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倍叔”王文总的投资方法探讨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45回复:55喜欢:284

我个人认为:价值投资中国化做得最好的两位大神,首推张尧总+王文总,两人也最值得我辈好好学习。

朋友认为我对张尧总、王文总的推崇有些过头了,所以善意提醒我别上头。

朋友也是牛人,对热点把握很好,也与深圳投资圈的大牛们交流密切。

他有个朋友之前买过日斗基金,赚了很多钱,这次日斗新发行基金,准备追加多投一些,所以来征询他的意见,正好一起探讨探讨。

我:从王文总投资伊泰B股等案例可以看出,价值投资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慢腾腾”,反而可能非常快。
朋友:B股、H股确实有时代的机遇,比如彭大帅,也通过B股挣了几十倍。
我:王文总这几年重仓又兖矿能源,也有十倍收益了,说明了他的方法有长期生命力。
朋友:我在资本市场待了15年了,资本市场的策略都接触过,你说资本市场有神,或者说有像巴菲特这样的神,我觉得观察的时间还是太短了。
我:张尧总、王文总,投资历史都超过30年了,目前来看,价值投资中国化,做得最好的就是他俩。王文总认为中国最有可能复制巴菲特收益率的人就是张尧总,我也很认同。
朋友:林园和但斌以前也是投资的传奇。
我:林园,投资逻辑无法自洽(我一直不太认同);但斌,看得太宏大,立足点并不是特别严谨(我只是有限的认同)。

张尧总、王文总的立足点放在股息率+自由现金流之上,直抵投资的本质,这个立足点非常坚实。他们靠分红就能获得很高的收益率了,股价的上涨只是免费期权。
朋友:如果按照分红或者现金流这种模式去做的话,其实不可能获得特别大的超额收益。另外,随着大环境的变化,后面股息率肯定也会越来越低。
我:看重股息率,但还要考虑“股息增长率”,比如兖矿能源,成本5港元/股,当时投的时候,股息率只有10%+,但很快股息率就暴涨起来了,这几年每股分红都收回了10元。

朋友:只有一只这样的票,也不能说每个票都是这样操作的。
我:试着跳出理论体系的桎梏,理论化的语言体系很多时候会形成“知障”。张尧总和王文总活学活用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的研究行业和个股,不断的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并没有僵化的死抱哪个板块或者个股。重要的是活学活用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朋友:中国任何一个资产,只要大多数人介入进去,体系都会变形。
我:别把投资复杂化了,张尧总和王文总并没有死拿一只票,他们也在不断的研究,不断的进步。

另外,他们投资的底层逻辑决定了一定会避开太热的行业,因为太热的地方股价高,那么估值、股息率就不可能高(股息率=分红/股价),那就不符合他们的选股标准。
朋友:中国只会阶段性出现一些牛人,中国不具备长期价值投资的土壤,而且中国的企业也很少有百年的,投资者也以散户居多。
我:至少从A股30多年的历史看,张老板+王老板的方法一直适用,也一直在稳稳的赚钱(有别于林园和但斌只是阶段性盈利)。

投资要看最底层的投资逻辑。炒股的方法千千万,但投资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价值投资。

张尧总和王文总的底层逻辑是建立在企业真金白银赚了多少钱、分了多少钱之上。过去三十年,证明了他们的投资方法有效;过去几年的熊市,也证明了他们的方法做基金也有效;接下来,再看看牛市他们会有怎样的表现。

不过在牛市,他们的收益率可能做不到行业最高,因为他们的整体思路偏防御,但跑赢指数是没问题的。
朋友:朋友之前买过日斗基金,赚了钱,在问这次新基金要不要追加投资,我担心有冠军魔咒,会不会有大的回撤?
我:关于基金回撤,王文总有过详细论述。他说做基金跟个人账户有很大的区别,个人账户从100万赚到200万,回撤30%,整体仍然赚40万;但基金不同,因为很多投资者是看到赚了钱之后才追进来的,所以做基金,控制回撤非常重要。

王文总强调做基金每天都是新的起点,因为客户是每天都有可能进来的。所以,日斗投资,回撤控制得很好。
朋友:高股息策略是否会长期有效?
我:股息率策略已经充分得到历史的验证了,西格尔教授在《投资者的未来》中就有详细论述,国外这种策略很成熟了,长期年化收益12%+。

王文总“两高一低可持续”的总策略,决定了不会死拿,随着股价的上涨、股息率的降低、估值的抬高,必然也会跟进调整,所以也不用担心短期涨高了会不会有大幅回撤。

另外,高股息主要是用来验证投资标的是否能真金白银的赚钱+分钱,并不是简单的盯着高股息率无脑投资。低估值对应高成长,这才是王文总投资方法的精髓。

朋友:日斗投资年化26.5%的收益?有那么多好票吗?
我:收益率方面,低估值+高成长+集中仓位+适当融资,达到年化二三十,就很正常了。王文总个人账户持仓更集中,前面30年年化收益大概40%+。

投资本来就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所以好的标的肯定不多。

幸运的是这样的标的往往是成熟的龙头企业,很多是央企国企,容量足够大,比如陕西煤业兖矿能源贵州茅台中国移动
朋友:我还是担心市场风格的转换,冠军魔咒很难打破。
我:着眼点不同,你考虑的是怎么适应市场,而王文总考虑的是怎么利用市场。

博弈、趋势交易,立足点是市场永远是对的;价值投资,则认为市场先生喜怒无常,不要被市场先生所影响,而要用好他的情绪波动。

简而言之,市场风格之类的,对王文总他们不但没有影响,反而是利好。王文总自己也总结,当时重仓买B股,核心看的就是股息率太好了,即便退市也愿意买,根本没考虑市场会怎么样。
朋友:还是觉得中国的土壤,无法产生巴菲特这样的投资大师。
我:中国一定会出现自己的“巴菲特”。投资的本质是商业,而中国历史上不乏商贾巨富,我从不怀疑,现在和未来也会涌现。

A股过去三十年已经出现了一批牛人,目前已经算是群星璀璨了,比如其中的佼佼者,张尧总+王文总。

这些前辈高人们经过30年的摸爬滚打,无论是投资理念、方法、经验,还是个人财富、江湖地位、可以调动的资源人脉.....都已经很强了。

若再经过三十年、六十年的发展,他们的投资方法只会越来越炉火纯青,投资结果只会越来越好。总之,我对他们的未来充满信心。

——对话还是蛮有价值的,市场上很多人也有类似的疑问。今天不想动脑,先把大致要点列出来,日后再慢慢优化。愿与有缘人一起学习进步[抱拳][大笑]

全部讨论

你有见过王文,当面请教他吗?

非常认同王文总+张尧总的投资方法,值得深入研究学习

写得很好 希望不断总结发布出来
有些人觉得中国可以价值投资的股票太少了
是因为他们买了的股票就想卖出
然后又找下一个
然后不断的挑战自己的能力
张尧和王文不急着下车
而是在一块根据地上做细做大做厚
才能在这块根据地上枝繁叶茂,花团锦簇

05-20 08:23

摘要:
1,立足点放在股息率+自由现金流之上,这个非常坚实(也是投资的本质)。靠分红就能获得很高的收益率了,股价的上涨就是免费期权。
2,股息率核心还要考虑“股息增长率”,比如兖矿能源,成本5港元/股,股息增长起来也很夸张,这几年每股分红都收回了10元。
3,投资的底层逻辑标准决定了一定会避开太热的地方,因为太热的地方股价高,那么估值、股息率就不可能高(股息率=分红/股价),就不符合他们的选股标准。
4,高股息率策略真能达到年化26.5%的收益?有那么多好票吗?
4.1,收益率方面,低估值+高成长+集中仓位+适当融资,达到年化二三十,就很正常了。
4.2,投资本来就是百里挑一,甚至千里挑一,所以这样的标的肯定不多。
4.3,幸运的是这样的标的往往是成熟的龙头企业,很多是央企国企,容量很大,比如陕西煤业兖矿能源中海油
$中国海洋石油(00883)$ $兖矿能源(01171)$ $陕西煤业(SH601225)$

感谢博主分享。我也是受益于王文总的投资理念,股海沉浮,找到的核心的锚⚓。不再市场先生的影响,投资修行能过股价波动这一关,才是算真正的入门

如果只从风格和策略理解,对价投是否可持续会有异议。但价投看的是价值和价格,立足的是商业本质,经久有效。

05-20 08:02

他们选择煤炭等价值股,林园是茅台等成长股,殊途同归,各有千秋

05-19 22:42

为什么要加个总尼 是名字本来就带的吗?
直接叫名字不好吗?感觉怪异。
也没有叫巴菲特总 芒格总的啊

05-20 08:40

立足点放在股息率+自由现金流之上,这个非常坚实(也是投资的本质)。靠分红就能获得很高的收益率了,股价的上涨就是免费期权。
试着跳出理论体系的桎梏,理论化的语言体系很多时候会形成“知障”。他们活学活用价值投资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在不断的研究行业和个股,不断的寻找更好的投资机会,并没有僵化的死抱哪个板块或者个股。重要的是活学活用价值投资的底层逻辑和方法。
他们投资的底层逻辑标准决定了一定会避开太热的地方,因为太热的地方股价高,那么估值、股息率就不可能高(股息率=分红/股价),就不符合他们的选股标准。
要看最底层的投资逻辑。炒股的方法千千万,但投资的方法只有一个,那就是价值投资。
他们的底层逻辑是建立在企业真金白银赚了多少钱、分了多少钱之上。
“两高一低可持续”的总策略,决定了不会死拿,随着股价的上涨、股息率的降低、估值的抬高,必然也会跟进调整,所以也不用担心短期涨高了会不会有大幅回撤。
高股息只是验证投资标的是不是能真金白银赚钱+分钱。低估值对应高成长,这才是王总投资方法的精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