润三连杀,同样把投资者拖进暗流。董宝珍与边航——一位是“裸奔”唱多的偏执狂,一位是“先亏后悟”的地产老兵——各自把两次危机写进书里,一曰“博弈”,一曰“看透”。

一、2013:信仰塌方与“精神经济学”的诞生
2013 年“八项规定”落地,茅台批价从 2000 元俯冲至 850 元,股价百元关口岌岌可危。董宝珍在《茅台大博弈》里用“精神经济学”为茅台重新定价:酒价≈人均月工资的 1/3-1/2,文化符号价值随中产规模膨胀而指数级放大。于是,他在跌停板上“用肉身接飞刀”,基金净值一度腰斩有余,却终在数年后迎来近十倍回报。边航则在《看透白酒股》中复盘自己同一年“茅台上逃离”的狼狈:“包括我自己在内,也是在2013年卖出茅台,直到三年后才买回来,错过了10倍市盈率之下重仓茅台的机会”。同一轮危机,两种结局:董以信仰穿越黑夜,边以反思重塑框架。十二年后再看,两条路径并非对立,而是价值投资的阴阳两面——一面是“相信”,一面是“反醒”。

二、2025:分化时代的“液态年轮”
2025 年,白酒再陷寒冬:普飞批价 1850,酒鬼酒利润缩水 93%,行业库存可用“堰塞湖”形容。然而,裂缝之中也有光:茅台利润首季逆增 11%,中报利润普遍预计也在9%。边航在书中把这一阶段命名为“茅台最佳击球区”——当贵州茅台们的股息率,已经超过某些传统红利股的时候,是白酒行业的至暗时刻,但这也是投资者梦寐以求的最佳击球区。董宝珍则在最新的文章中把 2025 视为 2013 的“镜像”——茅台估值再次踩到 20 倍以下,股息率站上 4%,股价已然合理,但如果市场先生恐慌,可能向15倍PE靠拢。同样的冰点,不同的表达,却共同指向价值投资的元命题:库存可以被时间去化,价格可以被购买力拉回,唯一无法被修复的是恐慌中割肉的灵魂。

三、至暗时刻,我们可以相信谁?
茅台大博弈》最终超越投资教科书,成为中国商业文明的微观标本。一瓶酒的沉浮里,交织着权力消费退场与民间购买力觉醒的转型阵痛,礼文化基因与现代金融逻辑的碰撞融合。当董宝珍在茅台车间与女工攀谈,在央视投资者说里面裸奔时,他实际上在完成一场对中国式价值创造的祛魅与重构。 “股价的一半是基本面,另一半是想象。 茅台博弈的永恒魅力,恰在于这场基本面与人性、理性与欲望的缠绵角力。而董宝珍以肉身作注写下的这份记录,已然成为价值投资神殿中的一部现代启示录。

《看透白酒股》的终极价值,在于将投资升华为一场与时间的对话。当行业在“库存去化”与“消费修复”的赛跑中艰难跋涉,边航提醒我们:价值的真金终将在时间熔炉中淬炼而出。书中那句“一切热爱,都献给投资”,既是对3500点大盘下仍徘徊2800点的白酒股的期许,也是对每位投资者的灵魂叩问——在信仰溃散的至暗时刻,我们能否如窖藏基酒般沉心静气,等待岁月赐予的醇厚回甘? 边航用十二载光阴酿造的这册“投资酒谱”,教我们在行业冰河期辨识真正的陈酿基因——那些能穿越周期的企业,终将在估值修复与产业升级的双重奏中,酝酿出醉人的芬芳。如酒香定律,当悲观情绪如浓雾弥漫,正是价值微光穿透之时。

四、把岁月酿成酒,把名字写进年轮
读罢两书,恍若看见同一坛老酒被开封三次:第一次辛辣,第二次醇厚,第三次空杯留香——那是理性、诗意与江湖义气混合的余味。2013 与 2025,两轮危机像两道年轮,把白酒行业刻进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骨骼,也把董宝珍、边航这样的名字刻进了年轮。
未来,当下一批投资者在下一个十年再遇寒潮,他们或许已不记得 2013 年的裸奔,也忘了 2025 年的 1850 元批价,但他们一定会再次翻开这两本书——因为只要赤水河还在流淌,只要礼文化还在中国人的血脉里发酵,白酒的周期就会像年轮一样,一圈一圈地生长。而真正的投资者,终将在年轮深处,酿出自己的那一缕酱香。$贵州茅台(SH600519)$ $五粮液(SZ000858)$ $古井贡酒(SZ0005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