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书!雪球私募&重阳投资荐读第10期】讲述一个让你受益匪浅的思维模型?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19回复:39喜欢:11

【赠书!雪球私募&重阳投资荐读第10期】

互动话题:讲述一个让你受益匪浅的思维模型?

写下你的精彩评论就有机会获得《模型思维》 一书,瓜分88.88元的悬赏红包~


查理·芒格先生有一句广为流传的话:“我这一生当中,未曾见过不读书就智慧满满的人。没有。一个都没有。沃伦(巴菲特)的阅读量之大可能会让你感到吃惊。我和他一样。我的孩子们打趣我说,我就是一本长着两条腿的书。”


无可争辩,阅读是成长的重要途径之一


现在,雪球私募联合重阳投资一起发起【赠书!雪球私募&重阳投资荐读】活动,我们希望和你一起,把阅读这件事儿坚持下去。


让阅读生出思考的力量,带你感受到自己的思想有厚度且有方向,四通八达,尽情徜徉。


重阳投资,业内唯一连续十年荣获金牛奖的私募管理人。重阳投资成立于2001年,专注于资产管理业务,“价值投资,绝对收益”是我们的核心理念。重阳投资旗下基金业绩优良,是业内唯一连续十年(2009-2018年)获得中证报“金牛奖”荣誉的私募基金管理公司


【雪球私募&重阳投资荐读第10期】


本期好书:《模型思维》,湛庐文化/浙江人民出版社

互动话题:讲述一个让你受益匪浅的思维模型?

留言时间:2019年12月19-22日,过期将不纳入筛选范围,留言鼓励原创

留言筛选时间:2019年12月23-29日

(被选中会收到雪球私募给您的私信,请回复寄送信息,逾期未提交或提交信息不全的视为自动放弃)

奖品派发时间:2019年12月30日后,以出版社及物流安排为准


内容简介


工作中,你在团队中是不是不可替代的人?

爱情上,为什么异地恋的相聚能够带来很大的幸福感?

游戏中,选择什么样的策略才能在各种游戏中立于不败之地?

现实社会中,为什么很少有女性成为CEO?为什么披头士的歌曲会那么流行?

……


关于这些问题的正确答案,都可以用斯科特·佩奇新书《模型思维》中的模型来回答。斯科特·佩奇是风靡全球的“模型思维课”主讲人,有超过100万各行各业的人反复学习并从中受益。新书《模型思维》讲解了24种模型,从线性回归到随机漫步,从博弈论到合作,涵盖学习、工作、生活等方方面面——这些有趣的模型可以把任何人变成天才。


芒格说:“要想成为一个有智慧的人,你必须拥有多个模型。”这是一个数据爆炸的时代,数据充斥着我们的工作与生活,但仅拥有数据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学会让数据说话。模型就是让数据说话的秘诀,模型将帮助我们所有人从掌握信息提升到拥有智慧。


本书中的24种模型就是一个应对复杂世界的思维工具箱。各行各业、各种需求的所有人都可以根据此书建立专属于自己的思维工具箱,成为一个多模型思考者。它将帮助你整理数据、提取信息、去伪存真,在决策时让你知道选择什么样的模型,选取一个模型还是几个模型。而这是现代高手必备的一种大智慧。


作者简介:【美】斯科特·佩奇(Scott Page)


超过100万用户的“模型思维课”主讲人。密歇根大学复杂性研究中心“掌门人”。圣塔菲研究所外聘研究员。曾出版《多样性红利》一书。


以对社会科学多样性和复杂性的研究和建模面闻名。具体研究方向包括路径依赖,文化、集体智慧、适应和社会生活的计算模型。


于2011年当选美国艺术与科学学院院士,获得2002年的IGERT奖、2001—2006年的生物复杂性项目SLUCE奖和2013年的古根海姆奖。


文︱万维钢


很多人都知道投资者查理·芒格喜欢谈论“思维模型”,他说:“要想获得普世智慧,80-90个重要的模型就能完成90%的工作。”不过在我看来,那其实是一些理解和思考的套路,相当于是新时期的成语典故。


斯科特·佩奇说的模型要高级得多,是学者们使用的那种正规的“理论模型”。斯科特·佩奇是密歇根大学复杂性研究中心“掌门人”,著有《模型思维》《多样性红利》,他的“模型思维课”有超过100万用户在学习和使用。


在新书《模型思维》里,佩奇不仅讲清楚了做一个多模型思考者在当今复杂社会的意义,还讲解了二三十个模型,教我们成为多模型思考者,科学地使用模型进行思考。这是一个武器级的概念,想要理解它,你的思维方式需要先升级。


1.模型,让你的思考正规化


要想用高级方法研究问题和做出决策,首先得让思考正规化。


比如一个小孩踢足球,他竭尽全力也没踢出去多远,而一个大人飞起一脚,球就会被踢得很远。有人对这个现象总结了一个规律:踢球的力量越大,球飞得就越远。


这是很不错的观察和思考。足球运动员通过训练能对“球性”有深刻的体察,但是如果你让他谈力量和距离的关系,他也只能说到这个程度。各种古代成语典故,比如唇亡齿寒、扬汤止沸,以及《孙子兵法》等古代军事将领写的兵书战策,也都是这个水平的思考。这些思考都是有用的……但是,这种思考方式太落后了。


首先它不精确。如果把力量增大一倍,球的飞行距离能增加多少呢?其次它没有适用范围。这个道理一直都对吗?在什么情况下会不好用呢?这样的思考都回答不了。


我们身处复杂世界里的现代人,可不能靠成语典故和寓言故事指导决策,因为这样水平的思考没有精致推演的能力。现代学者都在使用更高级的思考方式。


最起码的一点,一个数学公式能抵千言万语。想要知道踢球的力量和球的飞行距离的关系,我们首先用牛顿第二定律公式描写力量和加速度的关系,然后通过加速度和触球时间计算速度,再考虑地球引力和空气阻力……这听起来比较麻烦,但是这一套思考允许你做精致的推演。


这就是思考方式的正规化。我们思考的其实已经不是具体的球和具体的踢球者了,我们思考的是一个抽象出来的踢球模型。


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抽象。正规化就是抽象化,抽象化才能可推导,而可推导是个非常厉害的能力。其实我们每次做数学应用题,都是在使用一个模型。你知道题目包含的假设,和因果关系,就能用数学推导出一个结果。


一旦思维上升到模型的高度,我们就不再是普通老百姓水平了,一般的道理就骗不了我们。


2.模型,让你的决策更精确


如果“多样性”说的是观察问题的“视角”,“模型”说的就是研究问题的“镜头”。


模型不仅可以提升个人思考水平,国家都在用模型做决策。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美国财政部在关键时刻出手,购买了AIG公司(美国国际集团American International Group)的资产,最终使得 AIG 没有倒闭。这个救援行动遭到了各方的猛烈批评,有人说这等于是政府直接干预经济,违背了自由市场的理念;有人说雷曼兄弟公司为什么不救援呢?雷曼破产了AIG却没事,这公平吗?


美国政府行事的逻辑在哪呢?讲故事不如看模型。下面这张图是当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搞的一个模型,描写了各大金融机构之间的网络关系 ——



各个机构之间的连线代表他们的关联,连线越粗越越深,关联就越强。AIG处在关系网的一个中心位置,很多金融机构购买了AIG提供的资产保险,如果他们资产的价值下降,AIG会给他们兜底。


有了这个模型,我们就可做推演了。可以想象如果AIG倒闭会发生什么?使用数学推导,我们知道其他机构就会拿不到保险金,他们也会跟着倒闭,结果很可能是灾难性的连锁反应。AIG是“大到不能倒”,这就是为什么要救AIG。那为什么不救雷曼兄弟呢?因为模型中雷曼兄弟并不具有AIG这么核心的位置。


事实证明雷曼兄弟的倒闭并没有牵扯到整个金融系统,模型的预测可以说是准确的。金融危机过去之后,美国政府又卖掉了AIG的资产,一进一出从中还净挣了230亿美元……可以说当初救援AIG是一个正确的决定。


模型帮我们看清了各个金融机构之间关系的本质。如果没有这个模型,只说AIG很重要,就不足以做出这种精确而大胆的操作。但是问题来了,模型有那么多,当初为什么要选择这个模型呢?


为什么不考虑各个金融机构高官的任职情况呢?为什么不考虑这些机构在历史上对美国所做的贡献呢?为什么不考虑对舆论的影响呢?


简单地说,只看关系模型,是因为我们想要的只是金融市场的稳定。不简单地说,忽略其他因素,这是一个非常主观的冒险选择。


在多模型中选择模型,需要智慧。


3.从数据到智慧,成为一个多模型思考者


为了进一步理解模型,佩奇讲解了一个智慧层次结构,也是认知上的金字塔。


金字塔的最底层是数据。数据代表各种事件和现象,比如出门看见下雨,这就是一个数据。数据本身没有组织和结构,也没有意义。数据只能告诉你发生了什么,并不能让你理解为什么会发生。


数据的上一层是信息。信息是结构化的数据。看见下雨只是数据,但如果有人统计哈尔滨市在2019年11月份这一个月总共下了多少雨,这就不是简单的数据了,而是信息。信息就可以用来做分析和解读。


信息再往上一层是知识。知识能把信息组织起来,告诉我们事件之间的逻辑联系。有云导致下雨,因为下雨所以天气变得凉快,这都是知识。成语典故和思维套路都是知识。模型,则可以说是一种高级知识,能解释和预测。


认知金字塔的最上一层,是智慧。智慧是识别和选择相关知识的能力。


一个人可能掌握很多模型,但是具体到这个问题到底该用哪个模型,敢不敢用这个模型,则是智慧。


作者佩奇举了一个例子。一只小猫从4000米的高空掉下来,请问它会给地面造成什么样的危害?我们得先选一个模型。


用最简单的重力加速度模型,我们会发现猫触地之前的速度非常非常快,它会在地上砸出一个大坑。但是用一个更复杂的模型,考虑到空气阻力,物体在大气层中的掉落速度其实会趋向一个恒定的数值,并没有那么快,那么危害就不会很大。如果掉下来的是一只小老鼠,甚至可能都不会死。


所以说,从数据到智慧,这是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升级。


如果一个人浑浑噩噩地混日子,只体验而不总结,他得到的就只有数据。


有人偶尔看新闻,知道现在发生的事情都是什么意思,他就获得了信息。


有人能从经验中总结一些规律,还从书本上学到一些说法,他就拥有了知识。


为什么有很多人说“学了很多知识,却仍然过不好这一生”呢?因为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有智慧,会选择该用哪个知识,能使用模型做出决策,而且还真敢去执行,那才是真本事。


从数据到智慧,你会发现越往上就越主观。信息已经是个性化的总结。知识中的因果关系已经是主观的判断。而智慧,更可以说是一种艺术。


到底该选哪个模型?没有固定的操作流程。


经济学家有句名言说“所有模型都是错的,其中有一些是有用的。”模型说的不是真实世界,而是对真实事件的抽象和简化。我们必须忽略很多因素,才能让问题可以推演。而这么做的危险是可能得到完全错误的结论。


所以需要了解每个模型的优点和局限性,需要有举一反三的能力,更需要有创造性。


延续之前一本《多样性红利》的逻辑,佩奇特别强调,有时候需要同时使用多个模型,才能做出准确的预测和判断。


所以说,模型是对真实世界的一种主观抽象描写,代表正规化的思考。模型通过严谨的定义和数学逻辑关系,允许我们做精致的推演,从而获得精确交流、解释、判断、设计、预测、探索和采取行动的能力。而选择什么样的模型、选择一个还是几个模型,则是智慧。


希望佩奇讲的这些模型能成为你认知工具箱里的常备武器……因为使用了数学,其中有些武器的精确度超出想象。

全部讨论

2019-12-19 22:43

关于模型思维的理解:自己在《穷查理宝典》上有读到类似的芒格的“思维模型”理论,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从那之后,读过很多书,遇到过很多在不同领域里顶尖的人,有趣的是,这些经历都让我不断的回到芒格的这套思维模型理论,理解越来越深刻。我也越来越相信,这是一个普通人追求普世智慧的非常正确的道路。现实中的复杂问题往往需要多个模型组合使用,才能提高解决质量。“模型”与谚语式的道理有什么本质区别?:一则成立的谚语的反面,往往是另一则同样成立的谚语,当你面对一个问题时,你不能依靠寓言故事来指导决策。而模型则具备价值中立、可推导的特性,甚至可以做预测性判断。有知识不等于有智慧,智慧是能够正确地应用模型应对不同的问题。积累多个学科的多个有价值的思维模型,形成自己的思维模型工具箱。这样在思考任何问题时,都能从多个思维模型出发,找到不同的解决方案/答案。不同人有不同的职业和感兴趣的领域,所以对自己真正有用的模型清单是不一样的。但既然是普世智慧,也有大部分是相通的。

2019-12-19 20:50

让我受益匪浅的是弗罗斯特法则:在筑墙之前知道应该把什么圈出去,把什么圈进来。
    一家发展中企业一定要有明确的发展定位,即要有主营业务,而不能盲目的多元化,找准自己的长处实现精准发力。比如$乐视网(SZ300104)$ ,除了做视频网站之外还涉及影视、云计算、电视、手机、汽车等行业,希望以此来搭建生态化的模式,巩固乐视线上线下的品牌力。但这既不像苹果手机、耳机、手表通过智能识别实现联通的生态,也不像京东通过线上购物与线下京车会、京东超市的直联,乐视的影视平台、云计算与硬件制造关联度较低,乐视没有专注于自己的视频网站主业,没有把其他重资产的实体“圈出去”,同时在研发领域没有出色的技术团队“圈进来”。
    同时有些“夫妻档”的公司也是,由于亲情的原因,制度化不能得以正确贯彻,甚至出现“劣币逐良币”的情况,影响公司正常运转,如果不能“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就应该把感情上的因素“圈出去”,把制度上的规定“圈进来”。
    同时这也是能力圈的阐述,不懂的行业不做,看不透的股票不买。

2019-12-19 23:58

我的思维模型: 把学习到的每一条知识,想尽一切办法运用到自己日常的工作、生活、吃饭、睡觉、沟通、交友...能塞进去的,能帮我检验知识的地方我一个都不放过。

这样经过几轮之后,我发现知识不是知识了,知识变成了我的一种能力或者是一种本能

2019-12-20 11:11

我看过了很多书,其实本来我觉得这些书看过就忘了,意义不大,但是再小的量变都会带来质变,随着看的书越来越多,每天晚上睡前看书已经成为了习惯,变得越来越自律,往往在看过经历过还有各种见识过之后的事情之后,才慢慢的从曾经看过的书得到的知识,慢慢的变成了我生活中的一部分,那些可能过眼就忘的文字,慢慢的印在脑海里。
比如有些比较好的生活知识,会慢慢的对我生活进行影响,在我处理事情的时候,又有一些书中的知识从我脑海中腾出来,虽然我不太记得那些书名,但是书中的知识真的深藏在我的大脑的深处,在我需要的时候就会突然出现。
这些年经历了很多事情,见过很多人,人总是喜欢分割圈子,三六九等的,只有书籍不会歧视你,你学会了,它就是你的,不会因为你的年纪、容貌、出身而对你不公,它对每个人都公平。
那位去图书馆看书洗手的拾荒老汉。

2019-12-19 19:41

关于“反身性理论”金融市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自我加强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直到最后的快速调整而结束,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资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反身理论对于金融市场的直接指导意义在于能够让你更了解市场变化的曲线,在走向繁荣或崩溃的情况下争取获利。
   反身性理论认为参入者的思维与参入的情景之间相互联系与影响,彼此无法独立,认知与参入处于永远的变化过程之中。参入者的偏向以及认知的不完备性造成了均衡点遥不可及,趋势也只是不断的朝着目标移动,参入者的思维直接影响参入的情景,往往造成诸多的不确定性。 反身性原理也非万能,它可能不一定经常很明显的发生作用,或者思维者没有发现。
   反身性理论其实和混沌理论是一脉相承的,混沌理论讲的是混沌理论是关于非线性系统在一定参数条件下展现分岔、周期运动与非周期运动相互纠缠,以至于通向某种非周期有序运动的理论。 它们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讲的观察者和被观察对象之间不是确定的关系,它们相互影响,最后使基本面和价格出现不同步的现象
  反身理论的提出和最成功的执行者就是量子基金的创始人索罗斯。这个世界没有100%的确定性,股市也一样,所以我们要用概率和赔率来辅助执行我的动作。

2019-12-19 17:44

《多样性红利》和《模型思维》都被万维钢解读过了啊,最近刚把《多样性红利》听完,除了对群体智慧有更深的理解以后,其他的好像没啥帮助,回头听听《模型思维》的解读去……这么看上去好像比多样性红利用处大

2019-12-23 15:40

巴菲特的护城河理论:

说的就是给自己建立一种特殊的竞争优势,这种优势呢是具有护城河属性的,别人不可以轻易的复制资源的稀缺,其中巴菲特护城河理论里边比较典型的方法有资源垄断。

第1种是资源垄断,比如呢,两个地区之间的高速公路或者是桥梁这种或者是一个地区的这个报纸,或者是一个地区的销售网络这种东西呢,都属于叫自然的独有,尤其像这种公共资源向四家银行向通信啊,银行啊,这种资源一旦占有了,别人真的就是没有办法再接入了,你独有你肯定就可以在上面躺着发财,这就是你的护城河,所以你在做一些事情的时候,拥有这个层面的融合,你就拥有了独自的这个竞争优势,就很难被别人替代和取代。

第2种护城河的话就是成本领先,成本领先的话呢,比如说在这个地区你的价格就是具有优势,第1个优势呢就是运输成本,比如说你是做水泥的,你是做钢铁的或者是做当地饮料的,这个优势在当地来讲就是便宜而且物美价廉,这就是你的优势,而且这个口味呢,已经形成了一种生活,别的人也很难来改变本地人的口味这种情况,而且这个地方人员流动也不大,相对的比较固定,你也发不了大财,但是你也不用不会变太多成本领先优势,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护城河,还有呢,就是叫替换成本过高,其实也是成本领先吧。

2019-12-23 15:30

护城河模型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因素:

1、企业的文化,社会责任感。
2、能给越来越多客户提供更优质的服务和产品。
3、企业的口碑,核心竞争力。
4、品牌效应,上下游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