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1回复:1喜欢:11

$昱能科技(SH688348)$ $禾迈股份(SH688032)$ $德业股份(SH605117)$ 微逆行业的市场空间到底有多大

一、行业应用

    光伏逆变器的主要作用为实现电能的转换,将光伏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化为电网传输和用户使用的交流电,是光伏系统的组成要素之一。根据技术路径不同,光伏逆变器主要包括集中式逆变器、组串式逆变器和微型逆变器。从应用场景来看,微型逆变器通常适用于分布式发电系统,常用于户用屋顶和工商业屋顶等场景;集中式逆变器主要用于集中式发电系统,常用于大面积且光照强烈的场景,如荒漠、山地等;组串式逆变器功率范围较广,兼容分布式和集中式发电场景。

1.1  户用式光伏

案例:

某小区户系统,共安装了36块组件,分布在朝南、南面朝西、南面朝东、北面朝西、北面朝东等5个屋面上,且组件在不同时刻有不同程度的阴影遮挡。即使是这样,系统的发电仍犹如“开挂”:我们通过微逆智能监控系统EMA看一下系统一天的发电量变化,监控可以清楚、直观地看到每一块组件的发电变化。

为什么微逆系统发电量如此惊人?

原因一:启动电压低 早晨5点开始发电

从当天的发电量曲线可以看出,该系统在当天早上5:00开始启动发电,晚上近19:00停止工作,日工作时间长达14小时。一般来说,微型逆变器的启动电压在20V左右,工作电压为16~55V,对比来看,组串式逆变器的启动电压为60V左右,工作电压在50~1000V。超低的启动电压使得微逆系统的日均工作时间远高于组串式逆变器系统,随之而来相同条件下,带来发电量的提升。

业主家的屋顶上安装了36块组件,在太阳的照射下,屋顶东面的小阁楼在将会形成的阴影会投射在组件上,造成遮挡。

根据监控系统,在早晨10点半的时候,我们可以观察到行列号为5,8的组件发电量远远低于其他组件,基本上只有其他组件的1/5。在下午14:00左右,序列号2,6的这块组件发电量远远低于其他组件,而与它共用同一台微逆的另外三块组件(标记红框内四块组件共用一台微逆),发电量正常,完全没有因为单块组件的阴影遮挡而影响另外组件的发电情况。


原因二:不惧阴影遮挡 系统无“短板效应”

在下午14:00左右,序列号2,6的这块组件发电量远远低于其他组件,而与它共用同一台微逆的另外三块组件(标记红框内四块组件共用一台微逆),发电量正常,完全没有因为单块组件的阴影遮挡而影响另外组件的发电情况。

一般的组串式系统,组件之间都是串联结构,当任意一块组件发生遮挡或者出现问题时,整串组件都受到影响,系统发电量将受到很大影响。微型逆变器系统中每台逆变器都具有独立的MPPT功能,可将每块组件的输出优化在最大功率点附近。由于没有‘短板’效应,部分组件阴影遮挡并不会对整串组件的发电量造成影响,使得每块组件输出最大化。

原因三:独立MPPT 轻松应对多朝向屋顶

该系统的光伏组件分布在不同朝向的5个屋面上,且组件在不同时刻有不同程度的阴影遮挡。一般来说,在同一时刻,每个朝向的的光伏板受到的光照强度不同,那么输出的功率就会不同,而在串型系统中所具有的“短板效应”将大大影响系统的发电量。


那么为什么咱们松江区的这个系统,即使在安装屋顶多朝向、多处阴影遮挡的情况下,系统发电量还是杠杠的呢?


奥秘就在于微型逆变器系统中每块组件都具有独立的MPPT!微逆系统为全并联设计电路,每块组件都具有独立MPPT,可以实现最大功率输出,消除了组件朝向、角度不同及周边阴影遮挡而造成的失配问题,消除短板效应,大大提高了发电量。

1.2 小型工商业

案例:近期,位于浙江嘉兴的一大型纺织厂在其屋顶安装了一座光伏电站,共计1.99MW,项目全部采用输出功率为3520W的昱能科技微型逆变器QT2D,并以自发自用、余电上网的模式投入使用。

系统运行后,不仅满足了企业日常的用电需求,同时也降低了企业能耗与用电支出,帮助企业获得显而易见的绿色低碳收益。光伏电站的建设,为这家传统的纺织企业注入了新色新动能,同时也给当地其他企业落实“双碳目标”起到了示范和带头作用。

该工厂以生产化纤织品为主,整个厂区对于防火安全格外重视,尤其是车间厂房。厂房中分布着大量的机器设备,负荷密度高。因此在项目选型设计之初,业主对于系统的安全性做了多次评估,最终选用昱能科技微型逆变器QT2D。不同于组串式逆变器系统,QT2D采用低压设计方案,系统运行时无直流高压,能够消除“高压直流拉弧火灾风险”“施救风险”,有效避免火灾的发生,保障电站直流端的极致安全,为厂房的安全”保驾护航“。作为当地具有相当规模的纺织工厂,该工厂拥有多个生产车间和大量的机器设备,用电量十分巨大,属于负荷密度高的工商业。业主正是苦于实际用电现状,决定安装光伏系统,解决用电巨大问题的同时,也能更好帮助企业降低能耗,实现绿色低碳转型发展。系统运行以来,微型逆变器QT2D依托自身强大的最大功率点追踪(MPPT)功能,有效克服“短板效应”,无惧阴影遮挡,大幅降低发电量损失。此外,相较于单相并网系统,QT2D作为三相智能微型逆变器,可以持续输出三相平衡交流电,进一步降低系统成本,提高电能质量。

值得一提的是,微型逆变器QT2D自带数字化智能运维系统,通过EMA智能运维平台,我们可以查看组件的发电、位置等信息,当设备出现故障时,用户点击系统中的问题组件,就可以查看组件的序列号等位置信息,清楚的找到“问题组件”,一步到位实现精准定位,甚至可以远程诊断电站故障,无需现场运维,大幅节省运维成本。

二、微逆行业未来几年的增长率(分布式行业增长与渗透率提升)

     初始成本下降+ 发电效率提升,光伏成为最便宜的能源

光伏系统成本 持续 下降 ,发电效率不断提升。 。目前,光伏发电已经基本实现与火电平价。CPIA数据显示,2022年地面电站的初始成本预计下降为3.93元/W,较2016年下降46%;工商业分布式电站初始投资成本预计为 3.53 元/W,较 2017 年下降 58%。初始成本和效率提升带动光伏发电的LCOE迅速下降。LAZRD数据显示,2009-2021年,光伏发电LCOE累计下降 90%,达到 36 美元/MWh,是成本最低的能源方式。

2.1:全球分布式光伏未来几年增长率

分布式光伏具有单个项目容量小、可安装范围广、并网流程简单、收益率高的特点。按照使用场景分类,可以分为工商业分布式和户用分布式。在全球光伏市场中,由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集中式光伏快速发展,2011-2016 年全球分布式装机占比呈现下降的趋势。随着分布式光伏装机成本与集中式差距逐步缩小,分布式装机开始发力。同时,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推进屋顶光伏计划,全球分布式光伏占比得以逐渐回升。2021 年,全球新增分布式项目约 77GW,占比达到 44%。

1.1 欧洲市场

2021 年,欧盟户用和工商业装机达到 15.7GW,同比增长 23%,合计占比达到 58%。

2022 年欧盟委员会发布 REPower EU 计划,旨在摆脱对俄罗斯化石燃料的依赖。计划提出到 2026 年,所有面积大于 250 平的新建公共和商业建筑必须安装屋顶光伏;到 2027年,所有面积大于 250 平的公共和商业建筑必须安装屋顶光伏;到 2029 年,所有新建住宅安装屋顶光伏。

1.2 美国市场

2021 年,美国新增分布式项目约 6.4GW,同比增长 20%,占比 27%。美国联邦政

府的税收抵减政策可以降低光伏装机成本,州政府推行的净计量电价政策允许用光伏发

电抵扣电网用电费用。2022 年 8 月,拜登政府签署《通货膨胀削减法案》,将投资税收

微型逆变器 行业深度研究报告


抵免政策(ITC)延长至 2032 年,工商业发电项目投资税收抵免比例由目前的 26%提升

至 30%。

1.3 中国市场

2021 年,中国新增分布式项目约 29GW,同比增长 88%,占比达到 55%。为了推

进分布式光伏发展,中国近两年陆续推出屋顶光伏政策。1)2021 年 6 月国家能源局下

发“整县推进”的通知,针对试点县市党政机关/公共建筑屋顶/工商业厂房/农村居民屋

顶安装光伏比例不低于 50%/40%/30%20%;2)分布式国补退坡之后,各地方政府也陆续出台分布式地方补贴,如浙江瑞安 2022-2023 年对屋顶光伏项目按实际发电量给予 0.1 元/KWh 补贴;3)2022 年 6 月出台《“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强调,到 2025 年公共机构新建建筑屋顶光伏覆盖率力争达到 50%。

根据华创证券的保守测算,分布式光伏 未来几年复合增长率可以维持在31%左右。

2.2 微逆行业渗透率

按价值量计算,2020 年集中式/组串式/微型逆变器的份额分别为 24%/68%/8%。

由于微逆的每瓦单价最高,按出货量口径,预计微逆的份额大概只有4%。

 

未来随着:

1、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组件级关断的强制要求

2、微逆的持续降本

3、微逆本身发电效率优势不断被用户认知

4、微逆公司渠道的不断扩展

上述因素的发酵,未来渗透率会不断提升,根据华创证券的预测, 2025/2030 年微逆渗透率分别达到 8.7%、16.2%。

综上:

分布式光伏本身的增长率 叠加  渗透率提升, 微型逆变器行业  有望在未来10年内保持年均保持50%左右的复合增长率。   

如此高增长、高壁垒的细分行业,给多少估值合适呢?  对于行业重点公司, 个人觉得可以参照4到5年前的动力电池,3年前的医美。  

全部讨论

2023-01-18 14:27

自从做市商来了之后 煜能就比禾迈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