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好股市的新人 的讨论

发布于: 雪球回复:76喜欢:3
西南位育不差的,2021年录取了一个北大的,13个上交,9个复旦。

热门回复

我家娃上了半年初中我总算明白,好学校不见得教的多好,主要是大部分孩子底子好。第二,曾经以为学习好可能啥也代表不了,可是在公立学校,真是学习好能代替一切的不好。
新教育,素质教育,全人教育,所有的新瓶都装着卷子上的几个数字这杯旧酒。
就算你不那么关心孩子在班里的排名,老师也会不断以各种方式提醒你,甲哪一门考得好,很多同学的家长会羡慕地看你,请教你,让你介绍经验。乙分数不好,落寞地站在人群里,同学或家长暗地的鄙夷似乎也有了去处。我在一旁看着,看着这一团团的人,聚在一起的笑,有的真诚,有的势利,更多的就是羊群被驱赶下的茫然。
记得孩子小的时候在国外念书的那两年,一次家长会,我憋了很久问老师:老师,我家孩子大概在班里处于什么位置。老师带着一点带不易察觉的不开心说:不好意思,我们不比较孩子,因为每个孩子不一样。当时我对老师的态度非常不以为然。
现在岁数大了一些,有些事情,有些人生,颠来倒去,终于明白,人,真的是无法比较的。不仅甲和乙无法比较,今时今日的我和十年前的我无法比较,命运起落,时顺时逆,全然不顾你的努力,更是无从比较。
我们比较孩子,不过是为了肯定自己在一个小群体的在一个茫然时间点的虚幻位置。天文学家仰望星空,常觉得人生微渺无限,继而觉得无所争。
所谓尽人力听天命,是有道理的。孩子的人生真的不是今天的位置能决定的。退一万步说,人生一直做第一名,看尽世间繁华,就有意思了么?
如果今天的我,非要对孩子有个期待,我就期待他一直有很多人爱着,也一直能爱着别人。

我到这么大,渐渐明白一个道理,人生道路之高度,主要取决于你父母。不是父母的背景,而是父母的教给你的道理和看人生的方式。
我爸爸是个大学里的教书匠,两袖清风。我家小时候经济并不宽裕,但我爸爸在家经常给我们讲课,他对所有理科知识都是顺手拈来。我家那时有他自己用玻璃做的一块大黑板,可是粉笔怎么办呢。对他来说,从学校拿一根粉笔易如反掌,但是他从来没有那样做过,他说他小的时候,因为偷了别人家工地上的一块胶泥玩,被我爷爷拉到街上去打,从此痛下决心,绝不碰公家的任何东西。所以,我家的粉笔都是一整盒整整齐齐的从商店买的。
后来,我姐姐读医学院,牙医学校实验室里有各种牙膏公司赞助的牙膏可以用来做实验,为的就是让这些未来的牙医能早点看到这些牙膏,以便推荐给他们未来的病人。这些牙膏学生拿回去用也是没有人管的。
我姐姐说有的印度孩子就偷偷拿牙膏回去自己用,但我姐姐就是在尽量剪短头发省洗发水的时期也从来没占过这些小便宜。她和我说,把思路放在占小便宜上的人不可能有大思路,我要把有限的时间,精力和脑力放在更重要的地方。
我当时想,教育孩子走正路,比教他更聪明,更重要。
特别是在国外。

国外有竞争不假,但国外真的是一个可能性很大的社会。要知道,一个社会必须要让人非线性地活着。不能重点小学上重点高中,重点高中上重点大学;更不是你鄙视我,我鄙视你。其实,我们最该鄙视的,不该是鄙视本身么?
努力是对的,但以什么方式努力,朝什么方向努力,纯粹是一个非常个人的选择。 
我儿子看书比较多,我看到过不只一个作家生活经历之丰富,跨度之广阔,让人羡慕。比如写HOW TO那本书的Randall Munroe以前是NASA的机器人工程师,后来辞职去画漫画,后来又去写书,写书成名又觉得作家不够有意思,说打算以后做一个宇航员,而且他还真的一步步在做。一个人,有自己的梦想,并且看它们一个个实现,这个不比一个线性的人生带劲儿多了么?
我自己的姐姐就是这样,她最早是个超级不爱学习的人,成绩不好,后来忽然开窍,坐上大铁鸟去大洋彼岸读计算机,后来发现和计算机性格不合又辅修了化学,发现更喜欢学医,最后终于顺心随愿改学医,当了牙医十来年。现在又不做了,去微软做热情百倍的软件工程师去了。我觉得她的人生,高高低低,有大迷糊,有大顿悟,挺精彩。
我常说,人生不要设限。你什么都可以做,三十四十依然能有改变的勇气,你就是成功。
我倒是不喜欢那种从小莘莘学子,没有淘气,没有太多玩耍,规规矩矩的学习,之后结婚生娃,找个央企,安安稳稳地待在舒适区。
因为,我就是那样过的。

我不喜欢把快乐和学习对立起来,我也不喜欢把不同群体的孩子对立起来,我更不想把刷题和学习对等起来。我也不觉得985这一代都教育的理解就更深刻。我觉得鸡娃厉害的,不见得真正看得到教育的丰富含义。教育一个孩子成为高考状元并不比教育他如何发现世界和人生的种种规律,教会他热爱他的人生并与之和谐相处更难。
说实话,我无论如何穷尽自己的智慧,都无法理解每天坐在教室里早七点半到晚五点半,不能去操场看看蓝天,这样的人生和囚犯有什么区别。而这些被鸡成囚犯的娃长大以后,他们的创伤我们做父母的,看得到么?

我非常担心,很多孩子在十几年后,会变得非常抑郁。因为他的童年,少年被过度规划,每一小时,甚至每半小时,都被他们的父母和老师安排了。而在这些安排里,大都缺乏他们天性里最热爱的玩耍和社交的时间。
做一个最奇葩的比较,这和古代那些被关在闺阁里,然后被精心安排在某个婚姻的可怜女子有区别么?
人生最大的追求,莫过于自由自在。

谢谢,我写给你们看,也写给自己看。我自己看看自己以前写的东西,常觉得自己的短浅幼稚,看来即便是成人,也在时时成长。
我常常想,人人不一样,各自安好,不是更好么?如果大家都是第一名,第一名也就无从存在。这样看,最后一名的意义和第一名又有什么区别呢。
退一万步讲,即便这个社会是竞争的,世俗的,教育和家庭也不能是竞争的,世俗的,我们只要想想有一颗种子在那里悄悄发芽生长,就不得不使出全身气力,呼唤出更多的善与光明来。
这样,等他们长大了,这个世界就因他们心里的善和光明而多彩。

真抱歉,我还真的没有订阅号,虽然我们同事经常说让我写写。可是我这个人有时候有点闲云野鹤,实在怕辜负了读者。不过,谢谢抬爱,深受感动。
如果我的只言片语能给你带来共鸣,那也是人生难得的小确幸。

你说的也对,不过我一直觉得,学习这个东西,如果只是为了学习优异,考高分,考大学,有好工作。
这样的人生索然无味。
如果变成爱你所爱,让世界更美好。人生就会变成更愉快的旅途。
所以,我不那么喜欢应试教育。我觉得从整体看,中国孩子在世界上,竞争力并不高。

对,这就是我说的一个线性的体系不容错是很可怕的,整个社会在一个不允许教育出错的焦虑下生活。可是,什么能不出错呢?
实际上,每个人的一生就是要出错,试错,才能从错误中成长。

我姐姐那个时代留学的人,基本没有靠家里的,都是自己靠奖学金和两个人互相支持下来的。我姐夫不仅读书拿奖学金,还得给自己父母寄钱。
那时候的孩子和现在的孩子不太一样。
另外,我的生活我的不堪,全然不是你想象的样子。我不羡慕谁的生活,或许你说出你的生活,我也会羡慕。彼岸都是美好的,不是么?我觉得有的人能自得其乐,比如那些在湖边钓鱼一钓钓一天的大叔们,就是大幸福。
我做不到。所以,我并不值得你羡慕。
前几天看到一个美国作家批判美国初中教育的文章,叫做《我替我女儿做了一周作业》,他说在七十年代,他从来就不做作业,每天都是混日子。她的女儿八年级,每天要做三小时作业,他不明白为什么,他说报纸上说美国孩子落后了,落后于那些日本,新加坡,上海的孩子,所以要做作业,但是他做了一周,看不出这些作业的意义。
有些努力,是无效的。不是不努力,是不能这样努力。
小时候我爸爸常跟我说偷换概念这个词,我觉得努力这个概念,我们已经偷换很久了。

哎,真想奋斗,就鸡自己,对娃要求低一些,心态会更好,关系也更融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