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中国智造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0喜欢:1
汉唐都需要换代了,3年前的车型有这样的战斗力和新势力们搏杀,还期待啥自行车[捂脸]

热门回复

所以吃亏啊,现在新势力造车也没有几个扎实的,但是靠着营销和定位嘎嘎卖。比亚迪把安全看的很重,结果研发周期拉长,在看得到的配置上可能还不如这些新势力,最后销量上吃亏。我觉得某种程度也算劣币驱逐良币了

其实比亚迪一直在慢慢变好,指出一些不足只是想让他更快成长,而不是贬低

高度赞同,确实就是劣币驱逐良币.比亚迪的安全和扎实不是那么明显能感受得到,反而是那些浮躁华而不实的智驾,零百加速等喧嚣至极.

既然也是迪粉,应该也能分析出来你说的那几款不尽人意的车型问题在哪?是技术素质不够还是营销不如友商天花乱坠地吹嘘?迪子一如既往地以技术为本的文化不变,我还能坚定持有,要是为了营销影响心智地一气,那就是老迪粉该退出的时候了

是的,有些粉丝就是见不得别人说一丢丢不好的,巨脆弱,我也感受过,见不得哪怕一点点质疑[捂脸][捂脸]

对于比亚迪这样体量的公司而言,可能把安全看的很重,三高测试很难压缩周期的。现在新能源车辆的开发周期其实已经提速了,进一步的提速可能要依靠平台化。

我选择放平心态,焦虑和急躁迟早会遭反噬[大笑]

最大的问题就是比亚迪的产品定义能力有问题。二十万以下,大家最主要的需求就是代步实用,这些比亚迪都考虑到了,而且做的很好。但是二十万到三十万市场才是中国竞争最激烈的,他需要超强的产品定义能力以及营销能力。理想、问界、小米这些车企能获得成功,就是这些方面有优势,而不是说他们车造的多扎实。你就拿N7来说,N7到底是准备卖给谁?一个猎装轿跑SUV,外观很运动,内在却偏舒适的,这是我的亲身经历。但是结果呢,喜欢运动的觉得不够运动,喜欢舒适的又觉得这车不够大,最后两边都没能讨好。说到底就是客户画像不明确,我觉得比亚迪应该放弃这种既要又要的思维

想知道哪个新势力的车只用一年半?

汽车的立项是以年为单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