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光伏产业

发布于: 雪球转发:19回复:29喜欢:23

好久没有聊光伏了,主要原因是最近关注海象新材福寿园百龙创园以及华锐精密居多!现回顾一下之前对光伏行业的的判断,以及对未来的展望:

1、隆基绿能的专栏文章《关于隆基股份的分析,旗帜鲜明的表达了我的观点:隆基最大风险在于硅片。因为学习曲线扩散,诸多厂商掌握硅片技术,硅片的超额利润将消失。并且在文章中,我预言2023年,隆基的扣非净利润(不包含硅料的投资收益)不会超过150亿元,当时给出的预判依据是,一体化(从硅片到组件)出货不超过100GW,单W利润不超过1.5毛钱,合计不超过150亿元。隆基股份2022年归母净利润达到148亿元,其中硅料的投资收益达到50亿元,对应硅料权益产量3.5万吨。扣除掉这部分投资收益,隆基实际的主营业务净利润只有100亿左右,想要在2023年突破150亿很难!但不得不说,之前的文章确实忽略了硅料投资给隆基带来的巨大收益!

同时,文章给出不超过20倍的估值,合计不超过3000亿市值的预判,并且预言高瓴资本可能3年没收益!目前来看,隆基绿能市值只有2700亿左右,同时在此过程中,隆基绿能进行了募资,股份被摊薄了。当初,我说隆基不值这个价,暗含高瓴接盘,很多人嘲笑。现在来看,令人唏嘘。我们可以再看看隆基接下来的表现!

2、关于通威股份的专栏文章《再看通威股份,文章通过判断硅料的供需,断言通威股份目前处于高峰拐点,硅料的周期性特质,导致通威股价高峰期已过!虽然很多人狡辩说,通威能够实现以量补价,或者2022年分红率高达7%,严重低估等诸如此类的话,但本质上通威就是周期股。只要硅料价格长期下滑,那通威股价就无法再回到过去的峰值。

3、关于一体化的判断,我在专栏文章《通威的机会》,直接指出,通威的出路就是一体化,随后通威宣布大规模进入组件环节,也验证了我的说法。未来预计通威电池、组件比例为1:1,电池完全内销,专注于组件市场。同时,我们看到爱旭也宣布了大规模的组件投资计划。

这预示着专业化电池片厂商模式的实质性破产。其中缘由,我在不同的文章中提到过:首先电池组件接口紧密,想要组件差异化,必须电池差异化,因此组件厂会天然往上游延伸;其实是光伏企业大都为上市公司,增加利润最佳的办法就是往上游延伸,因此会不断挤压专业化电池厂的生存空间,专业化厂商自然会往下游延伸,抢夺组件市场,确保电池销路;最后是专业化厂商立足的法宝是技术,然后遗憾的是电池片的生产技术、专利大都在设备厂手中,设备厂批量提供设备,电池厂商不具备技术优势!

4、对光伏行业本质的探讨。专栏文章《光伏行业投资机会》指出,光伏行业从本质上来讲,不符合价值投资的筛选标准!因为光伏产品价格长期下跌,产业内公司需要不断扩充产能、提升出货量来弥补利润的下降,然而扩产意味着资本开支,需要不断的资金投入,如果利润不能满足扩大再投资,必须对外募集资金,不断摊薄原股东的股份。最坑的是,扩大再投资的目的不是利润增长,而是防止利润下滑。

比如最近,热议的是:通威股份2022年归母净利润高达257亿元,分红129亿元,然后转手需定增160亿元投产40万吨硅料!40万吨硅料合计投入200亿元左右,公司自己出资40亿元,募集160亿元。换句话说,公司募集资金比分红多,资金净流入。

目前通威硅料产能合计25万吨,在建12万吨,如果加上这40万吨,意味着2025年产能会达到77万吨,如果按照3.6GW/万吨的保守计算,合计280GW!意味着如果2026年需求在600GW,通威市占率47%!如果需求700GW,市占率40%,场面过于美好,不敢想象!

最近3年,通威已经募集180亿,其中定增60亿,可转债120亿,本次160亿规模更大。我相信这也不会是最后一次,未来随着技术转型,电池TOPcon替换perc,按照60GW(通威单晶PERC产能超过60GW)计算,需要资本开支200亿左右。因此,我相信未来通威还会有更大的募资计划!投资者准备好了吗?这还只是通威一家,扒一下其他公司,比如晶科,晶澳隆基,都有大规模的投资计划。

5、回顾了之前的判断,现在来判断当下的光伏形势。还是按照四个环节来说:

首先看硅料、硅片环节,结论是过剩!2022年底,硅料、硅片产能分别为360GW、530GW,预计2023年底对应750GW、730GW,也就是说硅料投产巨大,预计今年底产能或许会超过硅片!

2023年组件需求420GW左右,2024年如果按照增长15-20%计算,大概会到500GW。也就是说2024年,硅料、硅片将全面过剩,整体产能利用率为65%,相当低。

有人会问:硅片实际上已经过剩,会什么盈利水平没有下降多少?根源在于长单锁定原材料供给。2021-2022年锁定硅料供应,导致产能无法开出来,有效产能较低,2023年锁定坩埚,坩埚短缺也会让没有原材料的硅片产能无法开出来,有效产能不足,硅片厂商完成价格传导,保住利润率。未来随着硅料,坩埚扩张,不在短缺,预计行业产能基本都为有效产能。届时,价格承压,行业盈利水平会下滑一个档次。

再说电池,结论是整体过剩,结构上TOPcon供应不足!2022年底,电池产能480GW,预计2023年底为670GW,整体过剩。但是2022年底,TOPcon产能仅为100GW不到,2023年扩产180-200GW,预计90%为TOPcon,换句话说,2023年底,TOPcon产能预计不足280GW,对应400-500GW的全球组件需求,肯定是不足的。

预计单晶perc电池还有2-3年寿命期,而TOPcon作为优势产能,有溢价。率先做TOPcon的公司,成本和技术有轻微优势,能够产生溢价,具有超额收益。因此,未来2-3年,投资机会或许会出现在TOPcon电池环节!

最后说组件,组件竞争相当激烈,通威,爱旭入场,直接进行拼杀,未来竞争会相当激烈!通威今年底组件产能将达到80GW!并立志组件出货量23年进入前五,24年进入前三!2022年通威组件出货量顺利进入前十。未来价格战拼杀抢市场将成为常态。通威这个卷王,拥有硅料到组件的全一体化成本优势,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全行业瑟瑟发抖。

综上,光伏行业未来2-3年整体情况是:产能过剩,巨头鏖战,电池的结构性机会来自于TOPcon技术。

全部讨论

2023-04-26 13:08

高景气度行业,卷王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差,不属于价值投资行业,技术路线更新风险。

2023-04-26 12:31

通威本质上是老板在变相减持,吃相过于难看了

06-26 17:16

2023-08-14 11:56

光伏

2023-07-18 11:31

230715作业

2023-06-11 22:31

目前光伏行业对于普通小投资者来说真的不是一个好的选择。我通威都认赔离场了

2023-06-09 09:19

有一个地方想不明白的,大家应该都知道产能会过剩,为啥还不断砸钱去扩产呢?

2023-06-03 11:53

请问对爱旭怎么看?

2023-06-02 14:09

2023-06-02 13:19

怎么看钙钛矿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