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1,数字中国

翻了下某华录。确实,价值投资可以和量化投资结合,但如果做主观的投资经理,却完全没有价值准则,那只需要量化不需要主观投资经理这个角色。(如果得罪了,请原谅我的粗鲁和无知。)

A, 某华录目前拿了某市的标,3亿多,我就假设它未来可以拿30个,3年大约100亿收入。这一波搞完了,政府的数字架构搭起来,后面是否还有投入?19年5G起来,后面连续几年都没有增量,只能低估值。不搞6G的话,只剩下维护性开支,其实客户生命周期已经结束了。

B, 资产负债表之前有40-50亿的存货,后面转到一个听上去很牛的科目里,叫合同资产。嗯,会计准则创新也很伟大。总之,不管叫什么,长期挂在账上,没有计提过损失。这两年只有几亿的收入,前几年光景好的时候也不过是10亿的收入,却有50亿的长期挂账。

只是觉得人家养猪,作为全球最大的养殖企业,母猪和仔猪都不让计算价值了,但一个软件类的企业,超过收入规模5倍的合同资产,却都觉得正常了?里面也是母猪吗?Well, fine。

2,芯片第三方测试

这个赛道是挺有意思的。大概可以说的几个点。

A, 传统封测厂强项是封不是测,偏重于流片。所以第三方纯测试,对于fabless设计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一个服务。逻辑大约理解了。

B, 有人对标台湾的京元。这我有质疑。逻辑不带这么跳跃的,直接对标全球第一大第三方测试厂,积累和客户资源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但是我看了下京元也就30亿收入,所以空间真的不大。期待高估值,大约也是不合理的。

由于美帝封锁大环境,假设国内某给海思服务的大厂,有一天能做到京元的规模,那么就是10亿的净利润水平。因为用天花板对标,只能给20倍,也才200亿。现在已经100亿,性价比极低了。

不过这个利基赛道的差异化经营的商业模式是挺好的,但是空间小了。

3,比亚迪和老巴

以前一直的疑问是,早年老巴这么一个洁癖,是怎么接受比亚迪的长期高估值的?早上偶然看了一篇Todd Comb 的采访,提到估值的问题。大约想明白了,算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