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传奇 私募大佬戴志康折戟P2P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本文约4600字,建议阅读7分钟。

引言:一直贫穷和甘于贫穷的AR君,这些年眼睁睁看着很多朋友脱贫发了迹,AR君是打心眼里替他们高兴。其中一个就是戴志康。十几年前,AR君还在某新锐的财经报纸供职的时候,曾经和刚刚贵为开发商的戴总有过一次对话:

“戴总,上次见你还是在买卖股票,怎么想起来就做房地产了呢?”

“怎么做不重要,重要的是挤进了这个行业,这个行业太好了,门槛抬高得太快。如果再晚一年,我们就没有钱跨进这个行业了。”

“那是多少钱呢?”

AR君真的很质朴。

“1个亿吧。”

“那1个亿是怎么赚来的呢?”

“有50万的时候,你可以注册一个500万的公司,利用杠杆赚钱,赚到500万的时候,你可以注册一个5000万的公司,继续放大杠杆赚钱。”

对于戴总的赚钱能力,AR君一向是不怀疑的,不然,就隳了五道口研究生院的名头。后来的戴总,穿起了中装,蓄起了胡须,玩起了文化。和后来不再做记者的AR君,再无交集。


私募界的传奇大佬戴志康自首了。被称为“私募教父”的戴总,最终折戟在自己传奇的发源地——金融。

2019年9月1日,上海警方通报了上海证大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证大公司”)非法集资案调查进展,刑拘41名犯罪嫌疑人,已查封涉案资产。公告显示,“证大公司”法定代表人戴某康、总经理戴某新等人向警方投案自首,并称在公司经营过程中存在设立资金池、挪用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且已无法兑付。

而就在几天前,戴志康还在捞财宝平台上发布致用户的公开信,表示“不会跑路、不会失联”。作为P2P平台的法人,戴总不是不跑路,现在实在是跑不了路。

从2018年开始,陆续有消息传出各地P2P平台核心人员被有关部门边控的传闻,虽然一直未被证实,但是也能看出监管对P2P核心人员的关注,至此,P2P跑路已经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当然戴志康在这一点上也没有对投资人食言,没有尝试跑路,直接向警方自首。

题外话:之前有人曾戏言,P2P平台的创始人,要么在外头(境外),要么进里头(狱内)。随着P2P清盘的进一步推进,这个戏言正在慢慢变成现实。

戴志康的传奇之路

据说戴总其人在业内风评不错,复兴集团的郭广昌肯定不这么认为。

2011年底,戴老板的证大集团先是将前上海地王外滩“8-1”地块项目50%股权转手给郭广昌的复星集团,然后又反手和绿城一起将剩下50%股权卖给了潘石屹的SOHO中国。戴老板拍拍屁股转战非洲地产市场,留下复星和SOHO中国开始长达三年的诉讼拉锯战。最终以复星出钱,SOHO中国出局为终,双方仅为这场纠纷的诉讼费就付出了762.9万元。

同时把郭广昌和潘石屹两位地产界大佬带入战局的戴老板也给世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64年出生在江苏海门的戴志康曾经是“寒门贵子”典范。江苏海门地处黄海之滨,东临黄海,南依长江,距离上海市中心不过百余公里,素有“江海门户”之称,被誉为“北上海”。海门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先驱,“状元实业家”张骞便是海门人。

1978年,贫困家庭出身的戴志康考入江苏省重点中学——海门中学。1981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主修国际金融,1985年考入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继续深造。1987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研究生部硕士毕业后,戴志康先当了3个月财经记者,然后进入中信银行行长办公室任秘书,因不服官家子弟,不到一年就辞掉了这个令人羡慕的职务。

戴志康后来接受采访的时候经常说:“那童年时的活动就是干活、劳动。”意指自己出身寒门,白手起家。很有意思的一个现象,中国的企业家在成功后一般都会强调自己是白手起家,中国的演员在成名后一般都会说自己出身豪门,原因咱也不知道,咱也不敢问。

辞职后的1988年,正是开发海南的时候,戴志康去了海南,折腾半年,一文不名的回到北京。那年冬天,戴志康和他的校友挤在一张床上度过。

1989年10月,他辞去了德累斯顿银行北京代表处月薪2000元的工作,带着妻子再次踏上海南土地。1992年,戴志康出任中国第一家公募基金———富岛基金总经理,这年他28岁,手中掌控资金为6000万元。1993年宏观调控,股市大跌,他再次遭受挫败,除了把6000万元全亏掉外,还倒贴了500万元。

1994年,戴志康带着挫折来到了他传奇开始的福地——上海,并在这里创建了证大集团。1995年,戴老板在“327国债事件”中崭露头角。有“中国证券教父”之称的管金生当时选择做多,证大则选择做空。结果,管金生大败,证大赚了几百万元。

1996年,戴志康终于迎来了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年,他再次进入股市并获得巨大收益。1999年,证大已经成为净资产2.5亿的金融集团。

2000年,证大集团开始将目光由金融转向房地产,先后开发了证大家园、水清木华国际公寓。之后又涉足商业地产和文化地产,开发了九间堂园林别墅、大拇指商业广场、上海证大丽笙酒店等项目。证大地产随之声名鹊起,戴志康身家也水涨船高。

2007年戴老板走向传奇巅峰,他当年以100亿财富排在胡润中国富豪榜第65位。

喜欢搞“大”事的戴老板

戴志康在私募赚了足够的资本后,又涉足地产、文化等产业。他本人很喜欢搞“大”事,一般开始入局都是轰轰烈烈,出道即巅峰,然后走向败局。

据媒体报道,戴志康于上海的豪宅——九间堂沿河独栋,789平,占地两亩。大!

在淡出股市后,戴志康进军房地产,仅在上海浦东就低价屯入2000多亩土地,总体拥有的土地号称足以开发十年以上。手笔大!

2005年,证大公司开发的上海浦东区的九间堂别墅开盘,其设计豪华程度和售价曾经轰动地产圈,时至今日,九间堂仍然是顶级中式豪宅的代表。气魄大!

2007年,证大以92.2亿的天价拿下上海外滩“8-1”地块,刷新了当时上海地王的记录。财大!

2013年,证大公司进军南非,从南非公司AECI手中买下1600公顷约翰内斯堡Modderfontein地区土地,并且宣称,将会用15至20年的时间,在这里建造一座新的现代化城市。用戴志康的话说目标是“建设成南非的陆家嘴”,而外媒则理解为其想建设“南非的曼哈顿”。预计投资80到100亿美元,当时证大在港交所的市值为20多亿港元。玩的大!

戴老板很喜欢艺术,并且喜欢用“喜马拉雅”这个名字搞文化事业。文化地产项目叫“喜马拉雅中心”,投资的互联网电台项目叫“喜马拉雅FM”。高山仰止的高大

然而巅峰过后,就是节节败退。2007年,戴志康最引以为傲的商业综合体——证大喜玛拉雅中心破土动工。这个项目融入了酒店、美术馆、舞台和商场,由日本知名建筑师操刀,设计理念非常超前。然而,喜马拉雅中心在文化上取得了巨大成功的同时,在商业上却未能带来直接的经济回报。这个项目足足耗去戴志康近30亿资金,而喜马拉雅只租不卖的模式,需要运营10多年才能收回所有成本。之后的百亿地王项目,戴志康本意靠这个大项目一把赚回三个喜马拉雅中心。但事与愿违,捉襟见肘的现金流让证大举步为艰,最后项目不得不割让给复星的郭广昌。至此,证大逐步沦为二流规模的房企。

败走中国之后,戴志康又兵败南非。到2015年,戴志康干脆清仓了自己手中证大房地产公司的股票,宣布退出房地产行业,当时他表示:“作为一个产业,一个生意,(房地产)对我而言已经不重要了。这个行业太拥挤了,不需要这么多公司。”

于是,戴老板再次开始了金融事业,回到了自己梦想发迹的地方,并最终把自己带向了不归路。

证大金服的网贷棋局

2015年后,戴志康为证大集团重新梳理了三大产业:互联网金融、文化和大健康。金融产业成为证大集团近几年的主航道。戴志康最早布局的是小贷,但证大系的小贷公司因为产业限制基本失败了,证大金融变成了以P2P为核心,即控股的证大金服和参股的捷越联合。

在P2P金融领域,证大低调但却激进,几年就将规模做到几百亿,并在全国建立了500多个分支机构和网点,拥有员工上万人,位列行业前三甲。证大金服最早推出的是“证大e贷网”(2017年已停运),到了2014年又推出P2P平台捞财宝 。

捞财宝官网信息显示,截至目前平台待还余额49.9亿元,借款人数为9.1万。财报数据显示,捞财宝近3年均保持盈利,但利润逐年下滑,其中2018年下滑最为明显。捞财宝2018年财报显示,平台营业收入为2.58亿,净利润为1163.23万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净利润减少43.43%。

捷越联合被视为证大系的另一支重要金融力量,股权穿透显示,戴志康间接控股的北京捷越联合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简称“捷越联合”)为中互金会员,捷越联合直接运营P2P平台“向前金服”,并全资控股P2P平台“向上金服”。戴志康父女控制的证大文化最终持股捷越联合38%股权,是仅次于创始团队的第二大股东。

8月12日,捞财宝公告称,上海华瑞银行单方面决定在当月13日起终止存管合作。华瑞银行随即发布声明予以否认。

8月26日,戴志康发布了捞财宝停止新增业务以来的第二封致用户的信,表示其和所有证大的高管不会跑路、失联。

8月29日,戴志康投案自首。

9月1日,上海警方正式通报戴志康投案自首。

现在留下捷越联合蹲在墙角瑟瑟发抖。

薛定谔的良性清盘

“很遗憾一件本该美好的事情,给大家带来的却是痛苦和煎熬。这些天我也很难过,十年小微金融的创新和梦想走到尽头,我也和大家一样伤得不轻。抱歉,辜负了大家的信任和期待,但未来我会尽力去补救。”戴志康在证大金服宣布清盘后对投资人表示。

P2P是不是一个美好的事情,AR君在这里不做讨论。P2P所谓的良性清盘却是一个有意思的事情。

在目前的监管环境下,大部分的网贷平台不是在良性清盘,就是即将宣布良性清盘。良性这个词在网贷行业里面也慢慢变了味道。

网贷平台在宣布良性清盘后,就进入了不可预测的多个走向,有自首的、有被自首的、有打折还款的、有拿房还款的、有拿物还款的、有直接消失的…当然也有一些余额不大的平台真正实现偿付完成清盘。但是一旦平台宣布清盘,就走向了不可预测的混沌状态。

AR君把这种现象称为薛定谔的良性清盘。。。

网贷平台为什么要清盘?监管的清退要求或者是面临严重的回款压力,不管是属于哪种情况,平台都会面临诸多挑战。这种还是针对有真正底层资产的平台来说。

P2P是一种很神奇的业务模式,拥有着如同银行一般吸纳存款和发放贷款的业务,却没有银行般严密并且近乎严厉的监管体系。中国普通老百姓对风险认知的缺乏和对高收益的追求,也让平台很轻易就能从普通大众身上获取大量的资金,反而很少有人真正关心平台到底是拿钱去做了什么。

银保监会郭主席曾经说过:“在打击非法集资过程中,要努力通过多种方式让人民群众认识到,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收益率超过6%的就要打问号,超过8%的就很危险,10%以上就要准备损失全部本金。”

P2P这个业务,结结实实的给中国老百姓上了一堂风险教育的课程。

根据网贷之家的数据,截至到2019年9月,P2P网贷平台因各种原因停业的共计5650家,50%以上的平台处于失联状态,真正做到全额兑付完成的一共162家,比例不到3%。

嘿,真正做到你想要的是高利息,别人想要的却是你的本金。

别称自己为“教父”

在戴志康自首后,中国投资界被成为“教父”、“大佬”的传奇人物又少了一枚。很有意思的一件事情在中国资本市场凡是自称或者被他人称为“教父”、“大佬”的人,很多都会遇到一些命运的波折。

1997年,“证券教父”管金生因行贿和滥用公共资金等罪名,获刑17年。

2000年,“证券教父”、“君安教父”张国庆因为“虚假注资”和“非法逃汇”等罪名入狱。

2003年,“商界大佬”周正毅因涉嫌操纵证券交易、虚报注册资本被逮捕,后被判处有期徒刑三年。2006年,他再被上海检察机关采取“强制措施”,后再被以行贿罪、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罪和挪用资金罪,数罪并罚判处有期徒刑16年。

2008年,“资本江湖最后的大佬”魏东从自家阳台纵身跃下。

2016年,“私募教父”、“私募大佬”、“私募一哥”徐翔,犯操纵证券市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五年六个月。

2019年,“私募大佬”崔军涉嫌职务侵占被立案侦查。

2019年,“私募教父”戴志康投案自首。

……

现在在投资界还有很多以XX教父/XX大佬宣传自己的,AR君劝大家要小心啦,停止不理智的宣传行为,毕竟在中国,要信邪。

更多关于风险的一切,尽在微信公众号:About Risk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