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雪球转发:17回复:103喜欢:10

格力电器的第二曲线格力钛未来能否爆发?

格力电器2021年正式并表银隆新能源,并将其更名为格力钛。前不久格力董事长也在业绩会上表示,未来格力钛新能源将成为格力电器业绩的新增长点。那格力钛未来爆发的潜力大不大,会不会成为格力电器的第二增长曲线?我的观点如下,仅供大家参考:

1、格力钛目前的能量密度相对三元和磷酸铁锂电池较低,这是事实,这也就决定了目前格力钛的主要应用市场是储能市场以及大型公交车等。

2、格力钛不止有电池技术,还有整车资质以及整车生产技术,这是非常宝贵的能力,打通了新能源全产业链。现在格力钛的新能源车主要是6米以上的大型公交车,物流车,环卫车等,这些车型基本上是to B的业务,未来如果格力钛电池技术稍微进步,能量密度提高一下,做电动皮卡,皮卡体积可就比一般车大多了,意味这格力钛电池有应用的可能性,做特斯拉电动皮卡的电池供应商也不是没有可能。

3、关于格力钛电池的本质是“安全”、“长寿命”这是最最重要的两点,可以说是任何电池的归根揭底的核心竞争力。

4、关于能量密度和电池续航能力的问题,最近仔细考虑了比亚迪刀片电池、宁德时代麒麟电池,归根揭底其实是工艺的进步,而不是技术路线的换道。而刀片电池如此火爆,也就是因为其“安全”。说实话第一看比亚迪的刀片电池针刺实验,觉得非常牛逼。直到看到格力钛的针刺实验,切割实验,挤压实验忽然觉得这些年银隆电池真的是被耽误了,因为根基真的不错,就是工艺提升太慢或者说被耽误了。想清楚这个本质问题,我们再结合格力电器的能力来看看,格力对工艺的提升能力绝对是格力的核心竞争力,看看格力空调的口碑和格力的研发人员数量,专利数量就知道了。所以,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格力钛的未来前景非常可期。

精彩讨论

老衲爱烧鸡2022-07-01 19:40

你这种想当然的小散户,平常我都不稀得搭理你,今天破例给你讲讲科学。钛酸锂优点充电极快,十分钟左右即可充满,非常适合于公交、物流、城市环卫、矿山等固定路线行驶的车辆;安全性极高,在切割、水浸、枪击、高温等恶劣环境下不冒烟不起火不爆炸;工作温度范围广,尤其在严寒下性能不衰减,非常适合高原寒冷区域使用,可以说是高寒地区不二选择,独此一家;电池性能衰减极低,北京1路公交车已使用多年,可能你也不是北京人,不知道1路车跑的是什么地方,长安街~,会允许公交车冒烟着火么?缺点:只有一个,能量密度低30%左右。就像我之前回复里说的那样,这个应该与电池性能衰减综合考虑,你钱多,三年败光去要饭,别人钱少,却勤俭节约一辈子不挨饿。还721,腹无文章胸无锦绣,也就我今天高兴和你说两句,平常多学习,别拿你那二两面话当糖吹

架麦2023-10-31 16:08

过去钛酸锂电池的制备非常复杂,这是导致成本高企(老工艺包括对钛酸锂原料进行一次球磨、一次干燥、一次烧结、二次球磨、二次干燥、二次烧结)的最主要原因,现在的新工艺只需要一次烧结,大大大的降低了成本。

架麦2023-10-31 11:51

从公开涉及人物的消息中也透露出格力钛一些过去不曾有过的现象,比如北方奥钛的一名副厂长被当地授予五一劳动奖章,比如在珠海金湾区格力钛的三名头部研发哥儿们被授予技术攻关红色先锋称号,这些都预示格力钛在慢慢起变化………

破解百年之大变局2022-07-02 07:30

国家能源局: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看来这是直接利好格力钛新能源!

架麦2023-10-31 23:03

高功率钛酸锂电池我原推测是明年初量产,现在搜到一条消息,大概率是下个月就能投产了。

全部讨论

2022-07-02 07:30

国家能源局:中大型电化学储能电站不得选用三元锂电池、钠硫电池,看来这是直接利好格力钛新能源!

同为新电池的话,钛酸锂的确能量密度低一些。但是三年后呢,五年后呢,钛酸锂电池几乎不存在衰减效应,10多年后仍能电池如新,可以用30年。那时候其他种类电池早就变成废品了

2022-07-01 16:12

大妈说:真正的技术是买不来的。你细品

2022-07-01 16:07

格力钛三年能扭亏,
就算你牛逼没白吹。

2022-07-01 14:49

有理有据有观点,支持

2022-07-01 22:44

敢为天下厚,钛锂电池差异化性能应有一席之地,尤其是北方,尤其是储能

2022-07-01 21:16

超大型储能调峰系统,如果真要大规模建,是不考虑成本的,反而政治第一位,那就是安全!
储能有很多重,抽水蓄能,制氢,重力蓄能;当然还有化学能,化学能反而可能是最易控制的,比如钛酸锂等

2022-07-01 14:54

还有一点,董总对技术的执着和保密程度不是一般人能比的,外人很难得到确切的信息

这个可能跟张磊的战略入股有关,目前都处于保密

2022-07-09 12:31

我觉得一些特定场景(高低温)是不二选择,应该会给格力带来市值的一定家电之外的增量。但是大规模使用有一些考量:
1、初始投资大。金钱是有成本的,初始投资大,须考虑每年的资金成本能否抵消产品寿命长的优势;预算限制,运营商每年有限的投资要分散到很多方面,包括土地基建光伏等,并不是光算长期的账,也得算当前的账。
2、技术发展的不确定,开始投资较大但是寿命长这个逻辑通顺,但是其他价格更低寿命也长的电池技术几年之后会不会兴起?
3、大部分运营商都是国企,作为领导去考虑产品寿命30年的长远,而不是今年多少GW的工程上马的当下,就看他个人品格了
2、体积限制,有的地方光伏建设场地不是那么空旷地方随便用

2023-10-31 14:19

都说窥一斑而知全豹。
其实美的很多时候,也是摸着格力过河的,格力收购银隆,同样美的也收购了科陆,说明都看好储能这个赛道。
说技术我是外行,就只讨论商业化,美的收购了科陆之后,目前内部管理上还处于全面换将阶段,而对外则是打价格战抢占市场份额,所以科陆的营收一直没起色。
而格力的打法,相比美的,更稳扎稳打一些,在技术研发上,比起美的先快速圈市场的同时再想办法提高产品,目前谁更合适,还难下定论。
但是最终无论谁的打法更好,储能这个方向肯定是没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