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20回复:134喜欢:134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东方海外国际(00316)$
@HIS1963 这次换仓的果断体现了黑丝哥的魄力,短期内能对中远的基本面了解的这么深刻体现出过人的认知与判断力,难怪能在股市中长盛不衰,佩服,佩服!
既然这篇帖子是对中远的“理解篇”,作为一个坚定的老水手,我也想补充两点目前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终将会被证实的观点供黑丝哥参考!
1)我做化工品的外贸出口已经20年了,在海运这一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年之前,船公司想涨价的时候都是50-100(最多200美金/TEU)一点一点的涨,而且每次想涨价是都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态度。比如我们准备涨100,你们看能否接受,如果接受不了,能否接受涨50-75? 自从经历了疫情的疯狂之后,船公司联盟的格局已成,并且探明了货主以及终端客户的接受能力,现在涨价基本就是300,500,800,1000 起步。 以前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调一次价格,现在可以一周涨一次。 这种变化对今后的影响就是一旦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运费会很快的涨到极端暴利的程度,省去了运费缓慢攀升的过程。 而且高度拔的越高,就算之后回调,也可以在高位停留更多的时间,并且让稳定后的运费中枢抬高。 举个例子,我主要做的印度市场,19年之前运费水平常年在100-300美金(小柜)之间波动。 现在即使在运费大幅下降后,印度的运费也基本保持在800-1200之间波动了。
2)现在市场上不看好集运的一个主流观点就是新增运力太多,超过了实际需求的增长。然后就简单的得出全行业必将恢复到以往价格战的格局,最终导致都赚不到钱,甚至亏损。 对于这种观点,我1-2年前还会偶尔反驳一下,现在直接无视。 黑丝哥这么看好海控,我也想把这个观点再次分享给黑丝哥参考。 行业联盟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已经多次证明不会再出现无序竞争,以后行情平稳的时候,大概率就是缓慢下降,降到一定的程度随便找个理由拉一波,再慢慢下跌,中间通过停航,空班+共舱来调节运费的变化。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并且认可了。 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之前一直强调的“低端玩家血拼价格,高端玩家制定规则”。 为什么几大巨头从前年开始大量造船,而且都是新能源船,为什么欧洲碳排放标准现在先试运行,27-28年再正式执行? 27-28年不就是几大巨头新能源船交付完毕的时候吗?那时借着环保的名义,大力推进严格执行碳排放新政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 到时候不达标的船不准停靠港口,这不就是一次性大规模的运力出清吗? 就算可以停靠,也会大幅收费,那样其他船公司的运费还有何竞争优势呢? 所以现在几大巨头大量订造新能源船,这些新增运力根本不是为了加剧未来的竞争,而是为了利用规则的配合直接把竞争对手淘汰出局的先手高招。 这其实是在下一盘棋,一盘兵不血刃就能颠覆战局,赢得未来5-10年绝对优势的一盘大棋。 想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因为大量新增运力而过分担忧了!
以上两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建议!

精彩讨论

HIS196301-12 17:44

我们想法基本一样。昨天贴子我就说,资本主义利益集团,为了超额利润,几百亿美元欧洲能源大动脉的北溪都自己炸了,还有什么干不出来的?
而且前二年运价暴涨,吸过血的鲨鱼会再吃素吗?
我只是一颗普通的韭菜,去年曾经重仓过,后来放弃了,所有的信念坚定,都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怀疑犹豫纠结动摇这些艰难痛苦的过程。

苗乡侗寨多姿多彩01-12 15:59

我刚打赏了这个帖子 ¥19.19,也推荐给你。

西虹市-王多余01-12 16:32

有那么一群人,都幻想着海运公司能赔本拉活呢,滑天下之大稽

老律师价投05-02 09:04

$中远海控(SH601919)$ $中远海控(01919)$ $东方海外国际(00316)$
@HIS1963 这次换仓的果断体现了黑丝哥的魄力,短期内能对中远的基本面了解的这么深刻体现出过人的认知与判断力,难怪能在股市中长盛不衰,佩服,佩服!既然这篇帖子是对中远的“理解篇”,作为一个坚定的老水手,我也想补充两点目前还没有被大多数人接受,但我相信随着时间推移,终将会被证实的观点供黑丝哥参考!1)我做化工品的外贸出口已经20年了,在海运这一块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19年之前,船公司想涨价的时候都是50-100(最多200美金/TEU)一点一点的涨,而且每次想涨价是都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态度。比如我们准备涨100,你们看能否接受,如果接受不了,能否接受涨50-75? 自从经历了疫情的疯狂之后,船公司联盟的格局已成,并且探明了货主以及终端客户的接受能力,现在涨价基本就是300,500,800,1000 起步。 以前是半个月或者一个月调一次价格,现在可以一周涨一次。 这种变化对今后的影响就是一旦遇到什么突发情况,运费会很快的涨到极端暴利的程度,省去了运费缓慢攀升的过程。 而且高度拔的越高,就算之后回调,也可以在高位停留更多的时间,并且让稳定后的运费中枢抬高。 举个例子,我主要做的印度市场,19年之前运费水平常年在100-300美金(小柜)之间波动。 现在即使在运费大幅下降后,印度的运费也基本保持在800-1200之间波动了。2)现在市场上不看好集运的一个主流观点就是新增运力太多,超过了实际需求的增长。然后就简单的得出全行业必将恢复到以往价格战的格局,最终导致都赚不到钱,甚至亏损。 对于这种观点,我1-2年前还会偶尔反驳一下,现在直接无视。 黑丝哥这么看好海控,我也想把这个观点再次分享给黑丝哥参考。 行业联盟的协调性和一致性已经多次证明不会再出现无序竞争,以后行情平稳的时候,大概率就是缓慢下降,降到一定的程度随便找个理由拉一波,再慢慢下跌,中间通过停航,空班+共舱来调节运费的变化。这一点很多人都知道并且认可了。 但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之前一直强调的“低端玩家血拼价格,高端玩家制定规则”。 为什么几大巨头从前年开始大量造船,而且都是新能源船,为什么欧洲碳排放标准现在先试运行,27-28年再正式执行? 27-28年不就是几大巨头新能源船交付完毕的时候吗?那时借着环保的名义,大力推进严格执行碳排放新政不是水到渠成的事吗? 到时候不达标的船不准停靠港口,这不就是一次性大规模的运力出清吗? 就算可以停靠,也会大幅收费,那样其他船公司的运费还有何竞争优势呢? 所以现在几大巨头大量订造新能源船,这些新增运力根本不是为了加剧未来的竞争,而是为了利用规则的配合直接把竞争对手淘汰出局的先手高招。 这其实是在下一盘棋,一盘兵不血刃就能颠覆战局,赢得未来5-10年绝对优势的一盘大棋。 想明白了这一点,就不会再因为大量新增运力而过分担忧了!以上两点,仅供参考,不做投资建议!

小水滴嘀嘀01-12 16:19

空运太贵,我们4G5G基站大规模出口都是走海运,每年500亿美元的进出口订货量。海运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供应链命脉,我觉得中国企业全球化刚刚起步,华为带好头,中石油,比亚迪…们会越来越多出海,需要中远海控把made in china送到地球上各个角落去

全部讨论

01-13 10:46

我也认同好戏的高潮部分在2025年的下半年。

01-12 15:59

我也想到这个问题,三大船运联盟,确实有垄断的趋势,不会像之前一样互相亏本来了

01-12 15:00

海控今年增加了三条印度航线,莫不是看中了印度市场运价行情,手里船舶运力增多了,

04-22 10:18

最后讲供给的一段狠狠赞同了,从现在的在手订单数据来看,目前大船东的“绿色”船舶占比比小船东要高出不少,对环保的提前布局是未来制胜的关键,前几个月又跑去IMO倡议加大环保力度,后面相关政策落地,那就是马上落后运力开始淘汰,所谓的供给过剩就又变了

01-12 20:08

羊毛出在羊身上,运费增加,你的化工品出口业务受不受影响?

低端玩家拼价格,高端玩家定规则。新能源船的规则,是重新洗牌的玩法。谁抢得先手,谁就有资格入局。

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吃过鲍鱼海鲜之后,总想想方设法继续吃,再也无法回到吃糠咽菜的日子了。

01-12 18:04

总有人想教育周期而不是被周期教育,祝你好运

01-12 18:59

请问海运这一行业有没有,类似于像欧佩克一样的行业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