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段永平:

一、2010-04-25

在这里有很多问题是关于估值的,所以简单谈谈自己的想法。

我个人觉得如果需要计算器按半天才能算出来那么一点利润的投资还是不投的 好。

我认为估值就是个毛估估的东西,如果要用到计算器才能算出来的便宜就不够便 宜了。

好像芒格也说过,从来没见巴菲特按着计算器去估值一家企业,我好像也没真正 用过计算器做估值。

我总是认为大致的估值主要用于判断下行的空间,定性的分析才是真正利润的 来源,这也可能是价值投资里最难的东西。

一般而言,赚到几十倍甚至更多的股票绝不是靠估值估出来的,不然没道理投资 人一开始不全盘压上(当时我要知道网易会涨 160 倍,我还不把他全买下来?)。

正是由于定性分析有很多不确定性,所以多数情况下人们往往即使看好也不敢下 大注,或就算下大注也不敢全力以赴。

当然,确实也有一些按按计算器就觉得很便宜的时候,比如巴菲特买的中石油,我买的万科。但这种情况往往是一些特例。

我觉得估值在决定卖股票时也是毛估估的,比如当万科涨到 3500-3600 多亿时,我曾强烈建议我一个朋友应该卖掉,因为我觉得万科要持续赚 300 多亿是件很困 难的事,你花 3000 多亿去赚不到 100 亿的年利润实在不是个好主意。如果你真 的喜欢万科,可以等一等,将来可能会有机会用同样的钱买回更多的股份回来。

说实话,我挺喜欢万科的,我想有一天我可能会再投万科的。下次投的时候争取 多买些,拿得时间长一点。

巴菲特确实说过伟大的公司和生意是不需要卖的,可他老人家到现在为止没卖过 的公司也是极少的。另外,我觉得巴菲特说这话的潜台词是其实伟大的公司市场 往往不会给一个疯狂的价钱,如果你仅仅是因为有一点点高估就卖出的话,可能

会失去买回来的机会。而且,在美国,投资交的是利得税,不卖不算获利,一卖 就可能要交很高的税,不合算。以上纯属个人猜测。

二、2011-01-08

1、要学会“估值”是要花很长时间的,绝不是很多人以为的不知道哪里有一个神秘的公式,每当要估值时就用公式算一下就可以了。这个很长的时间大概不是用小时或天来计算的,大概用很多年作为单位比较合适。

2、对某个企业的“估值”经常也是要花很长的时间的。我对“估值”的定义基本上就是对企业的了解,只有当我觉得很了解很了解一个企业的时候,我才能对企业有一个大概的“估值”,这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

当然,过去对企业的了解的积累也是非常有用的,这就是有时候好的投资的决策看起来并没有花很多时间来决定,实际上却是很多年了解的积累的结果。比如,巴菲特决定投高盛可能只花了 20 分钟,但那其实是他 50 年理解的积累。我当年“敢”重仓网易也不是看起来那么容易的。我错失苹果也同样是因为积累不够,找不到很了解的感觉。

总而言之,“估值”是需要“功夫”的。

三、2011-01-27

公司的内在价值就是其未来自由现金流的折现,所谓现在公司的净值 应该是被包括在未来现金流里面的。未来现金流折现只是一个概念或思考方式。

一般来讲,任何人只要试图用未来现金流的计算公式去计算公司的内在价值时,就说明其实他还不太懂他在干什么。

唐朝:

自由现金流折现法是唯一能在逻辑上说得通的估值方法,简单理解就是一家企业值多少钱,要看从现在到它消失的全部时间段里,我能从中拿回多少钱,这些未来可以拿到的钱折合现在的钱是多少。

举个简单的例子,假如有一个100%确定3年后还本的债券,年息为5%,面值为100元,如果你想获得10%的回报率,这个债券多少钱你会买?这就是一个最简单的现金流折现估值法模型。

怎么算呢?第一年末,你会得到5元;第二年末,你又会得到5元钱;第三年末,你会得到105元;这个债券总共回收的现金是5+5+105=115元,要价115元,你会买吗?当然不会,除非脑壳进水。你拿今天的115换未来三年陆续拿回来的115,这属于有病。

多少钱才值得买呢?首先因为是100%确定3年后还本,所以,我们不考虑风险问题。在你期望获得10%的年回报的情况下,第一年末的5元值多少钱呢?值5/(1+10%)≈4.55元,这个计算的含义是,如果现在给我4.55元,然后假如工商银行有一个10%利率的存款,我存进去,一年后我就可以连本带息得到5元,因而在10%的收益率要求下,一年后的5元等价于现在的4.55元。

同样,第二年末的5元,就等于5÷(1+10%)÷(1+10%)=4.13元。原理是将第二年末的5元,等于第一年末4.55元,然后第一年末的4.55又等于现在的4.13元。

同理,第三年末的105元,就等于105÷(1+10%)÷(1+10%)÷(1+10%)=78.89元,含义同样,现在你给我78.89元,我去存年收益10%的存款,三年后同样能拿到105元,因此在10%的收益率假设下,三年后的105元就等价于今天的78.89元。

综上所述,如果我想获得10%的回报,这张债券我最高出价只能是4.55+4.13+78.89=87.57元。

上面这个计算过程,就叫做现金流折现,而这个10%就叫折现率。

它的逻辑非常清晰,这张债券全部生命周期里(三年),带给我的全部现金流是三年内的利息15元,加上三年后还本100元,合计115元,按照10%的折现率计算,它的价值就是87.57元。估值结束。

然而,很遗憾,股市里可没有这么纯正的投资品。

股市的难题

首先,公司股票没有到期还本之说;其次,公司经营利润可不一定和债券利息一样,全是白花花的现金,有些利润可能是会计做账作出来的,是欠条,水中花镜中月;再次,即便是含(现)金量十足的利润,但公司也不能像债券利息一样全部给你,它经常还要投钱进去更新设备或者扩产什么的,需要资本再投入;最后,公司每年赚多少钱可没人给你打保票。

这四个难题,就造成了股票无法象债券一样清晰的计算出来一个准确的价值,这才是“估值”的“估”字的含义。估值第一定律:精确到小数点后的所谓估值,都是逗你玩儿。

怎么解决呢?

首先,公司股票没有到期还本一说,我们的“本”就得依赖下一位接盘侠出价才能拿回来。接盘侠在什么价格“一定”会来,这是股市里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只有这个确定了,我们的“本”才能保住,避免了我们想别人的“息”,别人谋走了我们的“本”;

其次,公司的利润要区分是真赚钱(现金)了,还是只赚账上数字。如果只是账上数字,你还得估算它何时变成钱,能变成多少钱;

再次,如果你计算出公司创造出的含金量十足的利润数字,由于这利润也不能分光,公司可能还要更新设备或者扩产什么的。我们还需要去厘清,哪些投入是维持现有获利能力必须耗费掉的钱,哪些是为了扩大获利能力的新投资。对于维持现有获利能力的钱,我们将它当做费用处理(就叫维持费吧)。每年获取的含金量十足的利润里,减去维持费,剩下的就是自由现金流。

最后,把每年能创造出来的自由现金流,加上你计算的接盘侠会给的钱,一起按照你想要的回报率(折现率),按照不同年限收到的钱分别折现后加总,就得到了这个公司的估值。

讨厌的“但是”来了:

由于这些东西都是你的估算,既没有国务院文件规定,也没有银行担保,所以我们还需要给这个估值打个折扣,算成你承担未知风险的代价(风险溢价)。终于,你可以下手的价格,出来了。

除了你要求的折现率是个确定的数字以外(你可以任意精确到小数点后面N位,只是折现率越高,显然自己能出的价格就越低,买不到的可能性就越大),另外的东西都是变量:①接盘侠出价;②利润真假;③每年的自由现金流(它几乎不可能是一模一样多,可能还有波动);④折扣。这四个变量+折现率,任何一个因素的变化,都可能造成“估值”的不同。

赔钱的投资决定,一定是以下一种或几种因素:

①过高的估计了接盘侠出价,被自己的乐观骗;

②将假利润当做了真利润,被公司会计骗;

③高估了每年产生的自由现金流,被自己的乐观骗;

④折扣要求太少,被不确定性骗。

不容易吧?本来就不容易。谁说投资赚钱容易,那一定是骗你的。投资很简单,但并不容易。Investing is simple,but not easy.

要赚钱的投资决策,一定是

①保守估计接盘侠的出价;

②仔细甄别真假报表利润;

③确认自己能够“大体”估算该企业的自由现金流;

④至少留出30%以上折扣。

当然,虽然不容易,但也很简单,比如老唐就多次在雪球说过,我的估值法很简单,两句话:①三年后15倍市盈率卖出能获利100%,我就会买;②高杠杆企业打7折。

这里代表着:

①三年内有机会在15倍市盈率水平交给接盘侠;

②能确认利润为真;

③能大体预测出三年后的利润水平;

④留有一定的折扣,实际上三年能赚百分之五六十就已经满意了。

以天朝股市的特性,①概率实在是太大了,常常有惊喜。难点在②,但最难是③。

认真读财报——解决②;理解企业、选择那些至少能看清楚三年以后净利润水平的企业——解决问题③,这没有捷径,凡是说有捷径的,要么傻要么坏。

然后嘛,简单了,傻傻地等个便宜价格,再待其远高于15pe的合适时机将筹码交给接盘侠。重复。

这就是笨笨夹头(价投)投资生活的全部

作者:大唐炼金师
链接:网页链接
来源:雪球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风险提示:本文所提到的观点仅代表个人的意见,所涉及标的不作推荐,据此买卖,风险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