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11回复:11喜欢:7
在功能手机时代,国产品牌举步维艰,到智能手机时代,国产品牌异军突起,是什么因素造成这么大的改变呢?
在燃油车时期,国产品牌难入主流,到电动车时代,国产品牌似乎又小荷才露尖尖角了,接受度和美誉度都上升不少,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消费者似乎对于创新企业提供的新式产品品牌认可度很高,而对于传统产业却仍以历史悠久品牌为主!这是不是一种品牌心智占领后形成的稳定产业竞争格局?
在个人电脑时代,苹果的软硬件封闭式产品并没有赢得市场的大量份额。而在智能手机时代,封闭式的系统却取得了惊人的成绩,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难道个人电脑时代的主流是商务用途,具有越多人越好用的网络效应,高转换成本,而智能手机时代没有这个问题?
@不明真相的群众 @锅蒸之鱼 @仓又加错-刘成岗 @曹文景 @刘志超 @滚一个雪球

全部讨论

2022-06-01 15:35

1.为什么国产手机能崛起?功能机时代,由于国内产业链还不完善,很多东西要品牌方自己做,弯道超车太难。智能机时代,产业链已经成熟,品牌方只需要像搭积木一样整合供应链,就能做出非常完善的产品,门槛大幅降低,弯道超车变成可能。国产汽车的崛起也是类似原因。
2.为什么电脑时代硬件封闭式系统失败,智能手机时代封闭式系统成功?因为电脑时代,软件开发商的思维还停留在卖光盘上,在这种商业模式下,每个用户的付费相同,开发者一定为集中精力于用户最多的平台。智能手机时代,软件开发商开始卖服务,在这种商业模式下,重点不再是哪个平台用户多,而是哪个平台用户的总消费能力更高。IOS虽然用户少,消费能力却更强,所以实际上开发者反而更重视IOS。在未来的元宇宙时代或者云计算时代,大概率继续是卖服务的模式,封闭系统依然会有很高的战斗力。

2022-06-01 17:06

有一点感想,记录一下。先说结论,这就是中国从1到n的经典例子。
2010年,雷军成立小米。8年后,小米在香港上市。为什么完全没有手机从业经验的雷军能够迅速带领小米成长壮大?不妨分析一下小米的成长。
首先需要找人,找到有能力有经验的人。雷军很快就找到了足够多的优秀的人,成立了团队。其次要找钱,实际上风险资金很快就投了足够的钱。然后是做手机,软件团队很快就在没有自己的硬件的情况下做出了miui,接着跑三星索尼找到关键的配件,以及南京的英业达代工,通过网上预售,卖出了大量的产品。
总结一下,在国内一个产业的兴起,通常需要几个条件(假设市场主要在中国):
技术比较成熟,产品能够被国人接受,国内拥有大量该行业的人才,技术壁垒较低,供应链,资金。
1. 市场。2010年之前,主要是功能机的市场。手机价格并不便宜。但是随着3G网络的铺开,智能机有着潜在的巨大的市场。记得当时iphone,三星,HTC占有主要智能机的市场。价格较高,小米1出现的时候,价格仅仅相当于三星同类手机的1/2.收到了消费者的追捧,在其产能不够的时候(实际上是缺少资金所以以销定产),一码难求。
2. 人才。2000年以前的时候,中国的手机方面的人才很少,在北京只有摩托罗拉诺基亚等几个外企,通信业有巨大中华几家。从2000~2010年的10年,以北京为例,各个外企大量招聘研发人员,同时中兴华为在北京的研发人员也大大增长。2010年的时候,北京的手机研发人员可能超过1万人,通信业的人才更多。所以,小米能够毫不费力地招聘足够多的人才,甚至拿下整个团队。
3. 供应链。当时,由于大量手机为了降低成本,在中国生产 -- 包括苹果。实际上国内拥有非常齐全的供应链-除了屏幕芯片以外。中国就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生产基地。
4. 技术壁垒。在安卓出现之前,功能机是软硬件一体的。相对而言有一定的壁垒。当时的联发科曾经通过"all-in-one"的芯片降低了功能机的进入壁垒,不少山寨机涌现出来,但是总体用户体验比不上品牌机,因为品牌机在软硬件方面都有较长时间的打磨。但是,安卓的出现打破了原来的均衡,感觉就是“从前都过去了,大家重新玩过”,所有的厂家都是基于安卓从头开始。
5. 资金。2010年的时候,中国的风险投资体系已经比较健全了。一旦有了合适的项目,寻找资金不是太大的问题。记得有人说过(大意):如果你觉得自己的项目除了资金以外其他都没有问题,那么你可能是错的,因为如果其它要素都具备的话,资金不是问题。
以上5点如果缺少任何一点,说的就是供求的基本状态。第一点是需求,后面是供应。
2010年中国的智能手机需求供应都足够。所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当有优秀的企业家振臂一呼的时候,资金看的很清楚。小米,VIVO,OPPO,华为,荣耀们先后开始尝试推出自己品牌的手机。那么,他们和摩托罗拉爱立信西门子们相比有什么优势呢?
首先是人才。中国拥有大量的较低成本的研发人员。这些人才勤奋,有创业的冲劲,薪酬明显低于欧美。其次是供应链。中国的手机供应链是世界上最强的供应链之一。苹果,富士康等厂商整合了整条产业链。效率很高,成本较低。第三,市场。拥有以数量计算全球最大的手机市场。最重要的是,中国是同时拥有以上三点的国家。其它国家要么供应链无法匹敌,比如欧洲,要么本国市场不够大,比如韩国。市场+供应链+研发一体的好处是针对需求的响应很快。研发生产能够迅速响应市场的要求,最快地加以满足。国外品牌中,苹果是利用了中国的供应链+市场。而韩国比较特殊,本身一个集团既提供芯片,屏幕,也生产手机。整合的比较有效。同时,研发团队成本相对不太高,还比较玩命。基本上背后依靠着整个韩国在竞争。由于安卓的出现,大家几乎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比赛,这时候,技术壁垒基本上不存在。而在中国,资金不是问题-如果其它问题都解决了的话。
回顾完了智能手机中国厂商的逆袭,总结一下就是:大量的低成本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尽可能高效完整的供应链;较少的技术壁垒--最好是从头开始;有效的资本市场(包括公开市场及PE);以及足够大的市场。
那么,今天的光伏以及新能源汽车是不是这样的机会呢?

2022-06-01 14:47

从功能上说,苹果手机与安卓手机一样的,苹果电脑不好用,还很贵,关键电脑都放在家里,手机拿到外面,贵一点能显摆,现在苹果手机价格与三星手机差不多了,苹果占有率也没提升。苹果硬件盈利到天花板了。
安卓原来最牛手机是HTC,乔布斯觉得危胁很大,通过专利打击打倒HTC。老家伙做老手艺还行,比如柯达做胶卷,数码机大家一起玩,新能源车与汽油车架构差异大,所以老家伙也只能从白丁开始参加竞争。
手机可能太容易了,所以董明珠也想喝点汤,后来发现也不容易,就算电脑做好的联想也做不好手机,软件巨头微软花巨资买诺基亚也玩不了。所以觉得oppo与vivo还是挺牛的,肯定有些门道是我没看出来的。

中国的进步一日千里,飞速发展的结果

手机瘾是个新事物,是比烟瘾酒瘾游戏瘾还要大的瘾。手机陪伴人的时间最长。手机是个好赛道。手机系统是个垄断大平台经济。小米做手机成功影响力很大。只是造车太烧钱还没有手机陪伴人的时间长。

2022-06-01 16:21

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还是这20年中国的制造业水平突飞猛进,生产出来的产品使用体验上不比外国品牌差。甚至外国品牌都在中国生产。这和韩日的发展路径一样,功能机、智能机、燃油车、电动车这些产品迭代国产品牌异军突起只是这个原因的一个表象。如果不创新、不发展,到某一产品时代肯定又会落后了。

2022-06-01 16:11

智能手机和电动车都更加模块化 这两个行业的厂家都可以叫做方案整合商

2022-06-01 16:07

市场和技术两头在手,共同成熟。

2022-06-01 14:15

某些敏感性因素造成系统的巨大差异,比如摩天大楼为什么能够起来,是因为电梯技术的关键性突破。智能手机最核心的是关键应用的普及,而不仅仅是通讯工具。appstore和安卓应用市场是具体网络效应的系统,是这2个应用推进的智能手机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