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谈AI牛市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3

20年入市,当时是韭菜水平,没有思路,但对行情的体会是20年6月份券商涨的那一波,因为20年2月份居家隔离不用去上班,刷微博关注到徐晓峰说中 美股暴跌 一战成名,然后6月份狗哥开直播天天讲券商要涨。当时买了中信建投,体会到买了就涨的感觉。还有印象的应该是宁德时代2020年7月份过百元的股价,当时知道的股票很少,只知道茅台是百元股。

再后来,21年初牛市结束,但是当时的水平完全感受不到,21年上半年稀里糊涂买了很多乱七八糟的股票把20年的盈利全部亏掉,然后印象是21年中关注到生命法庭,了解到磷三杰概念,以及磷酸铁锂路线对磷矿企业潜在的利好,就加了自选。21年10月12日周二,还记得中午跑到了一家北方很罕见的沙茶面馆吃饭,中午湖北宜化公告与宁德时代的合作消息,面条都没吃完,下午1点刚开盘没过几秒就全仓打进去,人生第一次打板,到了周四早盘快速下跌到-8%,吓得赶紧清仓,结果不仅没赚钱反而亏钱。后面一路看着湖北宜化从20涨到30多,十分悔恨。

22年指数持续暴跌,才回过头来慢慢系统学习,对锂矿、正负极材料、电池厂整个涨幅链条有概念,才意识到原来所谓的指数没到4000点,其实已经是一次波澜壮阔的牛市了。

———————————————————————————————————————

作为ICT从业者,23年全年实际上是被教育的一年,当时做政企业务,算是最早一批了解到XC概念以及产业路线,然而恰恰是因为对XC有所了解,反而错失了22年底从竞业达开始一直持续到23年6月份的数字票牛市,当时从XC、国产软件最后无缝衔接到chatgpt,自己仅仅只参与了中国软件,盈利了30%就撤出,反而是身边传统行业的朋友,大赚150%,才开始深刻反思,也是学习到行业发展与投资盈利的区别,记得当时从雪球看到一段话,基金经理去到公司调研,公司高管员工都对自家股票涨幅不可思议。

我的个人体会是,当处在一个流动性比较良好的环境中,股市自然会根据国家政策导向、行业未来趋势(可能很远但是方向正确)捧起一到两个主流板块,个股的涨幅往往并不与公司质地与业务真实情况挂钩,而场外资金,就会因为图形、消息、共识、或有意引导,多种因素共振,选择某些标的。

可能拉长时间维度到5-10年,股价会反应到企业真实情况,但是对于我这类非价值投资者太过遥远。所以我想,买股票能挣钱,除了必要的知识储备,更关键的应该是有一种能接受、服从市场的心态,最后可能还需要反应速度快一点,可能也是23年上半年那一波朋友盈利远高于自己的原因。

———————————————————————————————————————

23年下半年,从债券群里学习到顶层化债设计,明确看空基于负债投资的GDP驱动逻辑。到了年底,很多项目需要从甲方要尾款,例如参与某个zf xc项目,机要局与大数据管理局两部门的验收标准异常严格,与早年土建项目风格完全迥异。

身边做IDC运维的前辈,23年开始拒绝很多回款有风险的项目,凭借成本优势主动寻求海外业务机会。夏天与其同行到上海参观,观摩到某厂家的集装箱机房,订单2年排满,老板介绍,很多国内客户从海外账户下单,自有Nv服务器,集装箱机房有两点优势:1、哪里电费便宜去哪,安装调试时间极短,2、提前规避M禁售的政策风险。此类机房业务大多承接了来自头部企业设在东南亚分公司的AI业务需求。印象颇深的是同行的朋友脑洞大开,设想了一条公海游轮里配置柴油发电机安装一批集装箱机房开展离岸训练的情景。

巧合的是,8月份看到新闻,秦淮数据被贝恩资本收购。网页链接

—————————-—————————————————————————————

23年年底,外地朋友介绍了当地智算中心2期项目,了解到1期使用atlas现金流不佳,2期锁定N卡,当时政策敏感,因为开票问题绝大多数央国企无法投标,部分民营集成商更加灵活,与身边某厂AI服务器产品线的朋友交流,当时MI100/200还勉强可以下定,N卡根本无货,上半年有限的到货量都被北京上海区域的头部企业全款提走,发货顺序蕴含巨大利益,圈里还传某大厂积压的A800和H800定金体量有数十亿。后续又对接了几个货源,价格一天一变,无奈放弃。

与并行的朋友交流,明确看空智算中心模式,有AI需求的头部企业会自行出海,且对卡数算力规模要求大,国内IDC无法满足。我的观点与他一致,因此24年年后虽然满仓,但是没有选择比较熟悉的服务器业务,再一次错过翻倍机会。

——————————————-————————————————————————

之前写过一篇文章看多海光信息,原因有3点:1、GPU业务实现双精度FP64,即便AI需求消失,仅凭借HPC业务也可以造血迭代;2、CPU业务X86生态的XC需求体量够大,可以支撑海光现金流;3、与多个厂家后台交流,海光观感较好

围绕第2点原因,分享三个小故事:

1、当时某客户需求几百台XC笔记本,交流时被问及哪家CPU后期双系统安装windows蓝屏次数低;

2、同期还有另一客户已交付使用数十台XC PC,希望额外采购一套x86服务器作为虚拟机实现windows的云桌面功能,因业务需要的专业软件不适配麒麟系统

3、很多厂家参与建设项目,核心诉求不是硬件销售,而是XC数据库,此前不了解数据库行业,后期学习到蚂蚁金服OceanBase与华为GaussDB是头部两名,腾讯云人大金仓达梦也各有所长,若是重要客户,利润率可以压缩到很夸张的程度。

从主观角度来判断,当下AI产业的发展好比2011年歼20首飞,当时航发选用AL31,后期升级WS15,鸭翼布局飞控系统比航发更早突破。类比的话,CPO光模块是飞控,国内领先,GPU是航发,早晚会有突破。

若从XC产业的角度评估,24年底前政策不明朗,哪类生态能突出重围,影响的因素很多,CPU路线不确定,GPU可能还没有路线。再做一次不恰当的类比,可能与三元电池/铁锂电池类似?

———————————————————————————————————————

交易有交易的思路,也应该参考借鉴对AI产业发展的思考,个人水平十分有限,有几点疑惑,想抛转引玉一块探讨:

问题1、如果说AI PC与AI 手机是对推理侧算力的利空,那么未来训练侧的需求是否由大模型厂家边际决定?目前谁在持续迭代开发大模型?

个人仅体验过文心一言、通义、讯飞星火,最近月之暗面的KIMI很火,还没有来得及体验,但网上评价很高,还有之前看过一些文章北京智源可能是国内AI产业的黄埔军校。上述产品对应的厂家都基于哪类算力服务器进行开发?

问题2、近期看到马斯克开源grok,是否未来一段时间拿来主义更加实用?最近读到两篇文章思路交锋但各自精彩:

朱啸虎讲了一个中国现实主义AIGC故事网页链接

月之暗面杨植麟谈大模型创业:Sora是确定性方向 不想做中国的OpenAI

网页链接

问题3、近期涨幅大的标的,很多业绩良好,但是其中AI含量大还是XC含量大?当下市场除了情绪因素外,驱动股价上涨的产业因素是什么?行大的文章提到过半导体板块内某些细分行业23年四季度边际向好,是因为国产化率提升?还是消费电子行业复苏?还是因为AI发展导致上游资本开支提升?当然也可能多种因素共振,未来如果AI经历情绪回调,半导体是否会被连带,还是某些产业上的边际变化逻辑确凿会得到机构资金支持,实现题材与业绩的分离?

———————————————————————————————————————

@行中衡 @周期合伙人

$海光信息(SH688041)$ $高新发展(SZ000628)$ $中科曙光(SH603019)$

#雪球星计划# #国产替代#

全部讨论

03-13 08:36

海光反倒跌倒,回到起点的架势。曙光一骑绝尘地暴涨。

哈哈,最后亏钱的都是你这种聪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