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港股通红利税减免很有必要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上周传出港股红利税减免的消息后,各种分析和讨论很多,大部分都集中在“税收公平”以及“提高市场的流动性”上。我认为这些因素固然重要,但更核心的问题应该是“保持港交所正常的融资能力”,而如果考虑到这个问题,减免港股通的红利税就显得更加有必要。

一、港股的融资额连年下降,2024年一季度融资额跌至全球第十

根据德勤的统计:

2020年:香港交易所上市145只新股,IPO融资额3973亿港元,全球排名第二。

2021年:香港交易所上市97只新股,IPO融资额3314亿港元,全球排名第四。

2022年:香港交易所上市84只新股,IPO融资额996亿港元,全球排名第四。

2023年:香港交易所上市65只新股,IPO融资额仅为458亿元,全球排名第六。其融资额只有2020年的十分之一左右。

进入到2024年,港交所的融资能力也没有改善,2024一季度香港IPO融资数量为18只新股,融资额仅为67亿港元,新股数量和融资总额分别同比下跌33%和30%,首季融资额是2009年以来同期的最低值(而2009年第一季度还处于全球金融危机),一季度融资额在全球交易所中跌至第十位

二、IPO数量下降的多重负面影响

港交所的IPO融资金额大幅下降,具有多重的负面影响:

1. 不利于市场流动性和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作为一个金融中心,能将资产上市并融资是首要功能。如果没有新的优质公司上市,后续的分红收益、相关的衍生品交易便无从谈起,因此IPO是一个金融市场的基石。香港的官方定位是国际金融中心,其各项金融能力的理想排名应该是全球前四。而2024年一季度的IPO融资额竟然跌至全球第十,这已经与合理的预期有很大差距。

2. 不利于内地公司利用海外资源:金融资本的投入并不只是金钱,也涉及到多种商业资源的投入,例如管理能力、前沿科技和战略合作关系等。以往不少海外的风险基金、股权基金通过入股中国公司并套现扮演串联这些资源的角色。出于币值以及外汇管制等问题,相较于A股,它们更加愿意投资未来可以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因此港股保持正常的融资功能对于吸引这些资源、提高中国公司的国际知名度来说非常关键。

3. 不利于香港的经济:截至2022年,香港的金融业占其GDP为22.4%,提供了27万份就业岗位,占香港总就业人数的7.5%。香港金融业停滞不前不利于香港经济发展。

三、支持内地龙头公司到香港上市,红利税是一大障碍

港股的IPO市场如何进一步扩容?其实在4月19日的《5项资本市场对港合作措施》中就已经给出了解题思路——支持内地行业龙头到香港上市。这是一个一举多得的方法:①港交所可以提交融资额以及流动性;②内地企业可以更好利用外资并提高自身的国际知名度;③外资可以直接在港交所投资中国企业,而不必承担额外交易成本。

而在这个措施实行的过程中,红利税实际上构成了一个很大的障碍。由于红利税的存在,同样的股份在香港上市很有可能会比A股折价20%-30%左右,对于第一次上市的公司而言是估值的损失,而对于希望到港股实现双重上市的A股公司,则意味着原有股东的利益受损(因为需要折价发行新的股份,摊薄了原有股东的利益),这应该让许多内地公司是否赴港上市产生了顾虑,从而没有全面发挥出香港股票市场的价值。

四、总结

综上,港交所的融资能力开始有下降的趋势,而目前可见的解决思路是进一步鼓励内地公司到香港上市。以往在市场交易旺盛的时候,红利税的遗留问题没有解决的急迫性,但是在当前港股融资能力及交易量下降的情况下,红利税的减免很有可能成为一个成本较低、效益较高的一个激励,甚至具有一定的必要性。

全部讨论

有理有利,支持降税,希望利好抓紧时间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