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挖掘:如何观察凯莱英的产能利用率?

发布于: 雪球转发:13回复:72喜欢:34

最近看了海通证券一篇研报,感觉启发比较大,核心内容如下:

1、像凯莱英这样的CDMO企业,扩张逻辑跟以人力为本的CRO企业(如泰格医药等)不太一样,更重要的是依靠固定资产增加带来的产能增加以实现扩张。换句话说,CRO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主要看单人创收(毕竟研发工作靠人做,且个人认为更好的指标是单人投效比=单人创收/单人成本),CDMO企业的产能利用率主要看收入/固定资产原值。

2、为什么是收入/固定资产原值?核心逻辑在于单位固定资产创造的收入越多,则固定资产的使用率越高,即产能利用率越高。

3、根据凯莱英招股说明书披露: 公司作为一家医药外包公司,主要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除商业化阶段培南类药物 cGMP 关键中间体项目应客户要求进行 1 个月消耗的备货外,其余产品均按客户定制化需求进行生产。也就是说,假设公司有意将固定资产维持在一个合理区间,收入/固定资产原值比值越大,则说明公司产能利用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4、为什么使用固定资产原值,而不是净值?主要是因为有折旧的干扰,如果公司改变会计政策,则会使得该数据发生较大变化。此外,在进行同行业对比时,由于各家公司使用的会计口径不一致,也可能出现数据失真的情况。

先说结论,笔者认为:

1、由于凯莱英自从招股说明书之后,就再也没有披露过产能利用率,所以每年年报的收入/固定资产原值可以当做产能利用率的替代指标进行观察

2、由于在建工程转固的时点不确定,如果发生由在建工程转固引发收入/固定资产原值比值降低(即产能利用率降低)的情形,假设行业景气度持续、凯莱英以销定产销售模式有效,则可预期凯莱英收入/固定资产原值会回到比率平均水平(均值回归),且该种均值回归以收入增加的形式实现。换句话说,收入/固定资产原值在一定条件下可视作凯莱英收入成长的先行指标

那么,具体该怎么使用这个指标呢?笔者认为,可以分为下述两个方面:

1、如何定下产能利用率的基准?

凯莱英自从上市以后,就再未披露过产能利用率,只在招股书里披露过,具体如下:

对应到招股书里的数据,凯莱英2013-2016H1对应的收入/固定资产原值如下:

2013:0.92

2014:1.13

2015:1.17

2016H1:0.62

需要说明的是,2016年数据为半年度数据,产能利用率应该做了年化处理,因此我们只关注2013-2015年的数据,可以发现,凯莱英2013-2015年产能利用率平均数在77.6%左右,对应的平均收入/固定资产原值约在1.08左右。

由此我们做一个推论门槛:凯莱英的收入/固定资产原值在1.08-1.17之间时,产能利用率应该在75%-80%之间。

据此,我们看一下2016-2018年凯莱英收入/固定资产原值的数据:

可以发现,凯莱英2016-2018年的收入/固定资产原值持续保持在高水平,如果从门槛值来看,近三年凯莱英的产能利用率应在80%以上,甚至是90%以上。

此外,凯莱英2016-2018年固定资产原值CAGR为19.98%。

2、行业平均水平如何?

(1)合全药业

从上图可以发现,合全的比值在1.12-1.28左右,产能利用率按照凯莱英门槛值推算也在80%以上,但是呈现逐年下滑的趋势,这与其规模较大、固定资产扩张较快。

此外,合全药业2016-2018年固定资产原值CAGR为23.51%。

(2)博腾股份

从上图可以发现,博腾的比值在0.76-0.83左右,产能利用率按照凯莱英门槛值推算在80%以下,且呈现总体下滑的趋势,反映了产能利用较为不足。

此外,博腾股份2016-2018年固定资产原值CAGR为-0.87%。

3、比较结论

仅从2016-2018年全年视角来看,凯莱英的产能利用率在固定资产不断扩张(复合增长19.98%)的情况下持续维持高位。

合全药业相对产能利用率要低一些,但是依然优秀,且其固定资产规模扩张比凯莱英还要快一些(复合增长23.51%)。

相比之下,博腾股份就相形见绌得多,不仅基本停止了固定资产扩规模(复合增长-0.87%),且产能利用率总体仍在下滑趋势当中。

@不明真相的群众 @今日话题 $凯莱英(SZ002821)$ $药明康德(SH603259)$ $博腾股份(SZ300363)$

全部讨论

2019-09-26 19:12

这娃还是少年,有些人却已想到他要老死,呵呵

2019-09-12 19:48

投资兄和一叶兄,我们的思维碰撞非常精彩,大家多探讨!

2019-09-12 13:11

我觉得诸位都没说到点子上,产能是果,订单的接单量是因,分析果时财务数据就都出来了,市场会有提前反应,应该分析因。虽然海通的坪效概念不错,但是依旧会滞后。

2019-10-11 16:03

走势有点滞,趋势还行。

2019-09-24 14:18

我最近去凯莱英比较多,说说我的看法吧

2019-09-17 07:31

我只想问各位大V一句,大公司对小分子创新药投入不断的减少,貌似不是一年两年了,那么,凯子包括合全最近几年的中高速增长怎么来的?未来几年这种状况会有突变吗

这个社会可以离开小分子?我们日常生活90百分的药都是小分子,大分子无非利润高,护城河高点,这个社会用药是不可能离开小分子未来几年看不到这个趋势

2019-09-12 10:37

凯莱英产能利用率

博腾现在是战略收缩的,卖浙江工厂就说明扩张过度,设备闲置过高,固定资产投资和项目需求不匹配的结果。同时我相信药石科技接手后,也会吐出来。从出口数据看,药石科技的风险也很大。

2019-09-12 08:37

CDMO企业有三个通病,产能闲置是CMO领域的行业的第一个通病,第二就是供应链脆弱,上游中小原料供应商出事,自己躺枪。第三就是项目合规性报批水平低(如果出事故,那么项目没报批,环安评没做,采购和销售的发票产品名栏造假或者用其他已报批的产品替代,都是不合规的,都是要付法律责任的)。博腾、联化、九洲、雅本等有的毛病,凯莱英也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