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回复@drunkpiano: 上市公司本身的母公司单体报表中体现出有3个亿的借款,不是指向上市公司的股东借,看单体资产负债表能看出来。我不理解的是有这么多资金为什么要借这笔钱。
对他的合同负债的剧烈变化还是不太能理解,甚至怀疑有没有借订单资金循环造利润的嫌疑,不过我也没发现这个公司这么做有何意义。
还是看不透。//@drunkpiano:回复@来股市打酱油:在供应链上就是挺牛的,你看他近几年的现金流,都是远超过净利润的。这点应该没啥问题,因为我看新洋丰也有这个特点。
短期借款这个,您怎么看出来是找母公司借的,确实按说这么多现金没必要借款,但好处是规模不大。
引用:
2024-03-12 14:13
$史丹利(SZ002588)$ 看完财务数据,有些问题目前没考虑清楚:
1、货币资金37亿,但23年存在3个亿的短期借款,还是母公司借的。
2、23年年初合同负债17个亿,期中只剩下5个亿左右了,年初的合同负债较前年是大幅增加,为什么会存在这么大额的合同负债,公司产品在供应链上有这么强势地位?

全部讨论

03-12 17:05

明白了。看三季报已经降到1.5亿了,这个我觉得问题不大。
合同负债,我还是说行业特点,我个人感觉他这个行业并没有很高的技术壁垒,核心在于品牌和销售渠道,最近几年行业集中度是逐步提高的,下游是分散的经销商,企业对下游有较高的话语权也能理解。你看新洋丰,22年合同负债也是大幅增加,只是增长比例没有史丹利这么高。前五大客户占比非常低,才贡献3个亿收入,要造假搞出10几个亿的合同负债,要一大批企业吧,感觉难度比较大。而且史丹利虽然分红小气,但上市之后没有过再融资,大股东也没怎么套现,确实没有太大必要搞这么多现金来造利润。去年有几个一致行动人想减持,最后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股价太低,都没卖成。如果真有那个心思,感觉也可以操纵一下吧。另外,他家对投资者关系还比较认真,比如你看他最新在投资者关系平台上回复的,比起很多企业的“谢谢关心,”还是比较详细的。顺便说一下另一家造业绩的复合肥企业,应该过的比较惨,现在债务重组还没搞完,作为下游经销商可能再交预付款心里也要思量下吧。因为区域跟史丹利重叠度比较高,对史丹利是利好了,有可能给史丹利也贡献了部分增量。
所以总体来说还是比较放心的。
我是已经买入了,屁股决定脑袋,供参考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