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奥泰——2023年报分析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2喜欢:5

财务数据

点评:随着托珠单抗的获批上市,23年营收快速上涨。费用控制稳定,亏损小幅缩窄。现金状况不佳,喊了一年的定增迟迟无法落地。

研发管线

BAT1806 托珠单抗 IL-6R——2023.1 国内上市;2023.9 美国上市

点评:托珠单抗是全球首个托珠生物类似药,海外权益授权给Biogen。

BAT1706 贝伐珠单抗 VEGF——2021.11 国内上市;2023.12 美国上市

点评:国内权益授权百济,首付款2000万美元;海外权益授权给Sandoz。

阿达木单抗 TNF-α——2019.11 国内上市

BAT8006 FRα ADC——2024.3 卵巢癌 美国2期临床批准

点评:公司已上市3款产品,BAT2094处于上市申请,另有6款产品处于3期临床。已上市与临床后期的管线大多为生物类似药,详细管线见上图。

公司管线主要布局肿瘤与自免领域。其中肿瘤领域主要聚焦后PD-1时代的肿瘤免疫治疗和ADC药物开发,生物类似药覆盖自身免疫和关键肿瘤产品。

ADC管线目前有4款产品进入临床,进度最快的是BAT8006,今年3月FDA批准2期临床。它的ADC产品经过迭代,新一代ADC技术平台采用可裂解连接子,将原有的抗体偶联物美登素衍生物替换成了毒性小分子拓扑异构酶I抑制剂。同时,对所构建ADC的Linker进行了大规模的优化。这些改进使新平台ADC具有更好的稳定性和安全性,血浆中释放的毒素小分子极低,降低了脱靶毒性的风险。

管理层能力

销售能力

点评:公司自免产品为阿达木单抗、托珠单抗;肿瘤产品为贝伐珠单抗。贝伐珠的国内权益授权给百济,因此销售的人员和费用都是针对自免产品产生的。如果只以自免产品计,2022、2023年的销售费用率为44%、35%,费用控制出色。

自免产品销售增长54%,但销售人员却大幅减少,这属实有点奇怪。翻阅这两年年报对比才发现,是销售从自建团队向CSO外包的转变。新增产品同在自免领域,为什么舍弃已经建立的销售团队不用转用外包?

从最新公布的一季报看,营收增长4%,这还是在去年1月托珠刚获批基数低的情况下获得的成绩,销售CSO外包真的更好吗?

产能分析

公司目前产能30,500L,2期扩建预计2024年内完成,投产后产能将增加到66,500L。生产人员从479增加到626人。

研发分析

研发人员从352人增加到379人,其中博士25人。研发人均薪资27万元。

合作分析

贝伐组单抗 2020授予百济国内权益,首付款2000万美元

贝伐珠单抗 2021授予Sandoz海外权益,首付款2750万美元

托珠单抗 2021授予Biogen海外权益,首付款3000万美元

乌司奴单抗 2021授予Hikma海外权益,首付款2000万美元

点评:创始人李胜峰(美国)博士65岁,薪资240万,持股14.7%;余金泉(美国)博士66岁,负责临床前研究;刘翠华(美国)博士58岁,负责战略规划;黄贤明(美国)博士58岁,负责抗体药物发现;丁磊博士,负责CMC技术开发。公司的核心人员基本都是美国籍,管理总体比较高效。

总结:百奥泰的立足根本在于它的生物类似药,但非常考验销售能力。随着23年海外的陆续获批,关注海外的销售表现。在21年重要的ADC产品3期临床失败后,ADC产品线进行了改进并重新来过,ADC的成败决定了它的未来空间。

$百奥泰(SH688177)$

全部讨论

05-07 23:36

05-07 22:06

定位非常准确