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败之路之一:汇源果汁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3回复:3喜欢:4

查理-芒格:“要是能知道我会死在哪里,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对于股票投资人而言,研究失败了的企业,也许更有帮助。近期打算回顾一批衰微的知名公司,学习一下他们的溃败之路。第一家选了汇源果汁

一、汇源果汁的高光时刻

2007年2月份,江源果汁成为中国最具有知名度的果汁品牌,赴香港联交所上市,并成为当年港交所最大IPO,市值一度超过313亿港元。

同年,《福布斯》中国富豪榜,朱新礼位列第91名,上榜资产61.3亿人民币。

2008年,可口可乐欲以总价179.2亿港元收购汇源果汁;若交易完成,朱新礼将以41.53%的股权套现74亿港元。

二、汇源果汁的溃败之路

一是并购失败,进退失据。在与$可口可乐(KO)$ 的收购谈判中,汇源果汁可口可乐的销售渠道存在严重重合,为了满足可口可乐方的要求,主动裁撤商超渠道、省级经理以及大量基层销售,裁撤了接近75%销售团队和分销网络,砍掉了花费十六年建立起来的销售体系。2008年8月底刚和可口可乐签完协议,就提前做了谋划布局,在湖北钟祥、河北隆化、宁夏平罗等地建立果蔬基地,对上游产业链大举投资,资金来源全都是预支公司股权收入。并购受阻之后,大笔资金没了着落,陷入烂尾局面。自断筋脉,大伤元气,心灰意冷,一蹶不振。

二是管理陈腐,人才匮乏。家族企业在招人用人上展现出个人专断色彩。一个被媒体广为传播的细节是“浓厚的乡土情结”,整个公司里的山东人占到了7成,就连招聘的时候,老板都会事先询问应聘者的籍贯,并且会优先聘请山东籍的老乡。由于这种老旧的家族式管理思维,被请来的高管大都短暂停留便黯然离开。譬如,达能派驻到汇源的负责战略规划的副总裁毛天赐曾公开自嘲“我是汇源的首席模特,除了一些需要露面的场合,在汇源并无用武之地”。据统计,空降汇源集团的职业经理人中,几乎没有一位任期超过2年,且每一位职业经理人离职时,都会带走一批跟随者,使得汇源的人才流失进一步加剧。人才匮乏的企业,必然走向衰落。

三是市场萎缩,应对无方。时代发展变化,饮料市场逐渐呈现以包装饮用水、即饮茶饮料和碳酸饮料为主的新格局,果汁饮料市场渐趋萎缩。面对市场发展变化,人才匮乏的汇源果汁无论是在产品还是在营销方面都无力创新、应对乏力,仍然依靠老产品、老动作、老方法,与新市场、新变化、新潮流严重脱节。

四是战略失误,三心二意。从2008年准备卖身去做农场主,就显出不是特别有长期主义、工匠精神和精品意识,不是特别有老老实实、坚持不懈、矢志不渝做好果汁主业的决心。卖身失败、市场萎缩之后,病急乱投医。斥资30亿元入股中石化销售公司,占股0.84%。此后多年,携手多家金融机构,共同推进农业产业、特色小镇、康养项目等建设,此外还涉足了白酒、葡萄酒、普洱茶、牧场等剥离主业的领域。耗费了大量金钱与精力之后,几乎都以失败告终,陷入“多元化恶化”。耗费了太多时间、精力、资金在没有经验、没有优势的错误项目上,以致更加无力扭转主业的溃败局面。2011年-2016年,汇源连续六年亏损,扣非净利润分别为-2.3亿元、-3.18亿元、-4.79亿元、-5.75亿元、-5.53亿元和-2.08亿元。

五是债台高筑,黯然退市。连年亏损,盲目投资,债台高筑,资不抵债,2021年1月18日,汇源果汁落寞退市。这家曾令可口可乐青睐的民族品牌企业如此收场,红极一时、民意汹汹的2008年,苍天有眼,恐怕都是料想不到的。

同样从2008年走来,$康师傅控股(00322)$$农夫山泉(09633)$ 依然活力十足。汇源能怪谁?怪谁都没用!

备注:夲文资料来源于互联网,仅限于学习研究,无商业用途。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

全部讨论

06-30 21:29

商业案例

06-30 20:52

研究失败的商业案例非常有意义。希望写得再详细一点。

06-30 20:05

就是不好喝。就跟坏了一样。10年都不改变坏了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