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70后的自我学习之路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00回复:262喜欢:178

一、惜字如金的日子

70后,在生活环境的切换速度上,堪称前无古人,大概率也是后无来者的一代。上一代人贫困的日子经历了太久,以后的孩子物质将越来越丰富,都没有70后那么多的反差和迭代。这一代人出生的时候,物质还是很匮乏的,好在没有像父辈那样经历过饥饿的残忍,更没有像祖辈那样饱受战争的洗礼。但现在的孩子们习以为常的食品、玩具和衣服,在当年都是没人会奢望的东西,因为大家根本就没听说过。

在上学之前,我印象中一直是被散养的,幼儿园都是自己去上,每天走十几分钟的路吧,对四五岁的孩子来说,算是很长了。虽然没有什么精致的玩具,但孩子们的快乐依然容易实现。水塘、树叶、野草、泥巴、冰雪都是最好的玩具,最重要的是别的孩子手里也一样都是这些天然制品。


除了课本以外,最早的学习途径并不是读书,因为除了极少的几份写满了议论文的报纸和杂志外,谁家里也没有几本书。那时候,电视机刚刚进入普通家庭,但也是某个相对富裕的家里才会有这种稀罕物。傍晚时候,各家孩子会自觉地搬着板凳跑到那个有电视的家里,也不用跟主人打招呼,自己就排成了观众席。

最受欢迎的,是日本的动画片和香港的电视连续剧。我们在动画片里展开了无限幻想,在港剧里发现,原来世界上还有这么多好吃、好玩的东西。那里的世界有各种颜色,尽管我们看的都是黑白电视。直到现在,粤语歌曲对我都有极深的影响,那是从前的声音。


上学识字后,对阅读的渴望只能用如饥似渴来形容,我一直在都不明白那些传说中的书都在哪里!饥不择食之际,连掉在地上的报纸碎片都能蹲在那读上半天。后来街边上出现了一种小书摊,花上几分钱便可以坐在那里把一本连环画读完。可口袋里空空如也,只能厚着脸皮躲在人家后面,偷偷地看上两眼。当对方的白眼飘来之时,便赶紧转移视线,装出一副无辜的样子。

又过了几年,家里环境好了一点,偶尔会有几分钱零花钱。一个嘴馋的孩子,站在雪糕车旁,心里反复斗争。到底是用这钱买雪糕,还是用来读连环画?最终,天生善于估值的我做出了一个伟大的决定,雪糕吃完就忘记什么味道了,但书读完还可以反复回味。从此之后,见了雪糕车总是躲得远远的。


年龄渐长,连环画提不起兴趣了,就开始读书摊上的小说。那里的小说基本上只有两种,一种是言情类的,另一种是武侠小说。卿卿我我对一个十岁的孩子是无聊的,于是所有的钱都花在了武侠小说上。大侠们的世界永远会让一个孩子充满憧憬,但总觉得少了些什么,世界上还有很多东西,只是我从来没有听说过。直到上了高中,生活半径扩大了很多,才开始拥有了自己的图书馆借书证。那时候电视剧基本绝缘了,课下时间都在一本本真正的书里悄然流逝。

那三年,书读的很杂,一段时间里,我几乎是在报复性阅读。不管什么类别的书,只要是自己听说过名字的,都先借回来看看再说。小说、诗歌、散文、历史、哲学、心理学、人物传记等等,都是我经常借阅的,里面有很多东西读不懂,但读过了就感到充实,那种饿了很久的肚子终于吃饱了的感觉,现在只在某只股票上会出现了。


上了大学,来到北京,眼前完全不是一个天地了。除了有更多经典著作可以阅读外,学校里到处都是播放美国电影的录像厅。与港片相比,好莱坞大片的精良制作和艺术价值,都胜出太多,这样就占用了很多读书时间。那一个个录像厅,让很多思想和现实结合了起来,世界是真实存在的。

更难得的是,学校里经常会请到很多知名人士来讲座,我在那里亲眼见到了余华、陈鼓应、戚务生、牛群、张路等平时只能在电视里见到的人物,和西川一起纪念过海子和骆一禾,并在那个纪念仪式上听到了顾城的消息。遗憾的是金庸讲座的时候我没在现场,因为去晚了,几百人的大教室都挤满了,连门外的走廊里都站满了人。

见贤思齐是少年心志,在大学里见过的很多人,可能是我毕生都难以企及的。但他们给了我希望,让我看到了不一样的人生,这是源源不尽的前行动力。


二、和地产一起成长

我是学国际经济的,但当时对经济类工作并不喜欢。毕业后,我没有继续从事原来的专业,而是来到了大连,一切从头开始。对大海的憧憬终于变成了现实,但另一个现实则是:在读了十几年书之后,该明确自己的人生方向了。

每个年轻人的心里都有一个梦,但回归现实的时候,很多人都找不到那个让梦落脚的地方。我是幸运的,尽管当初进入地产行业的时候,还不知道这个行业未来要经历怎样的高速发展,会引起多么大的社会争议。


90年代的地产和现在比起来,完全是两回事,就是简单地盖盖房子,然后打打广告。很长一段时间里,地产营销就是广告营销,把广告做好就是把营销做好了。当时的广告以平面为主,可从小到大,我就没上过几节美术课,小学时候没有,中学时候的美术课也基本都改成数学或者语文课了。

动手能力不行,就尽量提升自己的鉴赏力。我读了很多画家的传记,最喜欢的是欧文斯通的《渴望生活·梵高传》和《毕沙罗传》。更直接的方式,则是学习那些优秀的作品。当时国内地产广告做得最好的公司大部分都是在北京,发布地产广告最多的媒体是《北京青年报》。北青报每周都有一天,拿出几十个版面集中发布地产广告,这一天的报纸是我必买的,我会把好的设计和文案直接剪下来,整理成册,反复研究。


这种提升开始还算快,但时间久了,觉得自己还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于是阔别多年以后,我又回到了北京。我把多年看北青报广告的经验拿了出来,筛出一系列公司,挨个打电话求职。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我服务了三家公司,经历了三个不同的流派。很多东西当时消化不了就攒起来,像骆驼一样,在需要的时候释放能量。

最终,我还是更喜欢那个有海的地方。大连,大是大海的大,连是山海相连。原谅我这一生不羁放纵爱自由,我再次离开了北京,这次终于有了一种艺成下山的感觉。

回到大连之后,我把广告中所学到的东西,和地产实践结合起来,针对大连楼市的特点,建立了全新的策划体系和市场研究体系。在当时这属于降维打击,一个又一个项目不断取得成功,自己也觉得把握了地产营销的关键所在,并不断在各种场合和媒体发布研究成果,确实很有成就感。


三、与投资白头偕老

但2008年那一轮危机,摧毁了一切。自有商品房概念以来,这是从没有过的至暗时刻。看着一个个项目颗粒无收,看着身边的同事流着眼泪离开,那种心痛至今记忆如新。更可怕的是那种无力感,这种事件远远超出了个人的理解范畴。

为了理解金融危机是怎么产生的,我在2008年正式开始了投资生涯,但入市时做的不是股票,而是黄金。2007年受身边的朋友带动,我开始关心股票,可当时的市场已经太过火热,我这个场外人明显感觉有些问题。乱世买黄金,就开了一个黄金账户。


那时候对投资完全不懂,一边学习一边操作,也不敢往账户里投太多钱,这点自知之明还是有的。我入市的时候正赶上黄金市场的高点,买入没过几天就一路下跌,虽然仓里的钱不多,但心里终归不太舒服。但由此带来的收获也是非常大的,几个月之后,我基本上明白了这次金融危机的根源所在,也明白了投资的诸多逻辑。亏掉的钱用来当学费,自己感觉还是很值的。

2009年,我正式开通了股票账户,之后就基本上没做过黄金交易。黄金的实质就是美元的镜像工具,其内在价值远远抵不上它的市场价格。而股票则不同,企业是能创造价值的,这不是一个零和游戏。从这个角度来看,我在还不懂价值投资的时候,就已经是一个价值投资者了。

我买入的第一只股票就是万科,这是对行业领袖的尊重。除此之外,我的持仓股大多都是自己熟悉的银行、地产、家电、白酒这样的行业。在我听说能力圈这个词之前,就一直坚守在自己的能力圈内。


股市进入的时候,也是一个历史性的高点,之后便是一个长达5年的下跌。仓里的投入一直不多,我很清楚,这是交学费的过程,少一点就省一点。十多年后,反思自己的投资经历时,我真的很感谢能在熊市开始投资,艰苦是最好的成长环境,它逼迫我们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直面自己。经历了这种铁与血的考验,才能在2015年股灾、2016年A股熔断和2020年美股熔断中,保持了清醒的认识。

最开始做投资的时候,只是想明白世界到底发生了什么。可学费交得多了,才发觉自己竟然已经爱上了这个行当。过去这十年,工作以外的时间,我大部分都是在学习市场、学习企业、学习股票。上大学的时候,那么厌倦的经济学、金融学课本,20年后我却一本一本地捡了回来,这真是命运使然。


2018年底,正式开始做职业投资后,我拥有了梦寐以求的自由时间流。阅读、调研、寻师访友比以前方便得多,对投资的理解也有了很大变化。如果说过去那些年对我影响较大的,是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罗斯和芒格,现在指引我的则是老子。

道家追求的是无为,是道法自然,投资做了这么长时间后,越来越感觉这是一件自己和自己战斗的事情。患得患失,皆源己心;恐惧贪婪,为而不争。


入乎其内,也要出乎其外。近两年,我开始不断尝试新的成长方式。之前上雪球只是闲聊,从2018年开始,我先后发了300多篇长文,雪球的阅读量超过了两亿。相比阅读,写作是一个更好地整理自己思维的方式,那些在阅读时可以跳过去的思维空白,写作的时候就必须要去面对。300多篇文章的背后,是不断夯实自己思想盲点的过程。

个人心得:写一万字胜过阅读百万!2020年,我开始尝试视频直播的形式。如果说写作是最好的自我提升方式,那么直播就是一个群体环境帮助自己成长的过程,很多思路我是在直播的时候融会贯通的,我每次说“谢谢大家”的时候,都是由衷的。


最近,我在快手上又在做新的尝试。直播需要提前蓄势,需要长时间的准备,而一些小视频则可以把自己随机的收获汇聚起来。目前计划做成“股票小课”、“调研现场”、“市场快评”等几个系列,希望能有新的收获吧。

经历过寒冬,才懂得温暖的可贵。作为一个爱学习的70后,这一路虽然辛苦,但那种每天都是上升期的感觉,就是幸福。我们生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70后是有和没有的问题,85后是好和更好的问题,00后则已经把好当成了一种习惯。在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我们每个个体都是幸运的,我们要做的事很简单:买入中国最优秀的企业,等待它们成为世界上最优秀的企业。

好好珍惜,我们生活在一个比巴菲特更幸运的时代!

全部讨论

猪和酒,暴涨50个点了。

2020-12-29 18:13

00后市值7位数的路过

2020-12-29 22:32

发现唯一共同点是同为70后

09年,我已经坚定价投满仓伊利拿了四年了,可惜那时候刚毕业没两年没钱加仓。那年伊利从6.45一路狂飙到18块多,要是没记错的话

2021-01-15 22:04

小时候,村里经常有小拖拉机拉来城里的垃圾倒在场上,经常里面就夹杂着连环画或者故事书什么的,我们放学的时候就会去翻垃圾堆,盼望着能有所收获,现在想想真是可怜....

2021-01-15 13:14

60后的我,也坚持学习,已是一种习惯,包括上雪球学习好文章,思考好逻辑。

给老师点赞,一直走在学习的路上。这种持续不断的动力和能量是不是来源于对生命更深的感悟或者是对世界不停歇的好奇?丰富生命,珍惜和享受当下。感谢老师的文字和真诚。

2020-12-31 13:07

大家都谈彼得林奇、巴菲特、索罗斯和芒格这些大师的伟大影响,其实如果你没有基础的金融学 经济学 投资学的基础,这些理念反而如空中楼阁,能成功的没有几个,就如我们读了大学出来工作觉得大学东西没有用上,但实际你看看,如果没有大学的那个过程,其实你现在的工作可能无从下手,或者天花板很低。

2020-12-29 18:14

短短一文,慢慢道出人生。虽然不能复制,但是也值得借鉴心路历程,很棒。

2021-01-17 22:04

看了你一篇文章就关注你了,写的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