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加速下探,地量后见地价?如何应对?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市场加速下探,地量后见地价?

股谚有云,地量之后是地价。投资第一步,平安证券开个户>>>

受成交低迷影响,6月25日三大指数再度下跌,截至发稿,沪指创业板指日线五连阴,行业板块跌多涨少。

近期A股市场呈现弱势下探,市场人气涣散,成交量逐步萎缩。6月21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6196亿元,再度刷新自2月份以来的成交量新低,距离1月10日年内最低成交金额6109亿元已近在咫尺。

从各行业龙头近期的表现来看,在经历了连续走低后,贵州茅台股价较5月份高点已累计回落近20%,让出了A股市值“一哥”的宝座;中芯国际股价连续两个交易日大跌,已回吐了此前十余日的涨幅;“光伏茅”隆基绿能更是一路走低,股价较历史高点回落近8成,市值已跌破1100亿……行业龙头纷纷折戟,对A股市场人气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市场人气低迷、股价连续走低,上市公司纷纷抛出回购计划,希望能够提振人气。数据统计显示,今年以来,已有超过1600家上市公司真金白银投入市场实施回购,合计回购金额达964.28亿元,创历史同期新高,并超过2023年A股市场全年的回购金额914.15亿元。尽管如此,截至目前,A股市场成交量水平仍未有起色,市场人气恢复仍需时日。

以史为鉴!复盘A股五大地量时刻

成交量代表的是人气,股票市场人气高,成交量自然会放大,而当市场人气低迷时,成交量会变得非常低,交易清淡。此时,场外投资者信心不足,不敢轻易入场;场内被套牢的投资者没有杀跌意愿,锁仓不动,于是就造成了地量的出现。

A股的地量是判断股指处于底部区域的重要条件之一。历史上,股指的低点往往与成交量低点存在较高相关性。从A股历史走势上来看,股指地量与地价的关系多数时间会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地量出现后市场人气快速恢复,成交量出现爆发式增长。例如2010年上证指数2319点之前出现地量(461亿元),随后成交金额快速增长,股指大幅反弹。2012年上证指数1949点之前出现地量(331亿元),随后同样出现量价齐升,进入中期反弹。

2、地量出现后市场交投意愿始终保持低迷态势,股指呈现出磨底行情。例如2019年1月2440.91点之前,上证指数在长达两个月的时间里单日成交金额都维持在1000亿元上下,期间多次跌破900亿元。而股指的阶段性低点则是在2019年1月才迟迟出现。而距离我们比较近的去年12月26日,沪深两市成交6099亿元,此后主要股指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盘整震荡后加速探底,直至今年的2月6日才展开了新一轮趋势性反弹。

上图是我们梳理的2016年以来A股地量的相关数据。从数据中不难看出:

仅有2020年A股地价先于地量出现。其他时间,均是A股出现地量后,上证指数又经历了一段时间的震荡后才探明了地价。

2016、2018年地量对应A股总市值的换手率均在0.4%附近,而随着A股量化交易的盛行,2020年后地量时对应总市值换手率达到近0.8%。近期的地量出现在6月21日,沪深两市合计成交6196亿元,对应总市值的换手率接近2020年、2022年的地量位置。

值得注意的是,在此前地量地价出现后,上证指数均有20%-30%的涨幅,也使得投资者对于近期地量再现后A股未来的行情期待满满。

成交量大幅萎缩后,如何应对?

从地量地价后的A股行情演绎来看,领涨板块各不相同:2016年由于市场信心遭受了较沉重的打击,因此业绩确定性强、经营稳健的沪深300成分股成为了助推股指反弹的主要力量;2019年行情展开后,券商、养猪以及5G成为了带领指数反弹的先锋;2020年5月末展开的反弹中,券商毫无争议的成为了行情的领头羊,短短2个月时间就收获50%左右的涨幅,大消费、科技等板块在此期间也录得了不俗涨幅。2022年11月后,金融、消费与AI加持下的TMT板块成为盘面的持续性热点。

“地量”后是否能立刻见到“地价”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不在成交量大增之后买进,不在成交量大减之后卖出”,目前盲目的杀跌肯定是不可取的。从目前A股市场的表现来看,今年以来,A股市场持续震荡,投资者风险偏好收敛,支撑A股估值体系的逻辑已经在发生变化,投资者更看重上市公司稳定的经营与股东回报,具备高股息特征的上市公司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中投资性价比更加凸显。

此外,聚焦新质生产力转型升级的优势制造新能源车与通信等)、中国自造(高端装备与新材料等)、先进智造(AI与生物技术等)等领域也有望在未来A股行情中迎来价值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